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農業業發展銀行對新農村經濟的促進研究
【第1章】農業政策性銀行促進農村經濟繁榮的探究導論
【第2章】農業政策性銀行的一般理論
【第3章】農業政策性銀行的發展狀況
【第4章】新農村建設的基礎理論和現狀
【第5章】斗門農發行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情況和實證分析
【第6章】基層農業政策性銀行對新農村建設的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致謝】斗門農發行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致謝及參考文獻
第5章 斗門農發行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情況和實證分析
5.1 斗門農發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歷程和成效
5.1.1 斗門農發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歷程
自 1997 年農發行斗門支行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農為本,全力支持斗門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從最開始的專司收購資金管理階段到如今較全面的支農格局初步形成,斗門支行在支持斗門農村經濟的建設過程中自身也同時歷經了跨越式的發展。
從 1997 年至 2003 年,斗門農發行專注于糧食資金的封閉運行,全行只辦糧食信貸。"這一時期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壟斷糧食收購市場并被指定為農發行客戶,銀企之間體現為'收一斤糧,給一斤糧的錢;賣掉一斤糧,連本帶息還回農發行,不允許掛賬'的'捆綁式'關系。收購資金貸款實行'錢隨糧走、購貸銷還、庫貸掛鉤、封閉運行'的管理模式。"從 2004 年起,斗門農發行開始了打造現代農業政策性銀行的新階段,2006年,8000 萬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糧油中長期貸款,斗門農發行的首筆自營性貸款的發放,站在了國家的前列,標志著它開啟了全新的支農模式。2008 年,斗門農發行圍繞斗門農村經濟發展戰略,開始了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業綜合開發的政策性指導貸款,發放的貸款主要用于收儲農用地、集體建設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實施區內道路及附屬工程、供電工程、通訊工程、場地平整等配套設施建設。從 2008 年的 2500 萬元開始到 2014 年末的 43650 萬元,貸款規模增長了十幾倍,占地方政府性債務余額近四成,斗門農發行與地方政府緊密合作,充分發揮了農業政策性銀行的職能作用。
5.1.2 斗門農發行支持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信貸業務和成效
近幾年,斗門農發行根據本地區的發展戰略,積極投入資金支持斗門新農村經濟的建設。截至 2014 年,斗門農發行累計發放貸款 87661 萬元,其中儲備貸款 21596 萬元,水利建設貸款 20262 萬元,農村路網貸款 37803 萬元,倉儲設施貸款 716 萬元,產業化龍頭企業糧油貸款 8000 萬元。
斗門農發行自開展政策指導性的各類貸款業務以來,緊跟地區政府農業經濟發展政策和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通過糧食收儲相關貸款,持續加大支農惠農力度;通過農村基礎設施貸款,改善農村面貌和民生。推動了區域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進程,協調了政府與農村的和諧穩定,履行了農發行促進農村區域經濟增長的義務。
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大力支持農村土地整治和農村交通建設。截至 2014 年末,累計投放貸款 3.78 億元,支持土地整治和農村路網建設項目四個,分別為"井岸鎮中興南路改造工程"、"乾務鎮新涌北道路設施建設"、"白蕉鎮禾益圍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和"斗門區西部農村基礎建設",已完成斗門農村土地整治共 240 萬平方米、農村路網建設達 13 公里。為斗門城鎮和農村路網建設、西部特色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礎設施,促進了土地資源的節約利用,引導和促進了斗門生態工業的發展,提升了斗門的投資環境。
二是積極促進農村水利工程建設。截至 2014 年末,累計投放貸款 2.03 億元持水利項目三個。2011 年,珠海市七屆人大六次會議將捍衛斗門北部居民人口3.41 萬人,保護農田 6.83 萬畝的四小聯圍工程定為議案,工程投資概算 4.49 億元,共需新建、改建水閘 33 座。斗門農發行積極推進聯圍工程項目,投放 2.84億元支持四小聯圍一期和二期工程,占工程總投資逾六成,有效協助政府解決該項目的資金缺口問題。至今已發放的資金,有效促進修繕疏浚渠道、加固堤圍268 公里,拆除改建動力水閘 12 座,并重建水閘 195 座、泵站 10 座、涵竇 50座,保護了斗門農村地區耕地 1.71 萬畝,保障了約 0.838 萬人口的生活生產安全,斗門北部已初步形成了防澇排灌體系。斗門農發行也為提高斗門防災減災能力、保障農民生活生產安全出一份力。
三是積極支持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截至 2014 年末,斗門農發行投放了 6200萬元,支持區內黃楊河東堤一河兩岸整治達標工程。項目建設不僅提高了黃楊河東堤的防洪水平,同時提升了地區軟環境,使東堤路段居民居住環境得到改善,為加快當地經濟及生態環境建設、發展"宜居斗門"發揮了強而有力的推動作用。
四是堅持做好糧油收購信貸工作。截至 2014 年末,斗門農發行累計發放市縣級糧食儲備貸款共 21596 萬元,保護了斗門農村種糧農民的利益,保障了糧食種植行業及其產業的收益。
五是支持開展倉儲設施建設工作。截至 2014 年末,斗門農發行累計發放倉儲設施貸款共 760 萬元,作用在于解決斗門糧食儲備倉庫過于分散、殘舊、狹小的狀況,積極響應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國家糧食安全工作、構建完善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要求,保障糧食安全,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詳細內容見下表
5.2 斗門農發行在支持新農村經濟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5.2.1 資金來源不夠多元
資金來源問題存在于整個農發行系統,農發行主要的資金來源是短期的央行借款和債券籌資,資金很大的一部分運用在中長期貸款之上。片面依賴存在不穩定性的央行借款,不一定能夠保證政策性資金收購時的剛性需要,同時也影響了貸款規模的下放和信貸資金的充裕流動。
5.2.2 支農領域不夠廣闊
在斗門的新農村建設進程中,農民對公共服務及公共設施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斗門農發行至今涉及得最多的領域是農村路網和農村水利的建設,參照我國其他地區的農發行,如云南臨滄、怒江等地方,當地的農發行因地制宜,推廣"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增收,"形成'政府-銀行-企業-村民理事會-農戶'的'五位一體'模式,共同推進新農村建設。"(新華網《農發行多舉措拓寬支農領域服務新農村建設》,2009.4)
5.2.3 業務品種不夠多樣
從 2004 年起,農發行的貸款業務進行了擴充,但業務范圍依然較為單一。原有的扶貧貸款、林業治沙貸款等已劃轉農行,2011 年,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的業務也停止受理,這些都使到農發行在新農村建設中受到了限制。
5.2.4 運作模式不夠靈活
目前,農發行出于風險控制等原因,對農業農村的各類中長期貸款執行嚴格的準入政策。要求借款人經濟的各項指標狀況良好、項目內容符合支持的范圍、所屬行政區域經濟水平高、還款來源和償還能力有保障、政府的財政和信用的符合標準等等,并且比起縣級平臺客戶,更加傾向于支持市級以上的平臺公司。這些苛刻的準入標準,再加上繁冗的申貸材料、長時間的辦貸流程,導致一些優質客戶的流失,同時對于斗門區政府的融資平臺在農發行進行融資也是一種制約,不僅要提供有效足額的抵押物,融資額度還要受到區域融資額度的限制,導致農發行無法在斗門發揮最大限度的新農村建設的支持作用。
5.3 斗門農發行促進斗門區新農村經濟發展的實證分析
5.3.1 基層農業政策性銀行促進新農村經濟發展的研究一以珠海市斗門區為例。
珠海市斗門區作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區和都市型現代農業示范區,耕地面積自 2006 年開始保持 22 萬畝,近年來開始積極發展生態農業科技園和現代化農業生產,擁有"白蕉海鱸"、"鄉意濃有機米"、"斗門沙蝦"等農業品牌。自近年來斗門開展"幸福村居"的創建后,斗門農村面貌得到大力的改善,2014 年,斗門舉辦鄉村旅游節,吸引了大量游客,拉動了農村經濟的增長,成為了新農村建設的典范。本文擬采用斗門過去十年的 GDP 作為考察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的指標,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法,實證分析基層農業政策性銀行對農村經濟增長的影響。假設基層農業政策性銀行對斗門 GDP 的增長是存在影響的,且貸款的增長會促進農村 GDP 的增長。
5.3.2 數據的選取和模型的建立
從珠海市統計局可以獲得珠海市斗門區的歷年經濟數據,從斗門農發行可以獲得政策性銀行的數據。本文選取了多元回歸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作為統計分析方法。通過建立多個變量之間的數字模型,計算各個事物或者現象的變化規律。
由于斗門農村地區大多數農戶的主要經濟來源依然是農業產業,因而其增長必然會導致地方總產值的增長。從 2004 年至 2014 年珠海市斗門區的經濟數據可以得出,斗門的農業總產值占其地方總產值比例較為恒定,均在四分之一左右,因此,選取斗門的農業總產值作為因變量,斗門農發行年末的貸款余額作為自變量之一,斗門農發行現階段主要通過糧食收儲以及農村基礎設施的貸款來間接支持斗門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農業勞動力人數和耕地面積都是影響農業總產值和農村地方總產值的不可忽略的因素,但隨著現代化農業和農業產業科技水平的發展,它們的重要性和影響程度逐漸減少。為了研究農業生產總值和農業發展銀行信貸資金投入的關系,選取以下模型進行回歸分析。
tLnN = a +alnP+bL nC+cLnS+e(5.1)回歸分析的計算是由 Eviews6.0 完成的,回歸結果如下表:通過分析上表可知,模型的擬合優度為 88%,擬合較好,且回歸結果通過 D.W.檢驗。主要自變量 LnC 系數為 0.13,說明斗門農發行的貸款和斗門農村經濟的增長呈正相關的關系,即斗門農發行每增加 1%,農村總產值就增加 0.13%,農發行的貸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斗門農村總產值的增長,從而能夠促進斗門地區總產值的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