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2011 年度保險業發展現狀
(一)保費收入快速增長
近年來,海南省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業務規模不斷擴大。
保費收入從 2007 年的 22.64 億元增加到 2011 年的 53.75 億元,增長 1.37 倍;保險機構承保金額由 2007 年的 12 269.88億元,逐步發展到 2010 年的 21 727.19 億元;各項賠款和給付金額由 2007 年的 6.4 億元,增加至 2011 年的 15.88 億元,為投保人提供的風險保障越來越充分。保險業務年均增速達24.54%。其中,2009 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保費較上年僅增長 9.98%;而 2010 年由于國際旅游島政策的出臺,帶動了保險業增加值快速增長,使得2010 年的保費增加量近15億元,已相當于“十五”期末的保費規模,保費增長率高達 45%,居全國第一。
(二)保險機構不斷增加
1. 保險市場體系不斷完善
保險公司主體從2006年的12家,增加到2011年的21家。
其中,產險公司于 2007 年增加中國大地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2010 年增加鼎和財險海南分公司;壽險公司于 2008 年中國人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生命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2010 年增加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新光海航人壽保險有限責任公司海南省分公司。2011 年,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進駐海南。保險兼業代理機構有所增加。其中,銀行、車行、航空類機構由于在依托主業開展保險中介業務上有著其他機構不可比擬的優勢。其網點分布廣、從業人員數量多、客戶資源優質豐富、為投保人提供便利服務,得到了客戶的廣泛認可,申請兼業代理資格的機構數量增長迅猛。
2. 結構分布不斷改善
保險機構在各市縣的網點布局以實現廣覆蓋,截至 2011年底,全省 19 個市縣(含洋浦經濟開發區)均有 4 家以上保險經營主體,改變了長期以來部分市縣僅有人保股份和國壽股份兩家主體的歷史。市場主體齊備、既相互競爭又共同發展的市場格局基本形成。
(三)保險密度及保險深度持續增加
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保險業發達程度的兩個重要指標。其中,保險深度反映的是保險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保險密度則反映的是保險的普及程度和保險業的發展水平。從 2007-2011 年,海南省保險深度由1.8% 提高到 2.14%,保險密度由 266.6 元提高到 594.5 元,體現出海南省保險業在這五年內的迅速發展,民眾參保程度提高,保險意識有所增強。
(四)農業險種日趨豐富
海南省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自 2007 年開辦以來,始終遵循低費率、廣覆蓋、先試點、后推廣、量力而行的原則,堅持政府扶持與保險公司市場化運作相結合,財政補貼逐年增加,覆蓋面積逐年擴大。目前,試點采用共保體的方式承保,分別成立了種養業、漁民、漁船 3 個共保體。其中種養業共保體主承保人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漁船、漁民共保體主承保人同為中國漁業互保協會。
截止 2011 年,農業保險在海南省試點五年來已有 14 個險種,除香蕉風災保險、羅非魚養殖保險、深水網箱養殖保險 3 個險種外,其余 11 個險種均對全省農戶、漁民全面放開。其中,種養業的能繁母豬保險、水稻種植保險、橡膠樹風災保險為中央險種,保費補貼力度達到 70%-80%;其余的為地方險種,保費的補貼力度只是 20%-30%。
(五)旅游保險發揮重要作用
在海南旅游保險的產品鏈條中,旅行社責任保險是其中發展較為成熟的險種,并且已經在海南的國際旅游島建設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自 2010-2011 年 6 月底,全省保險業累計為 458 家旅行社提供旅行社責任保險保障,處理旅游安全事故 523 件,賠付金額 115.99 萬元,有效化解了旅行社經營風險,對保障和促進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健康穩定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海南省保險業還積極發展游客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拓展酒店、娛樂、餐飲等與旅游密切相關產業的公眾責任保險。2008-2009 年,海南旅游運輸承運人責任保險保費 799.1 萬元,賠付金額 173.1 萬元;公眾責任保險保費收入達 1 003 萬元,已決賠款和未決賠款達 343.8 萬元。
與自身相比,海南省保險業近年來有了明顯的進步,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一是保險業務平穩健康發展,保險市場發生較大變化。在保險業務高速發展的同時,經營效益大幅提高,各經營主體在止損減虧、實現利潤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績。二是保險企業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平安等公司以股改上市為契機,轉變觀念,進行市場化改革,經營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內控機制得到加強,服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業務渠道和經營領域不斷擴展。三是較好地發揮了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在經濟補償方面,2011年全省保險業累計支付賠款和給付 15.88 億元,比上年增長40.4%。在一些突發災難事件發生后,保險公司及時進行賠付,充分發揮了保險在經濟保障方面的功能。
二、海南保險業存在的問題
(一)保險經營理念不到位
首先,市場營銷觀念淡薄,缺乏總體規劃。特別是在財產保險方面,受傳統展業方式和經營觀念的影響,目前保險公司實施的營銷策略,大多是為了全面擴充業務規模和應付市場不規范競爭的需要進行的,具有明顯的短期性、急功近利特征,缺乏積極主動、富有成效的長遠性市場營銷與開發整體規劃。其次,展業方式單一,經營意識不強。長期以來形成的以擴張業務規模為主導的經營策略和以是否完成保費任務為重點甚至唯一的考核機制,使保險企業走入重展業、輕理賠、重保費、輕效益,重規模、輕管理,重形式、輕服務的怪圈。
(二)業務險種單一
海南省保險業基本是傳統業務一統天下,業務總量中,傳統的機動車輛險、企財險、貨運險所占比例高達 90% 以上,占據整個保費收入的絕對份額,而以責任險、農業險為代表的新型業務,只是近幾年才逐步推向市場,致使業務結構比例失調,保險產品有效供給不足,風險相對集中,經營成果穩定性差。營銷險種近乎空白,隨著保險中介市場的發育和成熟,以及各公司代理人隊伍的不斷壯大,給分散性營銷業務的發展提供了人力資源。但是,當前財產險業務營銷險種的匱乏,給人力和保險資源造成了巨大浪費的同時,也使業務發展新的增長點不多,后勁明顯不足。
(三)兼業代理機構行為不規范
近年來,通過兼業代理機構銷售的保費收入占人身保險保費總量超過 50%,這對保險業尤其是人身保險業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對銀行等兼業代理機構增加中間業務、豐富產品體系也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由于代理保險業務不是兼業代理機構的主業,大部分兼業代理機構存在對保險業務重視不夠、保險專業知識不足、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違規現象屢見不鮮。部分代理機構不按代理合同約定及時向保險公司結算保費,甚至挪用、拖欠保費時間長達一年多;部分保險公司和銀行盲目追求規模,對銷售人員培訓不到位,對銷售過程和業務品質管理粗放。這些風險性苗頭對尚處幼年期的海南保險業極具危害性。如:不及時遏制,不僅影響了兼業代理隊伍的健康發展,還將影響到專業代理公司、經紀公司和保險公司的規范經營,導致保險市場秩序混亂,經營環境惡化。
(四)保險營銷員整體素質不高
人才問題一直是制約海南省保險業快速發展的瓶頸。目前,海南是保險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少,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保險從業人員比例較低,保險公司對中高級管理人員和專業性人員的需求一直得不到滿足。對于保險營銷人員而言,由于保險業務的特殊性,新員工難以在短期內打開營銷局面。
因此,大部分保險營銷人員收入較低,部分營銷人員長期沒有業務及傭金收入,導致保險行業吸引力較低,很少有高素質人才愿意加入到代理人隊伍。
(五)農業保險規模較小
目前,海南省農業保險框架已經初步建立,農業保險試點險種、范圍和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試點開始實行保費補貼標準。但是,海南農業保險規模仍然較小,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占財產險保費收入總額比重不足 5%,而我省農業產值占全省 GDP 總額近三成。因此,農業保險試點規模有待進一步擴大。另外,海南農業保險發展的初期主要依靠政策的支持,農業保險賠款支出漲幅比農業保險保費收入的漲幅高出近八倍,如何提高農業保險質量以及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逐步將其實現市場化運作,仍有待于進一步的發展。
(六)旅游保險體系不健全
近年來,海南省旅游保險在財政大力支持下發展迅速,但離成熟市場還有很大距離,具體來說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一是產品體系亟待完善。目前,海南旅游市場上急需的險種。
如:旅游飯店責任險、旅游景區責任險、特種旅游保險等嚴重欠缺,旅游保險保障范圍、覆蓋面相對狹窄;二是旅游保險投向分散、保額低,旅游安全事故“索賠難、理賠慢”的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旅客人身財產安全沒有得到切實的保護;三是宣傳推廣工作力度不夠,公眾對旅游保險產品認知度較低。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利于構建完善的旅游保險體系,更嚴重阻礙海南省國際旅游島戰略目標的實現。
三、對海南保險業的對策建議
(一)改變經營理念
要樹立效益成本的經營思想,建立適應未來保險市場的內控機制,特別對承保質量、管理效率、防范風險能力、規范操作的程序等,都要實行嚴格管理。變粗放經營為集約經營,苦練內功,提高風險管理及技術水平。要轉變單一的經營模式為多種形式的營銷模式,以勇于開拓,敢于創新的精神,創造性地探索多種形式的營銷手段。要學習和借鑒國外保險公司的經驗,側重培育中介機構和利用中介機構展業。以提高保險服務質量為手段,使自身立于不敗之地。
(二)保險險種創新
改造傳統保險產品和經營管理技術,積極引進國外保險新產品和先進的經營管理技術,不斷提高保險業的科技含量。
要不斷優化險種結構。一方面,要不斷鞏固效益好的老險種,千方百計使之上規模。另一方面,還必須大力開展有效益的新險種,建立一整套有效的保險產品開發機制。三是建立新險種推廣激勵機制,對確定全面推廣的新險種保費任務,要納入經營責任目標考核之列,從而增加基層公司的展業動力,不斷實現險種結構優化升級。
(三)對兼業代理機構加強監管
針對兼業代理業務亂象,監管部門一是要強化許可證管理,發放許可證是整個兼業代理管理的前提與基礎,是整個監管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必須嚴把準入關,選擇合格的機構進入市場;二是要做到分類監管、各有分工,保監會負責經營規模較大、保費來源集中的全國性大機構,如銀行、郵儲類兼業代理機構;各地保監局負責規模較小、管理松散的機構,如車行、航空售票點等;三是對從事兼業代理業務的人員明確資格要求,如學歷要求或通過保險代理從業人員資格考試,從而達到督促從業人員加強保險專業和法律法規的學習。
(四)建設高素質保險從業人員隊伍
各保險公司首先應切實加強在職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激勵員工參加各類與保險業務發展相關的證書和學歷教育,提升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其次要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管理,推進員工隊伍結構的合理調整,引導新人充實保險營銷隊伍;第三是各有關監管部門應督促保險機構進一步完善內控制度,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考核激勵機制。
(五)挖掘農村保險潛力
海南省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 85%以上,但 80%的保險業務集中在???、三亞兩個大城市,農村保險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針對我省農業保險市場發展處于初級階段的情況:首先,應繼續加大對農業保險政策支持的力度,確保財政資金保障到位,建立扶持保障體系;其次,要對農村保險市場的發展進行政策性指導,提高農業保險的發展質量,在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的同時,嘗試農業保險市場運行的市場化改革和創新;最后,要提高農戶參保意識,農業保險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宣傳動員是關鍵。
(六)加快發展旅游保險,助力國際旅游島建設
為配合海南省政府加快推進海南島國際旅游島建設步伐,充分發揮保險業在建設國際旅游島中的作用,首先,要開發以旅游綜合險為重點的旅游保險產品,輔以保障額度有區別的保險產品,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其次,著力提高旅游保險服務水平和質量,進行銷售創新,充分利用電話、電子商務平臺等渠道銷售旅游保險,簡化投保手續的同時,建立旅游保險理賠綠色通道,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理賠服務;最后,要加大旅游保險宣傳力度的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
【參考文獻】:
[1] 李榮 . 加強知識管理,提升中國保險業核心競爭力 [J]. 中國保險報,2011(12).
[2] 田晨晨,羅隱軒 . 保險營銷員市場發展研究分析 [J]. 海南金融,2011(1):56-58.
[3] 趙國新 . 有效保險監管研究 [J]. 保險研究,2008(8).
[4] 孫文菁 . 海南擴大農險試點范圍 [J]. 中國保險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