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計民生的發展離不開保險業的支持,而保險業的發展離不開國民經濟的發展,只有繁榮的國民經濟才會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在之前的20年里,我國保險業的發展速度令人吃驚,其速度已經遠遠的超過了國民經濟總量的增長速度。上個世紀90年代后,市場化的進程加快,因此我國的保險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保險密度指的是每個人的保費收入,人均的保費收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可以衡量我國保險業發展的程度。關于保險深度,其指的是保險收入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到的比重,其經常被用來衡量保險業是不是發達以及發達的程度。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都是衡量保險業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
一、模型的建立
保險業的發展水平一般會由保險密度來衡量,而保險密度會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約:(1)居民的消費水平。保險業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屬于第三產業。當經濟態勢良好時,人們手中的閑錢會越來越多,此時防災防損的意識才會產生。這種意識的產生會讓人們將手中的閑錢投資到保險中。(2)保險深度。一個國家的保險業發展水平怎樣,可以使用保險深度來衡量。經濟越發達,那么保險就越發達,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才會不斷的上升。(3)人口數量。一個國家的人口越多,那么購買保險的人數就會越多。投資人的年齡不同,保險的需求就不同。
二、基于計量模型的財產險需求分析
我國財產險需求與影響財產險需求的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為了對這一關系進行研究,我們可以建立計量經濟模型。關于影響我國財產險需求水平因素的分析。影響我國財產險需求水平因素的因素有:國民的收入水平、固定資產投入。國民的收入水平。經濟的增長會對財產險市場的規模產生一定的影響,其會直接影響保源擴張和深化。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因此社會消費結構也在不斷的升級和轉化,因此一些耐用消費也在不斷的增長,比如:住房、汽車以及家電等。這些耐用消費的激增會帶動保險的發展,例如:家庭財產保險、機動車輛保險以及住房貸款保證保險。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第三產業的發展也異常的迅猛,比如:
旅游業和社會性的服務行業,因此各類的責任保險以及意外傷害保險的需求也大大的增加。此外,企業的數量在不斷的增加,規模也是一樣,因此企業財產險迎來了一個發展的契機。此外,居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斷的增加,金融資金的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型保險也得到了大幅的增加,因此保險產品的開發以及創新有了一個強勁的推動力。
三、基于計量模型的人身險需求分析
人身險需求與各影響因素之間存在一定的數量關系,為了研究這些數量關系,我們可以建立計量經濟模型。被解釋變量的確定。保險需求總量也就是保險總金額,其不能用來表示一個國家的保險支付能力,這時需要用保險商品的價值量。保險需求的規模和速度會直接由保險收入的規模和速度來反應。
解釋變量的選擇。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會影響保險業的發展。此外,人口的結構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國外的一些研究把少年兒童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撫養比視作解釋變量。少年兒童撫養比和老年人口撫養比值也是人口結構。保險需求也會受到銀行的影響,比如:銀行存款的名義利率。
如果銀行的利息率高時,人們會選擇將資金存入銀行,那么人身險的需求就會降低。反之,會增加。實證分析。樣本是由全國30個省市、直轄市以及自治區2005年的截面數據組成的,除了西藏地區,這是因為西藏地區的人身保險的規模較小。使用EVIEWS軟件完成對樣本數據的回歸,我們可以在表1中看到這種情況。
從模型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當其他條件不變時,無論是居民消費水平還是人口數量對我國的保險密度都有正影響。因此,我們要發展經濟,增加人均收入,這樣才會促進保險業的發展。其次,要對不同年齡投保人的需求進行分析,盡量滿足。我國已經進入老年型社會,因此壽險公司要抓住良機,多開發壽險產品,這樣市場的占有率才會提高。
五、結語
本文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了保險行業的發展,希望對保險行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蘇杭.一類冪指數求和型計量經濟學模型理論及應用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2011\\(34\\).
[2]張紅,馬進軍,孔沛.基于動態計量經濟學模型的房地產周期研究[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22\\).
[3]王瑩.西安市城市住宅享樂價格研究——基于動態計量經濟學模型[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技術經濟及管理.2011\\(23\\).
[4]李子奈.關于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創新與思考[J].中國大學教學.20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