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撬動的是金融行業的根本,在諸多傳統經營領域形成重合點,依靠不斷升級的信息處理能力弱化金融行業傳統的支付結算、融資、金融服務等職能.作為保險業需要加快自身轉型,順應數字化變革,在互聯網大潮中有所收獲:保險銷售依賴產品創新;客戶服務依靠數據收集及分析;內控管理依賴效率提升.
1 浙江保險業的轉型發展
1.1 經濟轉型升級對保險的新要求
保險業近年來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重要,成為我國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促進因素.作為金融領域的三大支柱之一,保險業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也集中體現在保險的職能上,包括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三大職能.在人大審議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有5個篇章反復提到了商業保險,充分說明國家對商業保險功能的看重.
"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業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同時,也意味著保險業在發揮自身保障屬性之外,應該積極地將視線聚焦在改善民生、擴大內需、強農惠農、綠色發展和管理創新等領域.保險業的未來發展重心應該轉移到"服務擴大內需,拓展保險服務領域,推動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服務改善民生,推進社會管理創新,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上來.
1.2 浙江保險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浙江保險業在曲折中發展,市場發展勢頭較好,經營主體持續增加,業務實現平穩增長.然而,通過數據的細化分析發現,依賴人力、物力大投入來實現大產出的粗放型模式已經不具備發展可持續性.浙江的保險市場依然存在集中度過高,地區發展不平衡,保險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
在最能體現保險行業服務屬性的產品創新和服務提升方面,浙江的市場實踐依然不夠.目前,浙江省財產保險市場的主打產品依次是車險、企財險和貨運險,而能夠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公眾責任保險,如應對氣候變化的森林保險、巨災\\(臺風、洪水\\)保險、天氣指數保險仍然沒有引起保險機構的重視.在壽險方面,浙江市場上的經營機構熱衷于推銷銀保產品,其實質就是帶有儲蓄功能的分紅保險以及投資性質的.而幫助人們應對老齡化風險和惡性疾病風險的產品開發和配套保險服務開發較少.
2 互聯網金融對保險業轉型升級的促進因素
實踐證明,保險公司運用新技術,無論是計算機的普及還是物聯網或是互聯網,雖然這是一種積極的嘗試和創新,但是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業務的上網".嚴格來講,并沒有突破保險行業現有的邊界.現如今的互聯網化有著極深的內涵,包括社交網絡云計算、移動支付、搜索引擎在內的數字技術,不僅僅拘泥于硬件設施建設的提升,更多的看重數據分析、云計算等內涵價值,并以此作為未來的競爭力.這也正是數據化時代對保險機構經營創新提出的要求.
2.1 營銷模式創新
歷史經驗表明,每一次保險業的大發展都伴隨著銷售渠道的創新.在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壯大過程中,保險代理人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國民整體保險意識淡漠的現狀下,依靠代理人營銷制度和自身努力展業、傳播和普及商業保險知識,充分挖掘保險市場的潛力.以浙江省為例,截至2011年底,轄區共有保險銷售人員107823人,實現保費收入307.18億,占全省總保費的42.04%,取得傭金34.02億.而近年來保險個人代理、銀郵等保險傳統營銷渠道遭遇著瓶頸.保監會接連不斷地發布新條例和管理辦法,積極鼓勵保險機構主動拓展多元化營銷道路.現有的保險銷售模式走到了非變革不可的階段,要突圍眼前的困境,渠道創新是突破口,在多元化的營銷模式倡導和實踐下,互聯網銷售以其天然的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成為最受關注的新渠道.
中國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互聯網人口,這一群體將成為保險的主力消費人群,因此在不久的將來,網絡也將成為保險銷售和保險服務的重要平臺.數據顯示\\(資料來源于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第32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5.9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4.1%,網絡購物、網上支付和網銀用戶分別達到2.71億戶、2.44億戶和2.44億戶.另外,智能手機的爆炸式增長為移動支付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了廣大消費者消費方式和理念的改變,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2.13億部,增長率到達195%\\(艾瑞咨詢《:2011-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年度報告》\\).
2009年至今,保險業大力拓展互聯網業務,截至2012年底,60家財產險公司及超過50家壽險公司中,16家財險公司、23家壽險公司已開設互聯網銷售業務,分布占總數的33.82%和26.67%.在移動支付終端,以APP商店為例,輸入"保險公司",出現搜索結果65個,其中涉及掌上人保、口袋保險\\(泰康人壽\\)、平安人壽、中銀集團保險、利寶保險、天平車險、掌上新華、幸福人壽、樂業保、掌中陽光\\(閃賠通\\)、中意人壽11個保險公司近40項業務,如產品介紹及銷售\\(康健榮尊\\)、自主查勘\\(驗車寶\\)等應用.
2.2 互聯網的優勢及轉型的實踐
互聯網金融為消費者提供低成本、低風險和高效率的支付、理賠等多樣化服務選擇,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存儲、計算和分析能力通過線上為保險消費者提供完整服務,讓消費者快速精準地搜索和比較非標準化、風險性和復雜性高的產品.通過大數據挖掘,保險業可利用所有主體信息建立新的關系、依賴性和相關性,增強市場競爭和盈利能力.比如AIG將基于顧客行為的挖掘分析用于決策制定,這表明了保險業通過大數據挖掘將業務重點從高風險用戶細分市場中的欺詐檢測和虧損防堵轉移到個性化定價上來.值得關注的是,以互聯網企業為代表的跨界企業依托電子商務積累大量的企業和個人信息數據為用戶提供專業金融服務.如買家和賣家的性別、年齡、地址、身份證號、購買喜好、行為特征、店鋪交易信息等數據都已經轉變成阿里巴巴的資產.圍繞這些基礎信息,阿里巴巴可以開展多種業務,包括阿里小額貸款、金融保險及未來的信用卡服務.
2.2.1 淘寶的保險頻道
以淘寶的保險頻道為例,目前入駐的保險公司及中介機構一共有36家\\(財險11家、壽險22家、代理經紀3家\\),銷售的產品種類繁多,涉及車險、旅行險、少兒險、健康險、財產險、意外險、理財險,還包含一些特色服務,例如車險里有關于計算車險的車險計算器、違章查詢代辦,車主勛章,車險優惠券及汽配安裝服務;少兒險產品中每天會推出一些特色服務,比如24小時育兒專家熱線服務.
除此之外,淘寶作為電子商務銷售平臺,在理賠服務和定價方面存在一定的優勢.比如在售后服務方面,可實現24小時內,閃電賠付\\(即車險萬元內非人傷,資料齊全當天賠付\\)、365天全年無休\\(即全國通陪,本地服務,全年無休\\);在投保服務方面,1分鐘內可完成投保手續,2天內保單送到家.在價格方面,針對不同級別的天貓會員,能享受的優惠也是不一樣的,級別越高,能享受到的優惠也就越多,例如提供一些特權商品,像陽光保險集團里有女性特定疾病保險,天貓V4~V6的會員送2000個集分寶\\(集分寶是支付寶推出的購物抵現的積分產品,用戶在所有支持支付寶交易的商家購買商品時,都可以使用集分寶來抵扣現金進行消費.100集分寶等于一塊錢\\),V2~V3的會員送1000個集分寶,集分寶是可以直接在淘寶上當成現金使用的.另外,淘金幣\\(淘金幣是淘寶網的虛擬貨幣,在淘寶可以當作實際貨幣來使用,能在淘金幣這個應用平臺進行兌換和使用\\)也是可以兌換保險的,例如北大方正人壽的暢行無憂交通傷害保險,V4~V6級別的會員,只要0.01元+10淘金幣就可購買,V2~V3級別的會員,只要0.01+100淘金幣就可購買,淘金幣是通過很多途徑都可以獲得的,比如在淘寶上買東西,每天在專頁上領取等.
另外,2012年末成立才五年時間的國華人壽,因與淘寶合作創下"三天一個億"的銷售額,而迅速揚名保險市場.以此為突破口,各大保險公司紛紛與電商合作,如泰康人壽分別登錄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新近開通的保險頻道;人保、平安、太保、陽光四家保險機構入駐蘇寧易購,推出意外險、車險、健康險等產品.
2.2.2 眾安在線
2013年10月9日,注冊資本10個億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在金融中心上海成立",眾安在線"突破傳統的保險經營模式,采用"on line"模式,不設任何分支機構,通過網絡完成保險產品的銷售和保險各類服務,包括理賠等.它以阿里、騰訊、攜程等互聯網領先企業和平安保險為主要股東,基于保障和促進整個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初衷而打造的眾安保險,其定位是"服務互聯網".
完全網絡化是眾安在線的最大特色和亮點,它的成立是保險監管者的一次大膽嘗試.在產品的開發和定位方面,眾安在線依托其股東實力和股東業務,避開傳統的企財險、車險業務,主推責任險、保證險這兩大專業險種.因為眾安在線的大股東--阿里、騰訊,銷售的產品和服務很大比例是基于互聯網和物聯網的產品,面臨著各種各樣與傳統行業的迥異的風險,比如虛擬貨幣盜失風險、網絡支付安全風險等等,甚至還有小額貸款的信用風險.
3 依托互聯網助推浙江保險轉型的政策建議
3.1 完善現有保險類的法律法規,彌補互聯網金融的法律空白
與國外相比,我國的互聯網金融還處于起步階段,面對突然而至的互聯網浪潮,很多參與者和監管者顯得措手不及《,電子簽名法》《、網上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網上證券委托管理暫行辦法》《、證券賬戶非現場開戶實施暫行辦法》這些原有的法規條文無法滿足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利用互聯網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務時,而缺乏配套法規的結果就是容易導致交易雙方或多方的權利、義務不明確,增加不必要的交易成本.
因此,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針對消費者的個人信息以及企業信息保護和利用.在確保信息安全前提下,建立全國統一的保險數據共享平臺,真正實現數據共享,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3.2 優化互聯網保險發展環境
互聯網保險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和產品創新.很多人把互聯網保險理解為銷售,其實銷售只是渠道,風險管理和產品創新才是其經營核心.
依據國外保險市場的發展經驗,保險行業的發展延續著從"風險保障\\(財權和生存權\\)-生存保障\\(發展權\\)-責任保障-權利保障-財富管理"的路徑.現實的情況是,保險產品的開發虛火旺盛,例如淘寶和安聯財險的"中秋賞月險"、華泰財險的退貨運費險、太平人壽和淘寶網的"單身險"、東吳人壽的"愛情保險"等等,名稱新穎,卻罔顧了保險的保障屬性.
事實上,互聯網市場潛力巨大,據統計,浙江省尤其是杭州市一直致力于打造電子商務之都,吸引了包括盛大、網易在內的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互聯網企業,浙江的保險業應該借助這股東風,在互聯網保險業務開展,互聯網保險平臺搭建及保險數據分析方面進行業務的合作與融和.
優化互聯網保險的環境,還應該注意培養消費者的互聯網思維.因為互聯網保險不是單純的銷售渠道變遷,而是根據網絡世界的規則與習慣,徹底顛覆保險的產品、運營與服務模式.一直以來,在眾多金融行業中,保險業以超強的技術性和晦澀的條款著稱,這其實就算互聯網保險發展的障礙.另外,費率市場化改革和費率分解的實現也將進一步促進互聯網保險或傳統保險市場的業務壯大.
3.3 加強保險消費者保護
\\(1\\)在頂層設計方面,建立互聯網風險防控體系.互聯網與保險的跨界組合,改變了傳統商業保險的風險特征,增加了風險管控環節的復雜性和難度.因此,應盡快出臺互聯網保險監管辦法和指導性意見,完善互聯網保險服務體系,就產品宣傳釋義、個人信息保護、機構和身份認證出臺技術標準.仿效保監會"12378"熱線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確立圍繞網絡交易安全、反不正當競爭的網絡監控中心.
\\(2\\)加強保險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素養的培養.移動支付、大數據、虛擬貨幣以及超級用戶體驗將構成互聯網保險發展的支柱.那么現有的從業人員對于上述新事物的理解和認識是否到位,是否具有互聯網思維,是否能夠適應市場的快速發展變化和客戶個性化需求?
參考文獻
[1] 朱佳.基于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浙江省保險市場發展研究[J].浙江金融,2012\\(6\\).
[2] 楊群華.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及防范研究[J].金融科技時代,2013\\(7\\).
[3] 肖芳.金融零售產品的互聯網之變[J].互聯網周刊,2013\\(7\\).
[4] 葉純敏."三馬"的互聯網金融生態環境啟示[J].金融科技時代,2014\\(1\\).
[5] 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6] 郝演蘇.互聯網很難顛覆傳統保險業[J].IT時代周刊,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