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國際貿易的增長,金融因素在貿易增長及優化中扮演的角色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國內外學者就金融發展與比較優勢的關系已進行大量研究,但還未形成理論體系。因此,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對金融發展水平提高對江蘇省工業制成品出口比較優勢的影響作定量分析, 旨在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礎,為制定提高江蘇省工業制成品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對策提供依據。
一、綜述與問題
目前已有的文獻認為,一國的金融發展水平影響著本國國際貿易, 國內外學者已經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 Beck(2003)、Saleryd 和 Vlachos(2005)在前人研究基礎上,證實了金融體系發達的國家在外部融資依存度較高的資本技術密集型行業具有比較優勢且金融制度對貿易結構的影響較其他因素具有更大的作用。
Manavo(2006)提出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國家在高新技術類行業同時也具有比較優勢,拓展了金融發展影響貿易結構的理論。 趙靜敏(2007)以江蘇省數據進行實證檢驗表明金融發展是江蘇對外貿易結構優化的原因且與貿易結構之間存在協整關系。 包群,陽佳余(2008)采用 4 類不同的金融發展指標以及 3 類不同度量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指標估計表明金融發展水平是影響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重要變量,同時不同的金融發展度量指標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存在顯著差距。潘珍珍(2011)以浙江省數據為例指出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結構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金融發展水平影響著貿易結構的優化。
雖然前人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國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大多依托于發達國家這也許并不適用于中國,而國內學者的研究也大多基于國家層面,已得到比較完善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但由于我國省際內發展不均衡,采用不同的研究變量可能會出現千差萬別的結果,同時在省際研究方面對于金融變量的設定大多止步于金融相關率,而未進行細分。為克服以上問題,本文采用金融市場規模指標、金融市場效率指標、貸款期限結構指標這三類指標,以江蘇省數據為例,研究金融發展水平的變化對進出口比較優勢的影響,以完善前人的研究,為相應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依據。
二、金融發展影響江蘇省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和國際貿易結構的實證檢驗
在中央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的背景下,江蘇省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平穩增長,城鄉居民儲蓄存款穩步增加,2011 年金融業增加值占 GDP 增機制的比重達 5.3%, 比 2002 年提高 1.8 個百分點。從貸款期限結構看,中長期貸款增速回落,短期貸款較快增長,其中對制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
在金融水平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江蘇省對外貿易在金融危機的巨大沖擊下也蓬勃發展起來。到 2013 年上半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 2600.5 億美元,出口額 1565.3 億美元,增長 2.1%,外貿順差不斷擴大。 鑒于此,以江蘇省數據為例,研究金融發展同工業制成品出口比較優勢之間的影響關系具有代表性。
1.指標選取及數據來源
①比較優勢,貿易結構指標及數據。 本文利用 1993-2011 年的江蘇省相關數據進行實證分析,采用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指數(ANMX)表示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變化,計算公式如下:
ANMX=(MXt-MMt)/(MXt+MMt)
其中 MXt表示江蘇省第 t 年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MMt表示第 t 年工業制成品的進口額,其值越接近+1,表明江蘇省在工業制成品出口中比較優勢越顯著。
以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BEX)表示江蘇省貿易結構的變化,BEX 在 0 與 1 之間變化,越接近 1,說明江蘇省工業制成品在總出口中的占比越大,貿易結構越優化。
②金融發展指標及數據。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以及中國銀行主導型的金融體系結構特征,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三類指標:a.金融市場規模指標, 即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額與當地 GDP 比重(JG),該指標反映了金融部門的發展規模及其動員儲蓄功能;b.金融市場效率指標,以儲蓄-投資轉化率(CDC1)來度量,即江蘇省金融存貸款差額與存款余額的比值,這個指標大于 0 說明金融部門促進儲蓄轉化、便利融資方面的效率越高;小于 0 則相反;c.貸款期限結構, 以全部金融機構中長期貸款額占全部貸款額比重(ZCJ)衡量。 與短期融資相比,中長期融資更有助于工業制成品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收益與規避生產風險。以上數據均來自于江蘇省統計年鑒。
2.實證檢驗
①數據的平穩性檢驗及協整檢驗。 利用 Eviews 軟件,我們可得變量 ANMX,BEX,JG,CDC1,ZCJ 在 10%的顯著水平上通過了檢驗,表明這 5 個變量都是 0 階單整序列,由此可進一步檢驗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 可得 CDC1,JG 和 ZCJ 分別對 ANMX,BEX的協整檢驗結果及其協整關系如下:【1】
分析上述協整檢驗獲得的的協整系數可以發現,從長期關系看:
a.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與存貸款差額呈長期穩定 的負向關系,與金融機構規模呈長期正向關系。這意味著,在上述兩方面金融發展水平的提高對工業制成品出口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
b.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與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例呈長期負向關系,分析其直接原因不難發現,江蘇省出口的工業制成品中勞動密集型,科技含量較低的產品占據較大比例,而這些產品的生產更多地依賴于短期貸款,同時江蘇省高科技產品多依賴于進口,所以工業制成品的凈出口率會與中長期貸款比例成負向關系。
c.工業制成品出口占總出口額的比例與存貸款差額呈長期正向關系,即隨著存貸差額的擴大,金融效率的降低,反而工業制成品的出口額隨之增長。 究其原因,江蘇省的外貿企業多為中小企業,面對國有銀行貸款門檻過高等原因,中小企業無法有效獲得資金,因此中小企業便傾向于民間金融機構進行資本的積累。
②基于 VAR 模型的脈沖響應。 本文利用喬利斯基分解方法分別對金融發展對比較優勢及貿易結構的影響得到脈沖響應函數, 分析金融發展水平對比較優勢或貿易結構優化的沖擊的反應。
從圖 1 中第一幅圖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江蘇省金融發展規模一個正沖擊后,工業制成品的凈出口率在前四期內處于負向增長,第四期以后工業制成品的凈出口率快速增加,并一直處于增長狀態。 從第 2 幅圖中可以看出,存貸款差額的正沖擊經市場傳遞在前五期會給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帶來負面的影響,但在五期之后,對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的影響轉為正面,且處于緩慢增長。第三幅圖表明中長期貸款的增加在長期內會對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產生持續的正面沖擊。
同理,利用喬利斯基分解法可得金融發展水平中的三個指標對貿易結構的優化均產生了持續的影響但沖擊效果較小。
③基于 VAR 模型的方差分解。 接下來利用方差分解的方式進一步明確系統中各變量的相互關系。 方差分解結果如圖 2 所示:
從以下六幅圖中可以看出,存貸款差額的變化對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的貢獻率最大達到 42%,并逐年增加,其次是中長期貸款額,其對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的貢獻度逐漸增加,在第十期達到 20%,最后金融規模的貢獻率相對較低,在 10%左右,且保持穩定,有少許下降。相比之下,金融發展的這三項指標對江蘇省工業制成品的出口貢獻率普遍較低。
三、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從以上實證結果可知:①江蘇省金融發展對該省外貿結構在短期內影響不大,而從長期來看,金融發展水平的增長與貿易結構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②在江蘇省現階段,提高江蘇省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主要方式為完善金融體系,提高金融機構存貸款的轉化效率。 由于省內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工業制成品的生產多為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的高科技產品需要從國外進口或者購買專利,這就使得金融規模的擴大及提高中長期貸款對省內工業制成品比較優勢的促進作用不甚明顯。
根據以上對于實證結果的分析,關于如何促使金融與外貿的良性和諧發展,本文提出以下政策性建議:
①采取有效措施,激勵信貸機構及國有銀行不斷提高存款的貸款轉化率,引導資金流向于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的生產中,增加江蘇省工業制成品的科技含量,同時要不斷引進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并將其應用到省內產品的生產中,提高省內工業制成品在國際競爭中的優勢。
②政府應加大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型產業轉變,依托江蘇省眾多高校,實行產學研相結合的方式,將高校、政府、企業連接起來,鼓勵高校進行科學研究,政府進行技術支持及資金支持,企業將新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 同時促進地方銀行及民營銀行的發展, 引導金融機構參與長期投資,由政府牽頭,推廣擔?;鹬贫?,降低成本,分散風險,引導社會資金更多的流向新興產業。
③充分考慮工業制成品凈出口率,出口份額與中長期貸款比例,金融規模及存貸款差額的關系,在不同滯后期的特點,適時出臺相應激勵出口的外貿政策以及金融政策,使其相輔相成,在不同的時期段發揮相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包群,陽佳余。金融發展影響了中國工業制成品出口的比較優勢嗎[J].世界經濟,2008(3):21-33.
[2]胡巖。金融發展與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比較優勢變遷[J].國際貿易問題,2003(6):45-48.
[3]駱效生,劉武兵。金融發展對國際貿易影響的文獻綜述[J].國際經濟探索,2004(7):70-73.
[4]潘珍珍,浙江省金融發展和對外貿易關系研究.基于 VAR 模型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1(13):183-185.
[5]齊俊妍。金融發展與貿易結構-----基于 HO 模型的擴展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05(7):15-19.
[6]孫伍琴,金融發展促進技術創新的機制及啟示[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61-64.
[7]孫兆斌。金融發展與出口貿易結構優化[J].國際貿 易問題 ,2004(9):64-67.
[8]史龍祥,馬宇。金融發展對中國制造業出口結構優化影響的實證分析[J].世界經濟研究,2008(3):37-41.
[9]宿永錚,肖志勇。優化金融結構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以江蘇省為例[J].生產力研究,2009(3):54-55.
[10]熊德平,余新平等。中國農村金融效率與農產品對外貿易-基于 1982-2009 年數據的協整檢驗和格蘭杰因果分析[J].中國軟科學,2011(3):36-45.
[11]趙靜敏。金融發展與對外貿易關系的實證 分析 -----以 江蘇省數據為例[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7,10(11):59-63.
[12]張靜。區域金融發展與區域經濟增長:國內研究綜述[J].金融觀察,2008(1):9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