0 引言
實行統一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是社會進步的需要,是公平與穩定的需要,也是經濟發展的需要。在河北省進行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問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從國家保障事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涉及雙方繳付負擔的趨近與領取養老金差距的縮小、政府負擔的變化與承受能力、兩種保險制度銜接與轉化、并軌的實現方式等諸多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與面對,所以在當前形勢下,研究河北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改革,有利于加快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在河北的推進,對于促進河北省養老保險體系的建立與發展,在河北省建立和完善統一的、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 河北省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 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問題研究,可以深化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研究 河北省社會、經濟發展很快,河北省養老保險制度應當隨著社會、經濟、公共決策的發展而及時調整,以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但河北省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遠遠滯后于企業養老保險改革。我國其他省市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和探索,鮮有成功的例子。研究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問題,并提出可行的實現路徑,可以深化我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成為我國其他各省市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改革的借鑒。
1.2 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問題研究,可以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在全國范圍內的推廣提供參考 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面臨的問題,可能在全國其他省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研究的成果,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可以供其他省市進行借鑒。
1.3 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并軌問題研究,有利于機關、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深入進行 河北省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機關事業單位管理體制也需要相應進行改革,以促進企業和事業單位人員之間的合理流動。但目前河北省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在養老保險制度上存在著差距,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對失去高水平養老保障的顧慮,成為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合理流動的障礙。河北省機關事業與企業單位養老保險的順利并軌,會打消流動人員在養老保險方面的顧慮,有助于機關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入,促進人員在全省范圍內的合理流動。
2 河北省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的障礙
2.1 缺乏明確的法律支持 關于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并軌我國實施的試點推廣模式,到目前為止缺少具體的實施方案,這樣就會導致河北省在實施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時因為受到資金來源、籌集方式、繳費比例、計發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等不同,而影響二者的順利融合。雖然 2014 年 7 月 1 日我國執行的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進行方向性的改革框架闡述,而且沒有對公務員做出明確的規定。
2.2 待遇下降與福利剛性的矛盾 在雙軌制模式下,事業單位的退休金普遍高于企業退休金,因此實現二者的并軌必然會導致一些事業單位人員的抵觸,他們會考慮實施改革后自己的工資會減少,而且退休后的待遇也會下降,而且單位的福利也會隨著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而受到影響,而且此次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與公務員不同步,也會導致事業單位人員內心不平衡,這樣的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二元格局導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會遇到較大阻力。
2.3 新舊養老體制之間的銜接存在問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河北省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之間依然存在著銜接難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二者的融資方式不同,企業養老保險實施的是統賬結合的管理方式,而機關事業單位則有財政支持,實施現收現支;管理方式不相同,企業養老保險由專門的社會保險機構辦理,而機關事業單位則由單位內部辦理。河北省的“新農?!迸c“城居?!敝g的銜接也存在問題,其主要表現在資金的來源渠道上。另外養老保險還有轉出與轉入問題、異地轉移問題等。
2.4 做實養老保險帳戶的資金缺口 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需要政府提供巨大的財政支持,因為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對已經退休的仍然采取原來的方式,而對于中間年齡段的則需要財政將改革以前的缺口補齊,需要提供相應的財政預算用于支付養老保險,因此,彌補中間年齡段職工的養老保險金缺口增加了河北省各級政府的財政負擔。
3 河北省實現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的對策及方法
3.1 根據“老中新”區別建賬,保證退休待遇不降低 雖然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參照企業模式,但是在事業單位轉型期間,國家要承擔彌補轉制成本,針對不同的人員建立不同的個人賬戶,即對已經退休的人群不實施改革,按照原來待遇執行;對即將退休的人群,則參照企業退休政策,建立個人賬戶,由國家對其賬務做實,并且建立過渡性養老項目,保證待遇不降低;對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則建立個人賬戶,并且實施個人與單位按費率進行繳費。
3.2 多渠道籌措資金 一是國家保持養老保險基金的財政提留渠道,其主要途徑有如下兩種,通過提留專項資金為并軌資金來源,如國有資產轉讓的資金、提留部分土地轉讓資金;二是在養老保險的投入上,要逐漸加大財政支出的投入力度。在國家的財政資金積累達到一定程度之后,有義務也有能力為養老保險基金進行一定程度的“補欠”。三是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對收繳的養老保險基金由專門部門進行資金運作,確?;鸨V?、增值。
3.3 廣開思路,探索創新 參照企業上繳養老保險方式,在機關事業單位建立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試行基礎賬戶繳費由財政開支,繳費比例與工資收入掛鉤;個人賬戶由個人負擔,將機關事業單位例行調整工資部分暫不發放,由調資部分注入先期資金,最終過渡到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比例一致。
3.4 推遲機關事業單位職工退休年齡的,實施彈性退休政策 河北省可以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對事業單位退休的年齡進行適當的推遲,比如河北省對屬于高端技術人員、高端學術研究人員提出了推遲退休年齡的規定,可以將退休年齡延期 5 年,這樣一來既可以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也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經濟推動力。
3.5 建立基本保險與職業年金相結合的機關事業單位保險制度 實施國家、單位、個人的相結合的保險制度,基本保險制度是養老保險的第一層,也是保障職工退休生活的基礎部分,在機關事業單位試行職業年金制度作為養老保險的第二層次。在機關事業單位實施職業年金制度的目的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將職業年金作為事業單位基本養老資金的重要支撐來源,二是可以保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待遇不降低,降低改革難度,提高參與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文太林.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問題與改革———以河北省為例[J].京津冀和諧勞動關系論壇暨河北省法學會勞動法學研究會,2012.
[2]于鵬善.關于職工在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之間流動時社會養老關系續接問題的思考[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2(07).
[3]張建慧.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并軌研究[J].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