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經濟論文 > > 對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的實證檢驗及分析
對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的實證檢驗及分析
>2024-05-14 09:00:00



金融業是當代國際競爭的關鍵環節。 現代金融的核心是商業銀行體系, 對于金磚國家而言, 它們的資本市場普遍不成熟, 銀行部門在國民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主要作用。 近幾年來, 中國、 俄羅斯、 巴西、 印度和南非等國在金融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密切, 金磚銀行也呼之欲出。 與此同時, 我們也看到, 金磚國家在金融合作方面確實暴露出不少問題, 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也存在較大差異, 各國銀行業經營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同時, 頻頻出現危機的國際金融市場也給金磚國家銀行業金融體系帶來不利影響, 金磚國家銀行業面臨來自國內外的雙重壓力。 當然有壓力也就有動力, 國際金融體系的調整和轉型也為金磚國家不斷完善或重塑銀行業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本文首先構建一個衡量金磚國家銀行競爭力的模型; 然后對此模型做量化處理, 使之能夠運用于這些國家銀行競爭力的評估分析; 接下來具體分析了金磚國家銀行競爭力, 同時也以一些新興市場國家作為比照; 最后給出結論并提出對中國銀行業競爭力提升的幾點政策建議。

一、銀行業競爭力理論及模型

銀行競爭力指在一個開放經濟中, 銀行提供產品和服務, 優化配置金融資源的能力。 一個有效競爭的銀行部門應該是: 市場結構合理、 競爭有序且有效、 開放性環境、 企業以效率和利潤為目標、 實施審慎和穩健的監管。 借鑒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以及 IMD 和 WEF 編制國際競爭力的思路方法, 李元旭 (2000) 對我國非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的競爭力進行了比較研究, 主要選取幾家樣本銀行對它們的財務指標做了統計和比較, 但并沒有建立評估的體系和框架。 楊家才(2008) 構建了一個用于分析商業銀行競爭力的一般框架。 他從可量化指標和不可量化指標兩方面對商業銀行競爭力做評估, 其中可量化指標占 70%的比重。 韓松和姜鵬 (2011) 對 2002-2009 年中國 14 家上市商業銀行數據進行分析, 從社會生產效率、 服務效率、 盈利效率和成長效率四個方面研究中國銀行業的整體效率和動態變化, 該文結論中有一點值得肯定的是, 作者指出, 不同的角度衡量銀行績效得出不同的結果, 不同類銀行有各自的競爭優勢。 李文穎和馬廣奇 (2013) 在改進的CAMEL 指標體系基礎上對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做了比較, 他們認為, 中美商業銀行各有優勢,流動性和盈利能力中國占優, 資本充足率、 資產質量則是美國銀行占優, 管理上兩國銀行水平相當, 但是中國銀行業的創新能力遠不如美國。
實際上, 就像中國, 一個新興市場體系中銀行競爭力應當具有更豐富的內涵, 包括: (1) 銀行競爭力不僅僅是個體企業競爭力的簡單加總, 也不僅僅是銀行部門的產業競爭力, 它應當是一種系統性的綜合競爭力。 (2) 銀行競爭力不僅僅是某個時點的靜態指標, 它還必須體現出銀行業動態發展的趨勢和軌跡。 (3) 銀行競爭力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 競爭力只有在比較中才具備現實意義, 這種比較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 (4) 銀行競爭力不是封閉環境的產物, 只有在全球化背景下, 不同國家背景的銀行在國內或者國際市場上表現出相互競爭的態勢, 才能真正體現出銀行競爭力的實際內涵。
由此可見,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的金磚國家, 它們的銀行競爭力研究是顯著不同于發達國家或者其他發展中國家的, 要全面理解和衡量金磚國家銀行競爭力的豐富內涵就必須構建一個新的綜合競爭力模型, 并且從不同的視角和維度來考察。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 本文界定銀行競爭力的宏觀含義在于比較優勢方面, 而競爭優勢理論是構建中觀和微觀層面銀行競爭力的環境和基礎。 借鑒李嘉圖理論, 金磚國家銀行業的競爭力源自于一國的資源稟賦, 包括東道國勞動力、 土地、 資本、 制度等要素, 其中制度要素主要關注產權改革程度和市場化程度, 反映了金磚國家向市場經濟轉型和過渡的特殊背景。 與此相對應, 本文宏觀層面的競爭力指標將從上述指標含義來衡量, 此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對外開放度也是宏觀領域重要的考察對象, 我們將對外開放程度引入宏觀競爭力指標中。
我們定義銀行產業部門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產業競爭力為中觀層面的銀行競爭力。 哈佛大學的波特教授提出的競爭優勢理論指出, 某個國家的特定產業取得國際競爭優勢的主要源泉來自于要素稟賦、 市場需求、 關聯和支持性產業以及企業治理結構與同業競爭等四大要素。 他的鉆石模型 (Diamonds Model) 構成我們研究金磚國家銀行綜合競爭力的理論基礎之一, 尤其是關聯性產業和同業競爭這兩大指標, 構成中觀層面考察銀行競爭力的重要對象。
微觀層面銀行競爭力則反映了銀行個體的綜合實力, 包括安全、 盈利、 流動、 創新等方面, 其中核心目標是銀行的獨特技術和品牌。 本文同樣采用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作為構建微觀銀行競爭力的基石,以銀行品牌的排名及其變化情況作為考察指標。 另外, 考慮到量化分析的可行性, 我們在給出衡量個體銀行品牌競爭力的微觀指標的同時, 參考 CAMEL指標體系的思想架構個體銀行的績效競爭力, 包括資本充足率等銀行安全指標, 收益率等銀行盈利指標。
這樣, 本文針對金磚國家的銀行競爭力研究貫穿國家、 產業和企業三個層面, 通過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理論, 將銀行競爭力的宏觀、 中觀和微觀機制鏈接到一個可以量化分析的技術模型中, 對金磚國家銀行競爭力進行多層次、 多維度的動態分析。
接下來就本文構建的用于分析金磚國家銀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模型作一介紹。
在李嘉圖比較優勢、 波特競爭優勢的理論基礎上, 借鑒鉆石模型, 我們把金磚國家銀行微觀、中觀和宏觀競爭力分解為六個方面: 資源稟賦競爭力、 關聯產業競爭力、 對外開放競爭力、 同業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和績效競爭力。 對于金磚國家而言, 資源稟賦競爭力、 同業競爭力、 品牌競爭力和績效競爭力作為模型主體性構造的四個基本元素, 而對外開放競爭力和關聯產業競爭力作為銀行競爭力的輔助性變量, 參見綜合競爭力模型的結構圖 (見圖 1)。 從圖 1 可以看出, 四個主要變量加上兩個輔助變量, 它們之間彼此聯系、 相互作用, 共同組成一個完整的競爭力系統。 例如, 一國銀行業在國際市場品牌知名度顯著上升, 這意味著該國銀行產業的整體實力得到提升, 那么它將促進本國優秀人才、 資源進一步向銀行部門集中, 在這種情況下, 銀行企業的集中將更加充分有效, 更容易走出一些世界級的知名企業。 從開放和關聯產業這兩個輔助性變量來看, 前者意味著國際化是當今各國銀行業的必由之路, 對外開放越是有效, 越能夠提升本國產業競爭力。 而關聯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意味著提供供給和服務的產業部門技術進步、 效率提高或者便利性得到有效改善。
二、銀行業競爭力指標體系構建
結合前文對金磚國家銀行部門綜合競爭力的說明, 我們構建評估銀行競爭力的量化指標。 我們最后將得到具體的指數值, 其中各項指標所占權重在表 1 中也有顯示。

(一) 宏觀競爭力

從宏觀來看, 資源稟賦優勢構成金磚國家特有的一種競爭力成分。 與發達國家不同, 金磚國家銀行發展和競爭力的源泉往往來自于金融服務的普及程度, 體現在遍布各地的網點和金融設施的便利程度上。 根據數據可得性, 我們從兩方面考察資源稟賦競爭力: 商業銀行網點密度和 ATM 機密度。 我們從單位面積上的網點數量和單位人口所享有的網點數量來衡量一個國家金融業網點對所有人的可及性; 再從單位面積上的 ATM 機數量和單位人口所享有的 ATM 機數量來衡量該國金融設施對所有人的普惠性。 從這些指標可以看出銀行部門在傳統業務上的投入和傾向性, 金磚國家在金融創新上確實與歐美國家有較大差距, 但是這不妨礙他們在傳統業務上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所以給此項 25%的權重。
宏觀競爭力的第二個重要方面是銀行部門的對外開放程度, 該指標高低直接反映了金磚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 越開放越能夠為銀行競爭提供有效的外部支持。 為了便于量化分析, 我們用外資銀行資產占銀行部門總資產的比重來衡量一個國家銀行業的開放程度, 作為附加變量, 該指標權重設為 5%。

(二) 中觀競爭力

同業競爭力可以從銀行規模與銀行功能兩個方面進行考察。 規模競爭力體現了整個銀行部門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 同時銀行產業規模也反映了金融深化的程度。 本文用銀行總資產占GDP 比重來衡量規模競爭力。 總體而言, 金融體系越完善、 銀行業越發達, 其銀行部門的規模也越大。 但是, 銀行資產規模僅僅從總量上反映銀行產業的國民地位, 如果全面考察銀行業的競爭力,還需要評估銀行作為金融中介的功能是否得到有效發揮。 我們采用銀行對私人部門信貸占 GDP 比重來考察這個問題。 該指標越大說明銀行越能夠更好地配置金融資源。 我們設定同業競爭力在總體競爭力中占 20%權重。
關聯產業競爭力也是中觀層面的重要指標之一。 競爭優勢理論指出, 產業競爭力不僅來自于產業部門本身, 同時也受關聯性產業部門的競爭力高低的影響。 與銀行密切相關的直接金融市場的競爭力, 對銀行競爭力的影響不容低估。 本文構建了一個指標來衡量證券市場的發展程度, 用股票市場市值/GDP 作為該指標的代理變量。 這是因為, 不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具有引導要素流動、 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銀行融資與股票融資不再是簡單的替代關系, 而是發展成既有競爭又能互補的關系。 在金融體系成熟、 資本市場完善的經濟體, 銀行部門不具備壟斷特征, 為了生存和發展銀行必須不斷參與競爭。 反之, 在資本市場發育不健全的國家, 銀行往往擁有壟斷力量, 金融體系效率通常比較低下, 銀行產業缺乏競爭力。 作為另外一個附加變量, 同樣它的權重為 5%。

(三) 微觀競爭力

微觀競爭力在本文中首先表現為品牌競爭力, 銀行業處于現代服務業的高端范圍, 品牌的重要性對現代銀行產業是不言而喻的。 后工業時代, 金磚國家實現經濟騰飛和可持續發展的決定性要素在于技術和品牌, 建立銀行業的品牌優勢是金磚國家產業振興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前提。 對于金磚國家銀行業而言, 引進外資、 結構升級、 政策指導、 優化資源配置等措施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獨有技術和品牌領域的積累, 從本質上建立起銀行業綜合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本文采用金磚國家銀行在全球銀行品牌 500 強中排名情況及其品牌價值與市值比作為量化考核指標, 但是考慮到金磚國家在國際銀行界的綜合實力和現實條件, 我們給予 15%的權重。
微觀競爭力的另一個重要環節體現在個體銀行的微觀績效上, 我們采用盈利性、 安全性、 流動性三方面的量化指標來考察, 并賦予 30%的權重。 盈利能力是企業競爭力高低最簡單直觀的反映,銀行獲取利潤不僅提供了資本積累, 還為銀行應對危機提供了有效的資金保障。 我們評估盈利水平時借鑒國際通用指標, 即資本利潤率和資產利潤率。 資本利潤率 (ROE) 表達為利潤總額與資本總額的比值, 這是衡量銀行綜合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標, 集中反映了銀行資本的投資效率以及銀行企業的盈利能力。 資產利潤率 (ROA) 表達為利潤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值, 它反映了銀行資產的總體盈利水平。
銀行不僅要能持續獲得利潤, 而且銀行必須要持續安全運營。 安全性指標就是用來衡量銀行運行安全性的。 因為沒有安全、 穩健的經營作為前提的話, 即使是盈利能力再強的銀行也會遭遇危機, 甚至發生倒閉。 本文采用資本充足率和不良貸款率來衡量安全性。 資本充足率主要從數量上控制經營風險, 而不良貸款率則是從資產質量上保證銀行安全。 我們采用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的 “風險資產” 來界定資本充足率, 即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 不良貸款率則表達為銀行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 比值越小說明銀行資產質量越好, 微觀競爭力越高。
流動性也是銀行微觀競爭力的重要組成, 是實現銀行盈利、 安全等目標的重要保證。 本文用流動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來衡量流動性情況。
綜上所述, 我們給出估算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指數的計算公式:
銀行業競爭力指數%=資源稟賦競爭力×25%+對外開放競爭力×5%+同業競爭力×20%+關聯產業競爭力×5%+品牌競爭力×15%+績效競爭力×30%

三、對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的實證檢驗及分析

我們選取金磚國家 5 個成員國巴西、 俄羅斯、 印度、 中國和南非, 另外我們還選擇了印尼和波蘭作為非金磚新興市場國家代表, 以他們作為另外一組參照國家, 同時比較金磚和非金磚新興市場國家銀行業的一些情況, 其中所有數據在計算最后得分時都做了歸一化處理。 首先, 在前文綜合競爭力模型的理論和量化體系基礎上對這些國家銀行業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

(一) 宏觀競爭力

從表 2 可以看出, 巴西、 俄羅斯、 印度、 中國、 南非 5 個金磚國家銀行業的資源稟賦競爭力表現各異。 首先, 看每千平方公里的商業銀行網點數。 受較大的國土面積影響, 俄羅斯該項指標最低, 僅為 2.73; 南非和巴西也不高, 為個位數; 非金磚國家中印尼為 8.23。 作為金磚國家成員的中國和印度該指標分別為 20.93 和 30.43, 實際上中國商業銀行網點數約為印度兩倍, 2011 年底為 20.09萬家, 但是考慮到印度國土面積約為中國的三分之一, 所以中國指標略低于印度。 非金磚國家的波蘭該指標也達到 34.58, 一方面是因為波蘭國土面積較小,①另一方面是因為波蘭保留了傳統經濟體制下國有銀行的網點布局, 這是轉型國家后發優勢的表現之一。 其次, 考察以成年人口數量為基數的商業銀行網點數指標。 中國和印度該指標偏低容易理解, 因為龐大的人口規模, 不過印度的指標更低, 因為成年人在總人口中比重較中國低了 13 個百分點。 而南非該指標為 10.71, 再結合南非不高的商業銀行網點數, 我們認為南非在本文界定的銀行業資源稟賦方面確實不具有其他金磚國家體現的競爭優勢。 巴西在該項指標上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非金磚國家中波蘭的指標也較高, 而印尼依然落后, 說明該國金融資源相對于較大的人口規模確實稀缺。 接下來從 ATM 機數量相關指標來看, 每千平方公里的 ATM 機數量中國要明顯高于其他金磚國家, 每十萬成人的 ATM 機擁有量低于印度外的其他金磚國家, 由此可見, 得益于數量和規模效應, 中國在金融資源的空間分布上占優, 但是在人均資源上不具有明顯優勢, 這一點也存在于印度身上。 巴西和俄羅斯則相反, 不過兩者相比, 在每十萬成人所擁有的 ATM 機數量指標上巴西低于俄羅斯, 但是在國土面積計算的 ATM 機數量指標上高于俄羅斯。 實際上這從另外一個側面說明俄羅斯日益嚴峻的地廣人稀問題。 南非的情況則說明該國在提供現代銀行服務方面領先于其他金磚成員。 非金磚國家中波蘭的每千平方公里 ATM 機數較高, 每十萬成人擁有ATM 機水平與金磚國家平均水平相當, 印尼的指標就落后許多了。
在金融自由度方面, 金磚國家中巴西和南非比較靠前, 中國、 俄羅斯和印度相差不多。 波蘭自由度指數明顯較高, 印尼處在中間水平。從宏觀競爭力的最終得分來看, 金磚國家之間還是存在較大差異的。 巴西該項得分為 1.35, 在金磚國家中居于首位, 究其原因是巴西在人均金融資源以及金融自由度指標方面的分值較高。 俄羅斯在人均金融資源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 印度和中國則在空間分布的金融資源上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這些國家雖然開放度較低, 但是由于金融自由度所占權重不高, 所以最后得分還是比較接近的, 且明顯高出南非。 南非在開放度方面較高, 但是在資源總量和規模上劣勢較為明顯, 在金磚國家中處于相對落后的位置。 非金磚國家印尼的得分只有 0.49, 宏觀競爭力明顯低于金磚國家。 波蘭得分為 1.74, 而且各項指標均呈現顯著領先的態勢, 已經部分顯示成熟金融體系的特征。 經過 20多年的經濟、 社會與政治轉型, 以波蘭、 捷克、 匈牙利等為代表的轉型國家陸續完成工業化建設和市場化改造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金融體系和銀行部門經歷了私有化改革已建立起現代商業銀行制度, 銀行規模、 數量、 網點分布以及金融開放程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

(二) 中觀競爭力

從表 3 中看出, 同業競爭力方面, 金磚國家中中國銀行業在資產比重和私人信貸比重兩個指標上表現出明顯的優勢, 均超過 100%。 其原因是: 一方面居高不下的存款傾向導致銀行存款持續、迅猛的增加, 增速遠大于 GDP 增長; 另一方面, 家庭部門對資金需求和民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導致中國銀行業出現一輪較快的發展。 銀行資產占 GDP 比重南非和巴西較為接近, 在 82%左右; 印度為 61.52%, 與非金磚國家波蘭大抵相當; 俄羅斯與其他金磚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 略低于50%, 但是比印尼的水平還是要高很多。 信貸占 GDP 比重南非僅次于中國在金磚國家中排名第二,俄羅斯、 巴西、 印度競爭力相對接近。 非金磚國家中波蘭與巴西、 俄羅斯、 印度差不多, 印尼比較落后。 就銀行資產的規模競爭力而言, 銀行部門資產占 GDP 的比重在 50%以下說明銀行部門在國民經濟中遠未發揮應有的地位和作用, 對于大多數金磚國家而言, 私人銀行信貸超過60%以上則說明銀行在經濟中處在相對活躍的狀態。
從關聯產業競爭力指標來看, 南非出現異乎尋常的高數值, 超過 200%, 這與南非近些年高度繁榮的股票市場有關。 其他金磚國家的關聯產業競爭力總體水平相當, 在 50%左右, 非金磚國家中波蘭的指標較低, 不到 30%; 印尼與中國、 巴西等國相當。 由此可見, 相對于市場化改革以來增長迅猛的銀行傳統業務, 金磚國家的資本市場還有待進一步的發展與提升。
從中觀競爭力的綜合得分來看, 中國以 1.07 分居于所有樣本國家首位, 這歸因于較高的同業競爭力指標以及 25%的權重, 反映在現實中就是中國近年來快速、 持續擴張的銀行體系。 盡管南非在關聯產業競爭力方面一枝獨秀, 但是由于這些國家普遍存在資本市場發育不健全的問題, 所以該指標對最終得分的影響力僅僅限制在 5%的權重范圍內。 從股票指數來看, 2013 年 7 月與全球金融危機爆發時 2008 年 8 月指數相比, 南非是當時的 148%, 印度是 132%, 俄羅斯是 103%, 巴西是87%, 中國是 80%; 波蘭是 115%, 印尼是 212%。 這一個方面說明各國股市在危機后的恢復程度不一, 另一方面也意味著未來發展空間也有差異。

(三) 微觀競爭力

1.品牌競爭力

表 4 顯示了金磚國家和非金磚國家在全球銀行業品牌排名中的情況。 我們可以看出, 入選前500 家銀行數量指標上, 中國和印度領先, 分別是 18 家和 20 家, 巴西、 俄羅斯和南非各有 10、 9、7 家銀行進入 500 強。 波蘭和印尼入選數量為 10 家和 5 家。 如果我們按每 100 位的分法對入選銀行排名做進一步處理的話, 可以得到更為直觀的結果。 進入前 100 強的企業我們賦值 5, 101-200 的賦值 4, 以此類推, 最后相加得出的總分除以入選家數可以得到一個平均值。 按照平均值的大小我們得到可比較的品牌排名情況: 從高到低依次是中國、 南非、 巴西、 俄羅斯、 印度、 波蘭和印尼。
接下來我們考察另一個指標, 品牌價值與市場價值的比重。 如果說前一指標所體現的品牌排位更多地取決于單一銀行競爭力的數量積累的話, 那么品牌占市值比重這一指標主要反映了各國銀行部門競爭力的質量內涵。 俄羅斯在這一指標上領先, 俄羅斯在經歷轉型后擁有了一批較出色的私人銀行, 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均具有較強競爭力。 南非、 印度、 巴西以及波蘭比較接近, 而印尼和中國居于最后。 中國銀行業該指標之所以低, 一方面與嚴格的市場準入、 缺乏競爭、 市場化程度低有關,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中國銀行業普遍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 市值很高, 但是經營效率、 管理水平、 品牌意識、 創新能力方面普遍不足。

2.績效競爭力

我們分析和比較這些國家銀行企業的績效競爭力。 首先, 就盈利能力最核心的指標 ROE 而言,印度、 南非和印尼的水平比其他國家高。 從 ROA 來看, 俄羅斯是金磚國家中最高的, 印尼是所有樣本國家中最高的。 中國之所以該指標較低, 可能是因為銀行業的存貸利差較高, 以及較高的銀行傭金及手續費。
其次, 考察安全性競爭力。 從表 5 可以看出, 一是, 無論是金磚國家還是非金磚國家, 銀行部門的資本充足率都在 8%以上, 滿足巴塞爾協議Ⅲ的基本要求。 二是, 巴西的資本充足率高于其他金磚國家。 這是因為巴西銀行業開放度相對較高, 國內監管當局的管理經驗和技能還有待提高, 面對來自國際市場的金融風險時受到沖擊和影響較大, 因此在資本充足率方面適當提高以保證銀行體系的安全運營。 印尼的情況同樣可以如此解釋。 不良貸款率是考察銀行安全競爭力的另一個重要指標, 中國在清理不良貸款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而俄羅斯盡管在處理不良貸款率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從過去的兩位數降低到現在的個位數, 但是俄羅斯的不良貸款率在所有金磚國家中是最高的。 此外, 不良貸款率與盈利能力指標之間存在較明顯的負相關關系。 這是因為, 對于金磚國家而言, 大量不良貸款的存在影響到了銀行的盈利水平, 只有有效地控制不良貸款比重, 才能切實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
最后, 考察銀行業流動性競爭力。 從表 5 中可以看出, 除了中國的銀行資產流動性顯著地低于其他國家外, 巴西、 印度、 俄羅斯和南非的流動資產比例都保持較高的水平。 該指標越高說明銀行應對風險的能力越強。 波蘭和印尼等非金磚國家該指標也較高。 中國銀行業體系確實存在流動性緊張的問題, 這從前期頻發的 “錢荒”, 銀行間拆借利率飆升等現象可以充分體會到。

(四) 綜合競爭力

我們根據前文給定的計算銀行業競爭力的公式對本文研究的金磚國家和兩個非金磚國家的銀行業競爭力做綜合評估, 加總各項得分最終得到的競爭力指數 (見表 6)。
從最終得分來看, 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排名從高到低依次是巴西、 俄羅斯、 中國、 南非、 印度; 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的平均值為 2.848。 非金磚國家中波蘭的銀行業競爭力顯著高于所有金磚國家, 而印尼的銀行業競爭力低于所有金磚國家。 從上述結果我們可以分析出如下結論: 第一,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在新興市場國家中應該居于前列, 并且正在快速接近波蘭等轉型成功進入發達經濟體行列的國家。 第二, 金磚國家之間銀行業競爭力也存在較大差異, 論綜合實力, 巴西、 俄羅斯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國家銀行業競爭力較強, 印度、 南非等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國家銀行業競爭力較弱。 第三, 金磚國家銀行業在宏觀、 中觀、 微觀層面各有高低, 例如巴西宏觀競爭力得分最高, 俄羅斯微觀競爭力得分最高, 中觀得分最高的是中國; 即便綜合得分最低的印度在宏觀、 中觀和微觀競爭力測算中也不是處于完全劣勢。 由此可見, 無論是金磚國家還是非金磚國家, 銀行業都各具特色, 只有相對的高低, 沒有絕對的強弱, 這一點在印尼銀行業各項指標中也可以得到體現。第四, 就是通過適當的競爭力指標分析, 各國可以找到本國銀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

四、結論和建議

本文通過引入銀行業競爭力模型和評估體系, 對中國、 巴西、 印度、 俄羅斯和南非五個金磚國家銀行業進行分析, 從宏觀、 中觀和微觀分層次構建了一系列的量化指標, 目的是為了通過不同視角的考察和比較, 了解和把握金磚國家銀行部門的競爭力情況; 此外我們建立一個對照組, 選取波蘭和印尼作為金磚國家的參照, 在他們之間也展開了分析和對比, 最終也得到了切合實際的結論。
在文章最后, 我們就金磚國家 (包括中國) 如何提升本國銀行業競爭力的一些共性問題提出幾點思考:

(一) 政府應當適度介入

制度學派以及發展經濟學告訴我們, 對于轉型國家而言, 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影響至關重要。同樣, 金磚國家處在體制改革、 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 政府有義務適時、 適度地介入, 以特有的行政力量為銀行改革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證和法律支持。 有觀點認為, 政府不應該直接干預市場行為, 但這并不意味著政府不作為。 因為在市場化過程中, 企業、 銀行、 家庭、 個人都面臨著較大的不確定性, 如何提升銀行競爭力, 如何區別良性競爭和惡性競爭, 政府通過什么方式干預市場,這些問題都很重要, 值得我們好好研究。

(二) 引入跨國銀行的同時注意控制風險

金磚國家銀行業的整體競爭力顯然弱于成熟市場經濟體, 歐美國家跨國銀行全面進入金磚國家也是全球化的必然結果。 對于規??偭枯^小的金磚國家如南非, 外資銀行控制本國銀行體系或許利大于弊; 但對于經濟規模比較大的國家, 把提升銀行競爭力和對外開放寄托于外國資本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絕大多數金磚國家對跨國銀行的態度也是經歷了從抵制、 限制到鼓勵的過程。 實際上, 金磚國家提升競爭力的過程中, 引入外國資本并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 一方面, 跨國銀行持股本國銀行可以對銀行產生較大的激勵, 有助于促進銀行高效健康的發展; 另一方面, 引入外國投資者的同時必須對國內資本開放, 這樣既改善了國內投融資制度還可以分散風險, 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性。

(三) 進一步完善銀行監管制度

近些年來, 金磚國家銀行業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但是在快速發展的同時, 銀行監管問題日益突出。 我們知道, 一個有效的監管體系應當包括: (1) 健全的法律法規框架。 如對資本金的要求、 對債權人的保護、 對各個經濟主體權責利的界定、 對管理機構法律地位的確定、 對產權的明確劃分、 防止預算軟約束等等。 (2) 加強銀行內部控制。 如引入內部評級制度、 實行銀行公司治理等等。 (3) 完善外部控制。 如建立外部評級制度、 加強銀行與監管機構的聯系和信息共享、嚴格市場準入管理等等。 這些都是金磚國家急需重點關注和建設的領域, 尤其是在金融危機頻頻爆發的全球化大環境下。

(四) 必須大力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金磚國家金融改革的不足之處在于其資本市場的發展一直處于落后狀態, 資本市場規模無論從絕對值還是相對值來看都是非常小的。 資本市場不發達已經構成本國銀行體系可持續發展以及提高銀行業競爭力的主要障礙。 隨著金融改革的深入, 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的成本也逐漸凸顯出來, 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比例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平衡點。 要想提升一個國家整體經濟的競爭力, 功能強大、 高效運轉、 強力監管的資本市場是不可或缺的。 當銀行部門與資本市場之間良好互動時, 金磚國家銀行業競爭力才能真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參考文獻:
[1] 韓松, 姜鵬. 中國商業銀行競爭力及影響因素分析: 2002-2009 年[J].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 2011 (7)
[2] 李文穎, 馬廣奇. 中美商業銀行競爭力比較研究———基于改進后的 CAMEL 模型[J].南京財經大學, 2013 (2)
[3] 李元旭. 中國非國有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競爭力比較研究[J]. 國際金融研究, 2000 (3)
[4] 劉錫良, 劉軼. 提升我國商業銀行競爭力: 成本領先戰略視角[J]. 金融研究, 2006 (4)
[5] 王健. 外資進入水平及宏觀因素分析———基于轉型國家銀行部門的實證檢驗 [J]. 復旦學報 (社科版 ), 2009(1)[6] 楊家才. 商業銀行競爭力及評價研究[J]. 金融研究, 2008 (12)
[7] 張峰. 補償與可持續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 海派經濟學, 2010 (1)
[8] 莊起善, 竇菲菲. 轉型國家銀行競爭力的比較研究[J]. 世界經濟研究, 2008 (3)
[9] Andrei Vernikov. Russia's banking sector transition: Where to? [R]. BOFIT Discussion Papers 5/2007
[ 10] David Lynch. Measuring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 A Study of Selected Asia -Pacific Countries [J]. TheDeveloping Economies, 1996, 34 (1): 1-27
[11] Jian Wang, Junfeng Zhu, Feifei Dou. Who Plays the Key Role among Shanghai, Shenzhen and Hong Kong StockMarkets[J]. China and World Economy, 2012 (6): 102-120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