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一般定義為在一段給定的時間內,給定經濟體中的物價水平普遍持續增長,從而造成貨幣購買力的持續下降。本篇文章提供6篇宏觀經濟學論文通貨膨脹相關范文供大家參考。
第一篇:
《我國近期通貨膨脹的成因剖析及其對策探究》
【摘要】自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對我國的經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實施宏觀調控政策之后,經濟得到快速的恢復,然而由此引發的通貨膨脹問題成為了社會穩定發展與經濟持續上升的主要威脅。通貨膨脹是一種綜合而復雜的經濟現象,它關系著國民生活的穩定及社會的和諧,對我國宏觀經濟環境的改變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探究其發生的真正原因對有效的治理通貨膨脹,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本文首先對研究的主要背景及其意義進行了簡單的闡釋,然后分析了我國建國之后發生的幾次通貨膨脹,對其產生原因和解決措施進行了匯總,為解決近期的通貨膨脹問題提供了依據。通過對近期通貨膨脹的深入研究,提出了解決的根本途徑,為我國經濟穩步發展,社會和諧進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關鍵詞】通貨膨脹 金融危機 經濟影響
一、緒論
(一)研究的主要背景和意義
1.研究的主要背景。隨著全球化經濟危機的爆發,對很多國家包括我國的經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我國迅速采取相應調控措施,經濟很快復蘇,但由此產生了新的一輪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久的通貨膨脹。到目前為止,物價雖然在逐步回歸正常,但通貨膨脹造成的影響并為完全消除。近年來,物價不斷上漲,石油價格逐步提升,使我國人民感受到了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壓力。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貨幣政策以及通貨膨脹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關注,因此,將通貨膨脹的問題治理好,已經成為我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首要任務之一。由通貨膨脹所造成的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下降,導致很多工人失業,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經濟的發展。而通貨膨脹的復雜性、廣泛性以及嚴重性更應該引起人們的重視,如果不及時控制此局面,對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綜合國力的增強,都將產生嚴重影響。
從我國建國以來,一直到現在,先后共發生了五次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究其原因,不盡相同,但也有許多共同之處。對于我們來說,要分析歷次通貨膨脹的原因,總結經驗;對于目前通貨膨脹的新特點,要積極的尋找治理的良策,為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依據。
2.研究意義。通貨膨脹問題一直是困擾國內外學者的重要經濟問題,很多學者已經對它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這對各國解決通貨膨脹問題起到了很好的借鑒作用。然而,對于近期發生的通貨膨脹,究其深層原因,很難給出系統的分析和解釋,這對如何正確的治理通貨膨脹,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梢?,對于通貨膨脹這個老問題,重新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理論上對它的解決方案具有重大指導意義。從現實中考慮,通貨膨脹給人們帶來的不利影響是有目共睹的。物價的上漲直接關系到民生的穩定,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
自從通貨膨脹爆發以后,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國家也把穩定物價作為一項主要的宏觀經濟工作任務。因此,對于通貨膨脹的產生根源進行解讀,成為國內外學者關注的一項重要研究,這對我國采取合理的對策,科學的調控宏觀經濟,以取得經濟快速穩步的發展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文首先提出了通貨膨脹這個概念,對其含義及特征等做了簡要的介紹。
然后回顧了我國建國以來的幾次重大通貨膨脹,對歷次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及治理進行了比較分析,并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為目前所發生的通貨膨脹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好的借鑒。之后對近期的通貨膨脹形成的背景、特點,產生原因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并提出了解決的根本途徑及基本措施,力求做到綜合治理和標本兼治。
二、改革開放后我國歷次通貨膨脹的回顧
(一)通貨膨脹的定義和類型
1.通貨膨脹的定義。通貨膨脹,就字面意思講,意指一般物價水平在某一時期內,連續性的以一定的幅度上漲。但是實際上它不存在統一的定義,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反映不同的經濟問題,它是一項復雜的研究,同時也具有多樣性。不同的經濟時期產生的通貨膨脹是不同的,是需要對當時的經濟問題進行思考和總結,是為經濟的穩定發展服務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貨膨脹已經不是簡單的被認為是一種定義,而是形成了一種理論,這里面囊括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本文來看,通貨膨脹是由供給量少于需求量而引發的價格水平持續上漲的問題,而這里面涉及許多復雜的非經濟現象。真正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我們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進行剖析,來真正的認識它。
2.通貨膨脹的類型。通貨膨脹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按照通貨膨脹的形成原因劃分,可以分為需求拉動型、成本推進型、輸入型和結構型通貨膨脹;按照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分為公開型和抑制型通貨膨脹。此外,我國的經濟學家還提出了轉軌型和價格改革型等通貨膨脹的新類型。下面對其中的幾種類型做簡要介紹。
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又稱為超額需求拉動通貨膨脹或菲利普斯曲線通貨膨脹。這個是由凱恩斯最早提出來的,認為總需求超過了總供給,造成物價水平的持續上漲。具體的說,就是當時已經實現了充分就業,閑置的機器設備都已經得到了充分的利用,而人們的需求量還是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產量已經無法增加,而造成了物品價格的上漲,產生了通貨膨脹。誘發此類通貨膨脹的原因可能是財政赤字,也可能是國內的需求超過了國內供給和進口消費品之和。詳細的說,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還可以進一步分為自發性通貨膨脹、誘發性通貨膨脹、支持性通貨膨脹。
成本推進型通貨膨脹又稱為成本通貨膨脹或供給通貨膨脹,指在沒有超額需求的情況下,供給方的成本提高而引起的價格水平的上漲。由于成本上升的原因不同,又將其細分為工資推動、利潤推動、進出口推動通貨膨脹。最具代表性的是工資推動通貨膨脹,具體來講,是因為工人工資上漲,導致單位產品的成本增加,從而使物價整體上升,在物價上漲后,工人又要求提高工資,這樣就會形成一種循環,被稱為工資物價“螺旋”。要想控制此類通貨膨脹的發生,就要合理的控制工人工資的增長速度,與生長率的增長成正比。
輸入型通貨膨脹又稱入口通脹,是指由于國外商品或者生產要素價格的上漲,導致國內物價上漲的現象。這種通貨膨脹受開放經濟影響很大,開放程度越大,則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我國現在所處的狀況,就很容易發生此類通脹。
此類通脹通常在以下情況發生的概率較大:第一,當本國的經濟發展對某進口原料依賴性很大時,如石油,當進口原料的價格大幅度增長時,會造成通貨膨脹的發生;第二,當一國的經濟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各地區的開放程度不同時,開放性較高的地區成本與物價會比較高,從而引起開放程度低地區的價格浮動;第三,輸入型膨脹也可能來自需求方本身,經濟比較落后的國家采取對外開放,需求量較大,從而引發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結構型通貨膨脹是指生產結構發生變化而導致的供求失衡引發的通貨膨脹。結構型通貨膨脹又可細分為需求結構轉移型、部門差異型、小國型、落后經濟的結構型通貨膨脹。其中比較典型的是需求結構轉移型,它的總需求是一定的,但是其中一個部門的需求轉移到了另一個部門,需求增加的部門由于原材料以及人力的增加導致商品的價格上調,而需求減少的部門不一定會將產品的價格下調,這樣就造成了物價總體水平的上升。而部門差異型通貨膨脹是各部門的勞動生產率、價格彈性和收入彈性都不同,但為了追求統一的貨幣工資增長而引起的物價的全面上升。
公開型通貨膨脹和抑制型通貨膨脹是相對的,又稱作顯性和隱性通貨膨脹。抑制型通貨膨脹的物價上漲并沒有完全通過公開的物價指數上漲表現出來,而公開型則完全通過一般物價水平上漲形式反映出來的。在公開通貨膨脹中,物價水平直接、明顯的上漲;相反地,抑制型通貨膨脹的物價沒有直接的上漲,而是表現在商品短缺,憑票證供應,黑市猖獗等現象。政府為了防止物價的上漲,則對商品價格和工資進行抑制,如果放松控制,商品價格和工資就會速度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