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美國財政部 2012 年 4 月 17 日公布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2月,中國持有美國國債額共計 1.1789 萬億美元,較今年 1 月末的1.1662 萬億美元增持 127 億美元。令人關注的是,中國在今年 1月份近半年來首次增持了美國國債,2 月份又繼續增持。在今年1 月份中國增加持有美國國債額之前,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中國是在持續減持美國國債。據統計,2011 全年中國減持美國國債總計 594 億美元,降幅達 5.1%,為多年來少見。
因此今年 1 月份增持美國國債的問題顯得尤為引人關注,在美國經濟增長依然乏力、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陰霾重重的時候中國選擇了增持美國國債,這對于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出口需求的持續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地位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將探討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和影響以及如何規避增持美國國債造成的風險等問題。
二、近年來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數額回顧
本文對于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額的分析是從 2000 年開始,2010 年結束。在這 11 年中,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量是呈明顯上升趨勢的,從 2000 年的 603 億美元,到 2010 年的 11601 億美元,增長了 18 倍之多,增長幅度將近 11000 億美元。同時我們更為關注相對指標,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占美國國債總額的比例和占外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比例。這兩個指標在 11 年中也是呈現出了明顯上升趨勢的。2000 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占其總額的比例是 1%,但到了 2010 年這個比例增長到了 8.3%;2000 年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占外國持有額的比為 5.9%,但到了 2010 年,這個比例增長到了 26.2%。
盡管中國在絕對的數額上逐年增加持有美國國債的數額,但是,中國的持有額在自身外匯儲備中的比例是比較穩定的,并沒有過分的增加比例,這也是今年 1 月份中國時隔一年半的時間增持了美國國債的部分原因,即在目前階段有維持這個比例穩定的動因,本文將在下文中進行進一步分析。
三、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分析
中國在最近幾年來一直是在絕對數額上是增持美國國債的,這從資本金融角度看是有其原因的,具體歸納如下:
(一)目前中國對外貿易的計價貨幣依舊是美元占據主導地位
亞洲國家目前雖然已經在一定的范圍內使用本國貨幣結算,但是美元依然在貿易結算中占據主要地位,美元結算貿易額占亞洲貿易額的 70%。不可否認的是,盡管美元貶值明顯,且美聯儲仍舊在以提震美國經濟為由推行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但是美元依然發揮國際計價貨幣的作用,并且其作用要遠遠超過歐元、日元。中國近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推行人民幣結算,但是收效甚微,中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還是局限于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和投資中。而且香港在其中占據了相當的比例,因為內地進口商支付人民幣給香港中間商,中間商將人民幣兌換成美元支付給國外出口商,人民幣則幾乎全部在香港沉積下來,這沒有有效發揮人民幣結算效果。另外,中國在外債的償還中也是大多使用美元計價,債券債務間匯率風險的有效對沖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二)美元資產的風險小,收益穩定
美元是國際公認的儲備貨幣,在后金融危機時代其避險功能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在當今歐洲經濟增長乏力,日本經濟仍深陷泥沼,盡管美國宏觀經濟并沒有形成增長的有效預期,但是其經濟霸權地位依然存在,美元的國際影響力不可低估。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原則是安全,歐元和日元標價的資產受到了其經濟層面的影響導致了價格大幅波動,所以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的美元資產仍是最受青睞的選擇。
(三)其他幣種的債券發行規模有限
歐元區和日本的宏觀經濟結構與美國有著很大的不同,其消費傾向明顯低于美國,而且其經濟發展并沒有依靠國際儲備貨幣優越地位的條件,所以其政府發債的規模非常有限。中國在握有大量美元的情況下需要選擇有較大規模的債券品種,因此選擇了美元債券。
(四)現階段無法大量拋售美元債券
現在中國持有的美元債券所占的比例已將近 10%,如果中國持續大量地拋售,必將導致中國儲備資產的大量貶值。同時,由于需要置換為其他儲備資產,那么其他儲備資產的價格可能立即暴漲,這會導致中國新的儲備資產成為高危資產,未來貶值的速度將非???。這也是當前中國維持美元債券在外匯儲備中的比例穩定的原因之一。
四、中國增持美國國債風險和長期戰略
雖然其他國家地區的債券品種缺點很多,但不斷增持美債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美國正在為應對金融危機導致的經濟低迷實行寬松貨幣政策,而且今年其推出 QE3 的可能性在加大,這將導致美元的貶值預期和美元資產縮水的風險。美國在近些年一直實行財政赤字刺激經濟的方法,這也就使得其國家債務規模在上升。
從上圖可以清楚的看出,美國在近些年的財政赤字是不斷擴張的,2009 年這個比例已達 10%的警戒水平。這么大的赤字規模美國將如何解決呢?經濟增長、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財政赤字貨幣化均可彌補財政赤字,但是前兩個辦法均是不現實的。
依靠經濟增長彌補赤字對于美國來說沒有可能性,因為美國的現實情況是依靠大量舉債來解決其高消費的問題,經濟增長缺乏原動力,其制造業已經不能作為經濟增長的來源,目前只有技術服務業發展尚可。另外,經濟增長是長期的事情,對于四年一屆的政府換屆選舉來說他們不可能將長期目標作為短期目標。
削減開支和增加稅收也是可以彌補財政赤字的,但是這同時會使得經濟緊縮,這也是美國政府不愿看到的。所以唯有財政赤字貨幣化是最終的選擇,但這種滾雪球式的赤字膨脹和經濟增長乏力,對于中國外匯儲備的安全來說是極大的威脅。不斷增發美元會導致中國持有的美元資產貶值,進而導致財富大量流失,這就是估值效應。
面對這種威脅,中國應該調整長期戰略。要主動利用自身的經濟地位,如果美國繼續擴大赤字規模,中國將適量減少美債持有量;同時要求美國開放技術等市場,發展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將技術市場化;考慮部分美國國債轉換成美國其他資產,如公司股權,不動產抵押債;控制外匯儲備增長,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鼓勵國內企業對外投資和戰略投資;利用外匯儲備積累人力資本,為長期經濟增長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周珊珊.淺析中國增持美國國債的原因[J].財政金融,2010,(03):4-5.
[2]戴道華.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現狀及調整策略[J].國際金融,2010,(04):68-72.
[3] 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分析小組.2010 年中國國際收支報告,2011.
[4]吳千元.近年來中美貿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09,(02):22-29.
[5]何國華,常鑫鑫.美元本位與中美貿易順差之謎.世界經濟研究,2012,(0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