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界通常認為,在人民幣國際化語境下,未來兩年,中國對外投資的數量將超越中國利用外資的數量,逐漸進入資本輸出時代。黨的十八大報告針對中國企業跨國戰略問題指出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提高抵御國際經濟風險能力”。然而,伴隨新興經濟體方興未艾的經濟增長,發生在新興經濟體內的綁架行為也呈現出與經濟增長并駕齊驅的態勢。統計表明,2008 年 -2014 年全球綁架案的發案率被新興經濟體幾乎全部吸收,而中國商人在非洲、拉丁美洲、南亞和印度所遭受的綁架案也頻頻發生,這一現象嚴重阻礙了中國跨國公司的海外拓展戰略,進而影響到人民幣國際化背景下的國家發展戰略的實現。
綁架,尤其是以贖金為目的的綁架由來已久。然而針對綁架這一商業風險而開發的綁架類保險,又稱 “綁贖保險”則始于本世紀 30 年代英國的勞合社。1970 年代后 “綁架類保險”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進入21 世紀以來,更加成為各國對外投資關注的焦點問題。
一、對綁贖保險定價的可行性與現實意義
綁贖保險在把握新興經濟體區域化與傳統化的獨到之處在于它不拘泥于價格理論體系的建構,或者意識形態上的紛爭,而是從幽微處發端,構造市場運行的安全閥、防火墻。
在目前學界主流的多因素資產定價理論模型中,風險因素在理論假設上仍然作為定價的決定性因素。
多因素分析定價模型之所以同樣適用于對綁架類保險的定價研究,原因在于保險工具的金融屬性,即風險越高收益越高且呈現線性關系,也就是模型中的 βi= cov[Ri,Rm]σ2Rm\\( 參見公式 1\\) 。而 β 的始作俑者來自于馬科維茨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眾所周知的 CAPM。由此模型,金融資產的價格被納入到計量領域,成為可測指標。
公式1: 標準的 CAPM 模型
而此后的三風險因素、四風險因素、五風險因素定價模型中的 β,都在說明不同的風險對資產價格的不同影響。
公式2: 2013 年諾獎經濟學得主 Fama - Franch的三風險因素模型
公式3: Carhart 的四風險因素模型
從模型中可以看到,即便是通說中的風險因素也可以具備鮮明的地域屬性 \\( 汪昌云\\) ,而具有黑社會與反政府組織性質的綁贖行為先天就給綁贖保險賦予了強烈的地域性與社會文化屬性。實證研究表明,綁架行為對區域資本市場資產價格的影響作用,同資產定價模型中各種風險因素的作用在性質上并無二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綁架勒贖行為可以通過金融定價的方式表達,換言之,在同區域性緊密相關的特定場合,綁贖保險的風險是可以人為加以控制的。在這一點上,綁架勒贖行為同不以贖金為目的的綁架行為之間有著嚴格的區別。
有學者認為,前者可交由市場運作,法理上屬于民法范疇; 而后者應交由刑法學界處斷,如此方可涇渭分明?;谏鲜鲅芯砍晒?,筆者在對哥倫比亞綁架勒贖行為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保險在新興經濟體尤其是拉美國家開發綁架類保險是可行之舉。即把新古典經濟學有效市場理論融入綁架類保險定價的分析之中,通過在定價理論上綱舉目張的解析,把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經貿活動賦予了中國要素,從而達到支持中國綁架類保險融入新興經濟體保險市場的目的。
當然,本研究的現實意義還不僅限于此。我們知道,盡管中國改革成就矚目,但是改革尚未成功,且重要領域正處在攻堅階段。學界通說認為,在中國社會以往 “帕累托”① 基礎上推動改革的機會已經所剩無幾,目前正在進入 “卡爾多改進”②期。保險公司作為先天具備補償與賠付功能的金融機構,理應拿出率先創新的舉措。這也是中共十八大在 “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中提出的 “完善金融監管,推進金融創新,提高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競爭力,維護金融穩定”的宏觀目標。而金融穩定的維護,不應是中國近現代金融史上“內卷化”③的社會運行模式,而應當站在 “中國夢”的戰略制高點上,從拓展中國企業海外生存空間的視角進行保險創新,用實實在在的保險創新產品作為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堅實物質基礎。
二、綁贖保險定價的理論之爭
理論上,目前關于能否從金融保險角度給 “綁架”厘定風險尚存爭論,尤其是在美國 911 事件后,這一爭論更加激烈。傳統金融定價理論認為,絕大多數的綁架是以贖金為目的,此類綁架所涉及的風險要素同一般的金融風險在本質上并無二致。在國際金融秩序與世界經濟格局并未發生根本變動的情況下,可以把以贖金為標的的綁架行為納入到新古典經濟學有效市場的理論框架中來分析,從而達到控制金融風險的目的。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多站在經濟學研究與公司融資的立場上,從原罪論出發,對企業家的 “血性精神” \\( Animal Spirit\\) 憐愛有加;然而,持相反觀點的學者認為,綁架不是經濟現象而是恐怖犯罪行為,如果允許市場對其定價,則無異于承認綁架的市場合法性,這將縱容綁架合法化,進而助長恐怖主義抬頭。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多站在法學研究與政府監管的立場上,對政府 “看得見的手”倍加推崇。盡管雙方觀點尖銳交鋒,但是卻存在一處不爭的共識,即都認為應當將 “綁架勒贖”定義為: 只有向 “第三方 \\( 親友或者其他相關者\\) ”勒索財物的行為才構成以勒索財物為目的的綁贖行為,而拘禁他人以后迫使其交付財物的行為,應定搶劫行為。恰恰是這一共識———即第三方的客觀存在,讓保險公司看到了以第三方身份施展拳腳的巨大空間,并使得綁贖保險成為了當今國際保險業既成的商業現實。
據筆者觀察,目前多是實力雄厚的跨國保險公司在從事綁贖保險業務,且多在母國之外的海外市場配置此類保險。在保險展業策略上,通常的做法是,保險公司在充分了解投保人的目的后,以機構為單位,在投保人所屬單位知情的情況下,把綁架類保險埋設在不知情的被保員工的健康保險項下。
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員工一旦被綁架,有向綁架者泄露綁架類保險信息可能,從而給保險公司帶來商業風險。來自 124 個國家的綁贖保險統計顯示,21世紀以來,在被綁架的投保人中,百分之八十五的保險投保人最終獲得救贖; 且因綁架贖金得救的人員數量是沒有購買此類保險的人數的四倍。這些數據至少表明,綁架類保險在商業風險控制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對綁贖保險定價的理論研判
改革開放36 年來,中國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中國擁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然而,當初 “摸著石頭過河”的提法是否過時了呢? 筆者認為,在中國的對海外投資領域仍大有可為,甚至需要深入探索。
眾所周知,盡管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受到了次貸危機的影響,然而,新興經濟體的復蘇與快速增長卻仍然表現出相對于發達國家更為強勁的態勢。
“金磚國家”的出現與發展更是傳統經濟學理論尚待破解的新命題。而 “金磚國家”成員國在世界政治經濟舞臺上日益重要的角色表現,也使得新興經濟體開始成為國際投資的新焦點,同時也成為中國商品的重要市場和企業拓展的戰略平臺。
但是,由于新興經濟體吸收了全球幾乎全部的綁架行為,讓這一市場成為了機會與風險均十分搶眼的投資領域。學者秦孟席及時提出的 “鉆戒模型”①對此經濟現象做了有益的理論探索,然而,仍有很多領域急待探索與突破。這給學界和業界的探索帶來了巨大的想象空間。換言之,關于新興經濟體發展的研究對于西方理論界而言也處于 “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階段,如果說,中國從過往的發展中獲得了 “道路自信”的話,理應在這一廣闊領域抱著有所作為、有所建樹的信心。一句話,中國的經濟理論理應敢于對新興經濟體領域中的經濟現象\\( 包括綁架勒贖現象\\) 做出理論解釋,從而更好地指導當前中國波瀾壯闊的社會實踐活動。
眾所周知,中國自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WTO后,中國的保險業是最早對國際開放的行業。筆者認為,在本土市場歷練多年、“與狼共舞”并取得矚目成功之后,中國的保險業已經初步具備海外市場展業的競爭能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市場經濟理論體系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兼容了西方經濟理論體系中 “市場有效性”的觀點,而當前,中國在全球排名第二的生產總值 \\( GDP\\) 更說明了中國在經濟運行體制上的兼容性。但是,不可否認,中國經濟同美歐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無論從理論研究還是實務監管上都存在差異,有時甚至是針鋒相對的矛盾。例如在綁贖保險的領域,上述理論界爭論的問題,中國亦同樣存在。然而,新理論的突破往往是從尖銳問題的意識領域生發開來,從而取得不斷的創新。筆者認為,綁贖保險作為中國保險業一款率先在海外市場開發探索的金融資產,如果把其研發完全置于海外市場,并在海外市場與母國市場之間設置有效的防火墻,使其從資產設計、定價到市場運作與監管完全在母國市場之外運行,這樣一種運作模式在現階段是可以考慮嘗試的。其中最為直接的理由是,新時期的中國國家戰略應 “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必須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完善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雹谟谛屡d經濟體而言,這是全球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地區同中國這一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新機遇。
參考文獻:
IKV PAX Christi,Marianne Moor,Simone Remijanse July 2008Kidnapping is booming business IKV PAX Christi,p66.
Meadow,C., “No Concessions with No Teeth: How Kidnap andRansom Insurers and Insureds Are Undermining U. S. CounterterrorismPolicy”,Emory Law Journal Vol. 56,No. 3,2006,p741 - 775.
陳北, 《拉丁美洲綁勒保險精算的數理基礎》, 《拉丁美洲研究》,20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