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經濟學是一門兼有文科思辨方法與理科數學方法的知識,這在大學本科的理論課程教學中是比較少見的。微觀經濟學理論不僅僅是高度概括的數學模型和結論,還具有內在的思想精髓,可將其概括為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在經濟學教學中,若任課教師僅僅掌握了高度抽象的理論模型,而沒有領悟到經濟學內在的思想精髓,就很難把課程講得生動形象,也難以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點。然而,在當前國內的經濟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出于對理論的崇拜以及理工科的思維習慣,將知識純粹地“技術化”,使得微觀經濟學教學脫離了對思想內涵的探究和對學生思想意識的啟發,成為了“工具化”、“技術化”的知識,而失去了其本身更為重要的價值。
一、微觀經濟學中的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內涵
(一)理性和自由的含義
1.理性的涵義
在經濟學中,理性是指偏好穩定且總是選擇最大化滿足自身偏好的行為特征。由于微觀經濟學要對人類經濟行為進行抽象概括并分析其規律,為此必須先排除價值判斷,以客觀的視角來概括人的經濟行為。而既然是概括,就要抓個體最本質的共性,為此抽象出了一個無論利己主義者還是利他主義者都普遍具有的一個特征,即總是采取使自己的偏好得到最大化滿足的行為,就將其定義為“理性”.這樣,無論個體的價值取向如何,其行為都能放在一個統一的理論框架下分析,也正是理性人的假設使得經濟學家得以運用數學工具描述人的行為。另一方面,盡管個人的行為并不總是理性的,但經濟學研究的是排除了性格、道德、文化背景等種種個體差異的人類一般行為,這種人類一般行為是非常符合理性假設的。尤其是博弈論大大推動了經濟學的發展,它使得經濟學不再局限于研究資源配置問題,而更多地研究經濟個體的理性行為問題。博弈論是研究互動決策的理論,所謂互動決策,即各行動方的決策是相互影響的,每個人在決策的時候必須將他人的決策納入自己的決策考慮之中,當然也需要把別人對于自己的考慮也要納入考慮之中。在這樣的綜合考慮之下,從個體理性出發做出決策。博弈論使得經濟學的解釋力大大增強,博弈分析幾乎已成了經濟學中理性分析的代名詞。因此,理性主義貫穿于微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是蘊含在微觀經濟學中的主要內涵之一。
2.自由的涵義
自由是指一種免于恐懼、免于奴役、免于傷害和滿足自身欲望、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舒適和諧的心理狀態。自由既有為所欲為的權力又有不損害他人的責任義務。自由主義的論點,是贊成盡可能地運用競爭力量作為協調人類各種努力的工具,只要能創造出有效的競爭,這就是再好不過的指導個人努力的方法。得益于斯密、馬歇爾和薩伊等古典經濟學家的貢獻,經濟學以強有力的反壟斷、反政府管制立場和對自由市場經濟的推崇,宣告了其對自由主義的堅定信仰。
(二)對消費理論與生產理論的分析
1.對消費理論的分析
消費理論是把消費者看作偏好穩定且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建立效用函數或模型,通過求解極大值來獲得其消費選擇。分析工具或模型有兩種,一種以基數效用論為基礎,另一種以序數效用論為基礎,都是從約束條件下追求效用最大化出發,因此其理性主義的路線是顯而易見的。
消費理論中還有一個重要的工具,就是無差異曲線。通過無差異曲線分析可以解釋一個重要的問題,即實物補貼與貨幣補貼孰優孰劣,反過來就是貨物稅與所得稅的選擇,可以理解成補貼為負。無差異曲線以精妙的模型證明了收入補貼優于實物補貼,所得稅優于貨物稅。模型對于初學的本科生而言有點復雜,但若從自由主義的思想出發,給消費者以貨幣,他可以想買什么就買什么,這不是比給實物有著更多選擇的自由么?同理,讓消費者繳納所得稅,收入減少之后他可以想少買什么就少買什么,這不也是比只能少買征稅的實物有著更多選擇的自由么?經濟模型與自由主義思想如此暗合,這不是一種巧合。
2.對生產理論的分析
生產理論就像是消費理論的翻版,把廠商看作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個體,據此建立經濟模型,因此其分析路線也是理性主義的。生產函數與消費者的效用函數極其相似,等產量曲線與無差異曲線如同孿生兄弟,成本線和消費者的收入預算也很相似,而廠商對投入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也與消費組合如出一轍。因此,生產理論中所蘊含的理性和自由思想與消費理論是一致的。
(三)對市場理論的分析
市場理論包括了完全競爭市場、壟斷競爭市場、寡頭壟斷市場和完全壟斷市場四個部分,采用的是局部均衡的分析方法。均衡分析,就是求解當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時的產量與價格,其方法仍然是從廠商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角度出發,是鮮明的理性主義路線。
市場理論還探討了市場結構對社會福利的影響,通過均衡分析,得出完全競爭市場福利最大,消費者都能享受到價格最低而又供應充足的商品或服務;壟斷競爭市場也有其優勢,那就是差異化使消費者獲得了更多的選擇(根據經驗分析);寡頭壟斷下價高量少,社會福利有所下降;完全壟斷下則價格高昂而供給不足,社會福利最差。這種將競爭視為優越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最有效的辦法,正是自由主義的觀點。過去我國的快遞業務曾由郵政局壟斷,其價格高昂且服務質量差,快遞業發展水平很低,業務量小??爝f業放開準入后,價格大幅降低,服務質量也有所改進,快遞業務得到了爆炸式的發展,2011年全國快遞業務收入達758億元,是2001年的15.8倍。
此外,通過簡單的供求均衡分析即能證明,政府管制和高額稅收,都是會造成社會福利下降,這與管制和稅收都會降低經濟主體的自由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經濟學家張維迎甚至高呼“:要像戒毒一樣戒除政府管制!
”在政府對國民經濟高度管制的中國,我們對上述結論都有著切身的感受。例如,我國曾實行手機牌照核準制度,國內手機廠商只有獲得信息產業部頒發的手機生產牌照,才能夠從事手機制造,這使得手機一直是非常昂貴的消費品。2007年10月12日,國務院宣布取消手機牌照制度,一大批不知名的國產功能手機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使得手機普及率大幅提高,至2009年底,手機用戶達到7.47億戶,比2007年底增加36%;手機普及率達到56.3部/百人,比2007年底提高14.7部/百人。
(四)對福利經濟學的分析
經濟學教科書對福利經濟學講述的內容主要包括埃奇沃思盒狀圖分析、帕累托改進與帕累托最優的概念、福利經濟學的兩個基本定理以及外部性與市場失靈等。
1.對帕累托改進的分析
帕累托改進與帕累托最優,這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堪稱是理性主義的精髓。在不使任何他人境況變壞的條件下使得自己境況變得更好,這種資源配置被稱為帕累托改進;而如果沒有一個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他人境況變壞的條件下使得自己境況變得更好,這樣的資源配置就被稱為帕累托最優配置。
當我們都希望社會改良,而改良又步履艱難時,是否需要思索:什么樣的改進可以順利進行?當然是沒有人境況受損的帕累托改進;否則,福利受損者必然會強烈抵制。這盡管有幾分妥協的意思,但卻是更具現實可行性的。改革,不應該使得任何人比原體制下生活得更壞。按照這個原則,在現實中,如果具體的改革措施會帶來社會總財富的增加,但同時會導致社會中的一部分人利益受損,此時,受益者有責任從自己所得的增加中拿出一部分補償(“贖買”)受損者。
2.對福利經濟學基本定理的分析
福利經濟學中還有兩個基本定理,第一定理是說,每一個完全競爭的經濟都能夠帶來帕累托最優;第二定理則指出,每一種具有帕累托最優的資源配置都可以通過完全競爭的市場機制來實現。這兩大定理非常難以理解,對學生而言猶如天書一般。但要是從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的角度去看,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理性主義信奉帕累托最優,自由主義信奉完全競爭市場,兩者相互間又是無比信任,以致締造了堪稱盟約的兩條定理。
3.對外部性的分析
外部性是指某一個體的活動對其他個體產生的外部影響。由于經濟決策是個體從自身理性出發做出的,其結果對自己而言是最優的,對他人、對社會而言卻未必是。外部性會導致市場不再能夠有效地配置資源。
這一問題如何解決?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對產權界定明晰并予以有效保護,并保障自由交易消除交易成本,就能消除外部性,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即帕累托最優)。產權保護和自由交易,就是保障人人都擁有自由。如哈耶克所言,“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保障”.
二、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內涵在微觀經濟學教學中的運用
經濟學中的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內涵是非常豐富的,然而要將其靈活自如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卻絕非易事,這既有賴于任課教師對這些思想內涵的充分挖掘和領悟,又有賴于更多的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共同研討和交流。
(一)任課教師需加強認識和積累。任課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到微觀經濟學中存在的理性主義與自由主義思想內涵,以及傳授這些思想對學生學習領悟經濟學知識所帶來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任課教師需要擴大自己的閱讀面,在學習研究經濟學理論知識之余,多讀經濟學經典名著以及經濟學大師的思想評論,同時要更多地、有意識地觀察現實經濟生活,為課堂教學積累豐富的素材。
(二)通過開展各種教學研究活動加深認識和理解。一個人的認知能力總是有限的,提高認識的一個最好方法是共同研討和互相交流。由于微觀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一所高校的任課教師就有多人,可以組成授課團隊,開展相關的教學研究活動,共同推動微觀經濟學教學內容的革新。
(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形成教學互動。對于初學微觀經濟學的本科生來說,理解和領悟經濟學中的思想內涵并不容易,但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嘗試用理論分析的結論去解釋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從中得到啟示,并在教學互動中深化認識。
(四)對于具備條件的教學團隊,可嘗試改革教材內容,編寫新的教材,加入更多鮮活的實例以及對理性和自由的分析,使微觀經濟學教科書不再只是枯燥的理論知識而是有血有肉的思想和知識。
參考文獻:
[1] 汪丁丁。 經濟學理性主義的基礎 [J]. 社會學研究,1998,(2)。
[2] Aumann, R. Rationality and Bounded Rationality [J]. Gamesand Economic Behavior, 1997,(21)。
[3] 景玉琴。 經濟學理性的層次與界閾 [J]. 經濟評論,2008,(2)。
[4]安東尼·德·雅賽。 重申自由主義[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5]周小亮。 西方主流經濟學關于市場體制下利益協調機制的理論演進---兼論主流經濟學的自由主義之本質[J]. 經濟評論,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