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貸就是借款人和投資人通過網絡信貸平臺進行自由交易,運營網絡借貸平臺的公司負責保證交易正常有序地進行。 在互聯網金融中,網絡信貸最主要的形式就是 P2P 網絡借款。 P2P 網絡借款是指由網絡公司提供互聯網平臺,發布借貸信息,由借貸雙方自由競價,撮合交易,P2P 平臺就是經營 P2P 網絡借款業務的互聯網應用平臺。從 2003 年出現 P2P 貸款網站開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P2P 平臺越來越呈多元化發展,從事的業務也越來越多。 P2P 網絡借貸的興起和發展,彌補了商業銀行在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方面的不足,拓寬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并與互聯網信息技術相結合,對促進金融市場發展和普惠金融體系的建設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由于 P2P 網絡借貸缺少政府部門的監管, 我國個人和企業征信體系也并不健全,P2P 平臺的發展經歷了大浪淘沙的過程,一些資質不健全、違規建立資金池、使用虛假債務欺騙投資人、風險管理水平低下的 P2P 平臺被淘汰出局。 僅在 2013 年 10 月,就有幾十家P2P 平臺倒閉,為投資人帶來了巨大損失。 P2P 平臺的內容和形式會如何發展,能否會為投資人和借款人提供持續、穩定、安全、交易成本低廉的融資服務? 本文將通過對上海市典型的 P2P 平臺經營模式、經營內容的調研,剖析 P2P 平臺在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及各方面的影響因素,從而對 P2P 平臺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一、P2P 平臺類型概述
在上海市,規模較大、經營較好的 P2P 網絡借貸平臺超過 20 家,其中拍拍貸等 8 家機構進入 2013 年網絡借貸指數樣本平臺。 從其經營模式上看,可以劃分為消息撮合、線上線下結合、有抵押貸款、個性化產品定制、行業貸款等幾種形式。 根據圖 1 可知采用招投標模式的 P2P 平臺占多數,理財產品模式和個性化產品模式占 3 家,其余為有抵押貸款、行業性貸款模式。 從中可以看出當前大多數 P2P 平臺仍然從事借貸撮合的信息發布業務, 也就是傳統的P2P 借貸業務。 但是行業性和線上線下結合的 OTO 模式有較大的發展趨勢,個性化定制借貸產品的形式也有一定的發展。 由于目前還沒有出臺正式的P2P 指導性管理政策, 但是政府已經針對存在的問題制定了 P2P 平臺的管理界限,比如不準建立資金池、不準非法集資等。而經過調研發現,一些企業正徘徊在該項制度的邊沿地帶,這是比較危險的。
二、P2P 平臺發展所面臨的問題
總體來說,我國的 P2P 在線借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缺少明確的監管制度
對于 P2P 網絡借貸,國家沒有明確的引導和監管政策,主要依靠行業的自律,導致一些正規的金融機構不愿意進入線上借貸領域,怕由于政策不明朗而造成損失。而一些已從事該業務的機構卻趁機鉆政策的空子,制造資金池或非法集資,造成投資人財產損失。 雖然一些 P2P 平臺尋求第三方支付平臺來存放投資者的資金,但是資金并不完全由投資者控制,在資金的去留環節,仍然由 P2P 平臺來支配,并且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存在著信用風險。
2. 征信系統不健全,產生信用風險
由于國家征信系統不健全, 銀行等金融機構與工商稅務等單位的信息不能充分共享,使得 P2P 平臺無法獲取完整的客戶信息,無法對貸款人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 另一方面, 一些不合規的平臺給投資者提供虛假或者不實信息,信息披露不透明、不明確,甚至有意歪曲、刻意隱瞞借款者的不良財務信息,使得投資人無法辨別合格的借款人,由此產生拖欠貸款的風險。
(3)操作成本高
線上開發借款人需要人工通過視頻遠程審核,耗工費時,無法發揮技術的優勢,相對來說這種業務單筆借款金額又比較小,所收服務費只能勉強覆蓋增加的成本,稍有壞賬就會導致虧損,很難快速發展。
三、P2P 平臺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近年來,P2P 網絡借貸在我國迅速發展,并不斷創新服務模式,以適應我國的經濟市場,滿足客戶需求。 但是 2013 年十月以來,P2P 網貸平臺接二連三倒閉,給整個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影響了行業的整體走勢。 影響 P2P 網貸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來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 用戶需求因素
(1)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將長期存在
傳統的個人之間的借貸往往發生在熟人社會之中, 在相互熟悉或彼此信任的人之間進行,因而其規模和效率受到限制。 但是銀行多關注大中型企業的借貸需求,難以為普通個人和微型企業提供充分的信貸服務。 并且傳統銀行往往要求提供抵押物,把一些雖然有良好征信,但是缺乏信用保障物的個人以及小微企業拒之門外。 因此個人借貸依然有存在價值并將與正規金融業務長期并存。
(2)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為 P2P 信貸平臺提供了技術條件
基于互聯網技術的 P2P 信貸平臺,通過技術創新,不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的對稱問題,還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這是 P2P 信貸平臺上交易雙方都有利可圖的基礎。P2P 信貸平臺不僅可以滿足個人的借款需求,還可以為個人提供投資理財的機會。
2. 政策保障因素
深圳、 天津等城市已經出臺了鼓勵 P2P 平臺發展的引導政策, 鼓勵 P2P信貸平臺與傳統機構聯合,鼓勵創新。
(1)鼓勵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的融合
支持金融機構,特別是地方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以互聯網作為運營載體和銷售渠道,提供網絡銀行、網絡保險、網絡證券和網絡基金服務。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小額貸款、融資擔保、融資租賃、股權投資、要素平臺等金融機構合作,提供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眾籌融資、電商金融服務等。
(2)完善互聯網金融服務支持體系
支持商業銀行、 信托投資和證券等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業務合作,探索開展第三方資金托管、質押融資貸款等業務。 支持保險機構開展符合互聯網交易需要的履約保證保險業務和其他保險模式。 支持證券、基金、期貨類機構加大與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合作。
(3)完善互聯網金融信用體系建設
積極推動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接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 探索組建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信息的交流對接和資源共享。支持具備資質的信用中介組織開展互聯網金融企業信用評級,增強市場信息透明度。
四、P2P 平臺發展趨勢分析
1. 引入第三方資金托管模式
P2P 平臺早期只承擔信息中介的作用,不參與借貸雙方具體的操作,但這種方式存在監管難、催款難、信用風險高等缺點。 如果交易的錢都進入 P2P 自身的賬戶,由 P2P 平臺進行監管,就可能違背國家關于 P2P 平臺不準設立資金池的規定,變成變相的吸儲,投資人的資金可能被挪用。 如果引入第三方資金賬戶對資金進行監管,借貸交易都可以在線進行,也可以采用線上到線下的OTO 方式,這樣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又保證了交易的安全性,因此第三方資金賬戶的引入是 P2P 平臺交易形式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 但是引入第三方賬戶來監管投資者資金的形式對第三方賬戶的正規性和合法性具有較高的要求,并且第三方賬戶的安全也需要相應法規來保障。 因此,很多 P2P 平臺希望由銀行來托投資人資金, 但是銀行必須調整相應的賬戶和資金管理制度來適應和推進 P2P 平臺對于投資人資金的使用方法,以推進該項業務的進行。
2. 內容向金融超市形式發展
金融超市是銀行、保險、基金等理財產品的集成展示平臺,用戶可通過第三方支付等形式在線申購。 一些 P2P 公司發布了借貸理財產品,由融資人購買,獲得利息,但這種方式資金去向不透明,信用風險高,而且沒有獲得國家管理部門的許可和認證,投資人具有比較大的財產損失風險。而金融超市的形式可以整合各類正規的投資產品,使投資人的利益得到保障。理財產品的購買可以采用第三方支付的形式,交易速度快,并且可以在同一網站選擇多家、多種類型的理財產品,節省了查詢時間,產品的收益也可以同時進行直觀的比較。
因此,金融超市必將成為 P2P 平臺的一個主要發展方向,目前的宜信等主要的 P2P 平臺已經開始發展金融超市的經營模式。
3. P2P 交易將越來越向行業間的整合發展
隨著客戶對資金安全的重視,P2P 交易已經從單純的小生意借貸發展到業務流程的各個環節,比如整個供應鏈條的資金借貸。 信息資源的對稱和對時間要求的增加,借貸雙方都希望快速完成交易,并且能夠保證安全。借貸的范圍不能只是關注于一次業務, 因為政府對于民間借貸的利息和額度都有一定的限制,如果把借貸的范圍覆蓋到企業業務的整個鏈條,比如原材料的采購、商品的采購、廣告的宣傳各個方面,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速度,有針對性地增加收益群體,保證整個產業鏈條良性的發展,鏈條內成員可以公擔風險,共享收益。
4. 出現專做垂直領域 P2P
目前的 P2P 多關注于綜合性的借貸, 只關注于融資人和借款人的金額和收益,而由于 P2P 平臺管理者專業和行業知識上的局限性,對于借款人具體的業務和用途卻并不了解,這就使貸中和貸后的管理產生一定的困難。 一些貸款平臺已經意識到這個不足, 所以針對某一特定的人群推出個性化的貸款產品,但是仍存在受眾群體小、缺乏相應的知識背景等問題。而在某行業內部,由于合作伙伴關系緊密,所以更容易了解合作伙伴的需求,對于貸款的管理和風險的識別也更加容易。 所以一些行業體系必將出現專做領域內業務的 P2P 平臺,為領域內的企業融資提供咨詢服務,比如專注于鋼鐵、有色金屬等領域,可以借助管理者的行業背景,為領域內的合作伙伴提供信息資訊和貸款撮合的服務。 垂直領域的發展也是整合領域資源、共享收益、公擔風險、共建信用的必然結果。
5. P2P 與第三方支付等業務模式進行融合
P2P 同第三方支付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以利用自身的賬戶積累一定的資金。 在 P2P 網站也具有一些固定的用戶群體,可以利用 P2P 網站的開放性,在P2P 網站上銷售一些金融產品。 P2P 平臺與第三方支付業務的融合是 P2P 平臺引入第三方資金賬戶的重要體現。 由于 P2P 平臺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如不允許設立資金池,不允許吸儲等,所以 P2P 平臺必須引入第三方資金監管平臺。
6. 與大型的門戶網站或電商合作推廣 P2P 業務
提高 P2P 平臺的知名度,增加客戶量,是 P2P 平臺擴大業務和提高收益的重要保證。門戶網站和大型的電商平臺經過長期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客戶。尤其是電商平臺,擁有眾多多商家和消費者,并且擁有大量客戶的行為數據,可以了解客戶的消費習慣和資金狀況。 P2P 平臺通過與門戶網站或電商平臺合作的方式,共享雙方的客戶信息,及時了解客戶的業務狀況和資金需求意愿,能夠更好的有針對性的營銷自己,吸引更多資金需求者來發布貸款信息,擴大平臺的業務量。
7. 加強風險控制
由于 P2P 平臺多采用無抵押貸款的形式,因此借款人的信用和違約記錄是十分重要的,P2P 平臺必須建立行業內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并且將小額貸款記錄和 P2P 借貸記錄增加到個人的征信報告中去,完善針對個人和小微企業征信記錄,才能做到有限的預防和控制信用風險的發生。
8. 開展增值服務,增加盈利模式
目前 P2P 網站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對融資方收取管理費,這部分管理費一方面可以作為拖欠貸款不還的保證金,另一方面可以由 P2P 平臺以法人名義進行出借,再進行債券轉讓。 P2P 平臺在發展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理財經驗和客戶群體,甚至一些客戶對于 P2P 平臺產生了一定信賴和使用習慣。 為了有效的發揮客戶的聚集效應,P2P 平臺可以利用自身積累起來的客戶依賴性、信譽度和對客戶理財需求的了解,針對特定的客戶群體開展第三方理財、融資咨詢等服務。一方面利用平臺的信息暢通和專業性的優勢,滿足客戶更高層次的理財需求,另一方面,也為平臺增加了收入。
參考文獻:
[1] 張啟偉.P2P 電子商務信任研究.經營者管理[J].2013,(13):22-24.
[2] 蒙慶賀.P2P 網絡借貸及其個案分析[J].銀行家,2014,(3):56-58.
[3] 錢金葉,楊飛.中國 P2P 網絡借貸的發展現狀及前景[J].金融論壇,2012,(1):43-45.
[4] 吳曉光,曹一.論加強 P2P 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督[J].南方金融,2011,(4):21-23.
[5] 郭陽.中國小額貸款發展現狀研究[J].上海金融,2012,(12):67-69.
[6] 紐明.草根金融 P2P 信貸模式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12,(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