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金融合作和金融創新的不斷推動,中國金融業呈現出綜合金融的特點。在這種大的背景下,信托和保險企業進一步拓展合作廣度,謀求深度發展,在公司持股、業務開拓和資金運用等方面探索創新合作,值得我們研究和分析。
一、相互持股
信托與保險公司持股形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信托公司參股保險公司,另一種則是保險公司參股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參股險企的案例較多。據險企年報不完全統計,截至 2012 年底,12 家保險公司的股東中包含信托公司。其中信托公司持股險企比例最高的為國民信托持有匯豐人壽 50%的股權。而險企參股信托公司的案例較少,主要有中國平安持股平安信托、中國人保持股中誠信托等。
今年 1 月,國投信托以增資擴股方式引入泰康人壽,國壽投資受讓重慶信托股權,險企參股信托公司的成功案例不斷增多。這與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相一致,筆者認為雙方都有其內在需求。對于險企來說,保險資金運用進一步放開,監管機構允許險企投資信托公司; 通過參股信托公司,險企可以實現跨行業擴張,分享信托業發展的紅利。對于信托公司來講,近兩年,受宏觀經濟影響,以煤礦為代表的能源類信托兌付風險加劇,中誠、吉林等信托公司爆出兌付危機,銀監會加大對銀信業務的監管力度。險資的注入有利于進一步優化其股權結構,解決信托公司凈資本約束問題,提高其信托產品的信用等級。
二、業務開拓
信托公司的客戶\\( 特別是高凈值客戶\\) 不僅有財富管理的需求,還有對沖風險\\( 死亡、疾病、長壽、財產損失等\\) 的需求。信托公司可以通過向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獲得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向其高凈值客戶配置和銷售相關保險產品。這樣,信托公司不僅可以延伸其服務內涵,增加中間業務收入,還能在一定程度上調整業務結構。中融信托早在2008 年就獲得保監會批準,取得保險兼業代理資格,協助銷售太平洋保險理財產品 3000 余萬元,實現中間業務收入近100 萬元。
保險公司客戶量較大,其中不乏高凈值客戶。保險公司\\( 特別是產險公司\\) 在銷售保險產品時,可以幫助信托公司推廣宣傳其財富管理服務,協助其獲得有效高凈值客戶。這種情況下,市場開拓難度相對小、精準度更高。因此,信保企業在業務開拓上亦大有可為。
三、資金運用
保險資金的來源包括資本金、責任準備金和承保盈余等。其中責任準備金是主要來源,它是保險公司按法律規定為保證在保險合同有效期內履行經濟賠償或保險金給付義務而提存的各種金額。因此,保險資金的特殊性決定了保險機構對投資三性\\( 即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動性\\) 格外重視。長期以來,國內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非常低。其主要原因是投資渠道受限,以固定收益類投資為主,債券和定期存款占比接近 80%,房地產投資、基礎建設投資占比較低,境外投資和另類投資尚未開展。
2012 年 7 月以來,中國保監會出臺了一系列投資新規,進一步拓寬了險資投資渠道,改善了險企資產結構,完善了險資投資政策體系。其中,文件《關于保險資金投資有關金融產品的通知》首次對銀行理財、信托計劃和券商集合理財等類證券化金融產品開閘,險資投資信托計劃的規模開始猛增。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 2013 年末,險資配置信托產品余額為 1443 億元,占保險資金總投資資產 1. 9%,占集合信托計劃總規模 5%左右,共有 42 家保險投資機構認購。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整個保險行業信托投資余額高達 1998 億元,較2013 年底增加 555 億元,增長 38. 5% ,增速較快。
信托計劃收益率較高,風險較小\\( 剛性兌付\\) ,極大地改善了險企的投資收益。隨著個性化信托計劃的逐步推出,信托機構和保險公司之間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
四、合作創新思考
\\( 一\\) 風險保障體系創新
為應對風險,信托公司按風險資產的 1. 5% 計提一般風險準備金,按稅后凈利潤的 5%計提信托賠償準備金,它們主要應對預期損失,而非預期損失部分仍由信托公司承擔,這極大地加劇了信托公司的經營風險。因此,轉嫁風險就顯得尤為重要。
針對信托公司的保險需求,國內相關保險公司設計了對應的保險產品。今年 8 月,中航信托與宜信合作開發的《中航—宜信小額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系列產品與國壽財險正式合作,為信托產品及信托公司又增加一重風險保障。但由于逆選擇導致風險集中等問題出現,該類保險產品在單一借款人融資的信托計劃中并未得到推廣。隨著信托業整體風險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保險公司個性化產品的創新面世,信托和保險的產品合作有望加強。
此外,監管部門正在籌劃設立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作為最后一道防線,應對重大兌付風險。
通過計提準備金對沖預期損失、購買保險對沖非預期損失、建立信托保障基金應對重大風險等途徑建立起三級風險保障體系,信托公司的風險治理結構將進一步完善,整個行業的信用等級將得到增強。
\\( 二\\) 業務創新
1、保險信托
隨著信托業業務結構調整的不斷推進,不少機構已進軍財富管理行業,為高凈值客戶提供專業的現金管理、高端投資產品、高端健康保險等服務。其中,保險產品作為風險轉移的重要工具,在個人的生命周期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人壽保險是在被保險人去世后才能給付保險金,因此保險金是否實際用于照顧自己的子女生活是無法確定的。人壽保險信托產品作為一種保險與信托相互結合的產品,在被保險人去世后是由信托受托人管理保險金,這就可以有效防止受益人揮霍保險金或是監護人覬覦保險金的問題,最大限度實現投保人的意愿。除了此項功能,人壽保險信托還具有節稅以及保護投保人資產的功能,這就使其具有其他金融產品所不具有的優勢。
我國目前還沒有推出此種產品,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廣大居民保險意識的提高,人壽保險信托產品的需求已初見端倪??梢灶A見,信托和保險之間在此方面的合作也將有較大的合作空間。
2、個性化信托
對于壽險公司來說,保險資金規模大,期限長,投資能力強,要求收益合理。信托公司可與保險機構合作推出資金規模較大、期限較長、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信托計劃。比如資金達到十幾億規模,3 -5 年甚至 5 -10 年到期,主要投向基礎設施、持有型商業地產、養老社區和保障房等領域。這樣不僅可以提高險資收益,而且有利于資產負債管理,緩解市場上中長期投資品較少的現狀。
對于產險公司,信托產品設計在考慮收益的同時,更應該重視流動性。這主要是因為產險負債久期較短,大都在一年之內。因此,信托機構可以根據險企投資需求設計流動性較好的中期信托計劃和短期理財產品,而險企可以根據自身流動性需求及資金規模,合理配置各種信托產品。
3、資產證券化產品
信托公司在業務結構調整過程中,正在積極探索參與資產證券化。信托公司作為 SPV 雖然具有天然的制度優勢,但參與程度并不深,僅作為 SPV 參與標準的信貸資產證券化,充當制度載體和通道職能。銀監會“99 號文”中明確指出要提高資產證券化業務的增加值,從 SPV 擴展到財務顧問、發行承銷等工作,這將使得信托公司在資產證券化業務中真正充當投資銀行的角色。
險企資金規模較大,與多家金融機構有業務往來。當金融機構有融資需求時,險企通過篩選合適的標的資產池,由信托機構作為 SPV 設計并發行證券化產品,實現投資“量身定做”的信托理財產品。證券化產品定價過程復雜,基礎數據缺乏,定價難度較大。但是信托機構擁有大量的項目資源、產品設計經驗,而險企擁有金融建模、風險定價方面的專業人員,通過建立項目研究小組不僅能夠實現信保優勢互補,提升合作深度,而且有利于雙方建立起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 三\\) 管理創新
經濟資本管理作為行業監管和內部管理的重要工具,已在發達經濟體得到普遍應用。它主要是通過對業務條線風險資本的量化分析進而實現資本優化配置,提高資本的使用效率。經濟資本管理在風險管理、業績考核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經濟資本協議已陸續出臺并開始實施,這對于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提升其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推動作用。中國銀監會于 2010 年 9 月出臺《信托公司凈資本管理辦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確保信托公司固有資產充足并保持必要的流動性,以滿足抵御各項業務不可預期損失的需要。它主要采用比例法計提風險資本,優點是簡單、容易理解、操作性強。缺點主要有兩個方面: 一是過于簡單,沒有考慮各家機構業務的構成及相應的信托資產的相關性,與實際的風險資本有較大差異,導致并未體現出真實的風險水平; 二是未區分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和流動性風險,對于所有風險均采用比例法,計量結果值得考究,辦法對于公司內部管理的針對性并不強。
銀行業和保險業的經濟資本協議對于信托業具有重要參考意義??梢灶A期,隨著凈資本管理辦法的實施和信托業的不斷發展,凈資本協議將升級換代為更為準確和符合信托業務特點的經濟資本協議,經濟資本管理也將在公司的內部管理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五、總結
信托保險的合作途徑不斷拓展,合作深度不斷加深,充分體現了雙方多層次、寬領域的內在發展需求。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下,信托公司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大力開拓發展新業務,可以預期未來信托和保險之間的業務創新與管理創將不斷涌現。
參考文獻:
[1]劉永剛 . 人壽保險信托及其在我國的發展研究[J]. 商業經濟,2010\\( 1\\) .
[2]申景奇 . 新時期信托業務模式調整與風險控制[J]. 金融改革,201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