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按照聯合國的新標準,65 歲以上的人口比率超過總人口的 7%,就被稱為“老齡化社會”,而超過了 14%就被稱為“老齡社會”。截止到 2012 年,65 歲以上的人口在總人口的占比已經達到了 9.4%。因為我國缺乏健全的養老體系,老齡化的趨勢也隨之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這對于中國的壽險業來講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1 文獻綜述
1.1 國外文獻綜述
國外有關人壽保險需求的實證分析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 J.Francois.Outreville\\(1996\\)運用 48 個發展中國家 1986年的統計資料,用實證的方法研究了人壽保險的發展與金融發展以及人壽保險機構的市場結構之間的關系。
Hang,D Han\\(1995\\)的研究中則指出以下因素如短期利率,通貨膨脹等不但影響到發達國家人壽保險市場的保費收入而且對壽險產品結構變化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1.2 國內文獻綜述
孫祁祥和賁奔\\(1997\\)指出在中國保險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和制度因素在轉變人們的風險意識和風險觀念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保險產業的發展規模受到人們在滿足當前積累和消費后的剩余的制約。
卓志\\(2001\\)采用 1986-1995 年的保險數據對我國人壽保險需求進行了實證研究。
2 模型和實證分析
2.1 建立模型
多元對數線性回歸模型的一個非常吸引人的特性是:斜率度量了 Y 對 X 的彈性。本文研究的是人口老齡化對壽險保費收入影響程度,所以選采用多元對數模型。多元對數模型的一般表達式是:lnYi=B1+B2lnX2i+…+BnlnXni+μii=1,2,…,T其中,Yi是被解釋變量,Xni是解釋變量,B1,…,Bn是待估計的系數,μi是隨機誤差項。
故本文計量模型設定如下:lnpremiumi=B1+B2lnratioi+B3lnGDPi+μii=1,2,…,15其中,premium 為壽險保費收入,ratio 為老年撫養比,GDP 為人均 GDP,μi是隨機誤差項,下標 i 為年份。
運用 eviews7.0 作為回歸工具,回歸方程為:Inpremi!umt=1.089+6.087lnratioi+1.099lnGDPise=\\(2.520\\) \\(2.692\\) \\(0.548\\)t=\\(0.432\\) \\(2.261\\) \\(2.005\\)p=\\(0.673\\) \\(0.043\\) \\(0.068\\)R2=0.9
2.2 自相關檢驗(DW 檢驗)
①因為 n=22,k=2,取顯著性水平α=0.05時,查DW檢驗表得:dL=1.147,dU=1.5410<0.533262
②自相關調整在 LS 命令中加上 AR\\(1\\)項,使用迭代估計法估計模型。估計過程經過 13 次迭代后收斂,調整后模型的 DW=1.618182,此時 dU<1.618182<4-dU,說明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
模型變為:Inpremi!umt=21.448+1.972lnratioi+ 0.166lnGDPi
綜上,模型為:Inpremi!umt=21.448+1.972lnratioi+0.166lnGDPi3 結論和對策建議。。
3.1 加快經濟發展,提高人均 GDP 水平
根據回歸結果表明,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要想增加壽險保費收入,就要加快經濟發展,提高人均 GDP 水平。
3.2 壽險公司應當加快產品創新,開發專門的老年人保險產品
針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壽險公司應當加快產品創新,開發專門的老年人保險產品。
3.3 保證壽險公司的償付能力
根據《中國保險年鑒》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每年壽險公司對投保人支付的資金呈現增加的趨勢,這就要求保險公司具有一定的償付能力。
3.4 加強對壽險的監管
由于壽險業的行業特點,壽險的業務期限比較長,實現盈利的周期也長,因此其中的經營風險在短期內不容易暴露出來,所以說要加強對壽險業的監管以確保壽險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并充分發揮保險監管部門市場宏觀調控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