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 3 月 21 日 ,一則 “溫嶺 15 000 t 大白菜滯銷將爛在田頭”的消息牽動著眾人的心,也引起了農業部、浙江省農業廳、溫嶺市政府等各級政府的高度關注,這是繼 2008 年媒體首次報道溫嶺市大白菜滯銷以來,溫嶺市大白菜第三次遭遇大面積滯銷。 溫嶺市隔三差五發生大白菜滯銷現象, 使菜農和消費者深受其害。 為了不讓大白菜滯銷情況繼續發生,我們對大白菜滯銷現象進行了深入調查和分析。
1 發生周期
溫嶺市大白菜行情漲跌有一個明顯的周期。 以冬季大白菜為例,2008 年為大白菜滯銷年;2009 年大白菜銷售平穩;2010 年大白菜生產正常,每畝產量6 500~7 000 kg,而大白菜價格瘋漲 ,每千克最高銷售價為 1.4 元;2011 年為滯銷年, 每千克銷售價為0.2 元;2012 年為正常年份;2013 年大白菜價格一路飆升,每千克最高銷售價為 1.4 元;2014 年又為滯銷年,大白菜每千克 0.2 元也無人問津。 滯銷、平穩、大賺,三年一輪回。
2 原因分析
2.1 天氣因素
2014 年大白菜滯銷受天氣因素影響較大, 一是受 2013 年強臺風“菲特”的影響。 “菲特”帶來的暴雨淹沒了菜地, 為趕農時, 菜農差不多在積水退后的10 月 10 日前后兩三天時間內補種 , 播種期高度集中, 使得大白菜上市時間較往年前后錯開半個月更為集中。 二是暖冬。 2014 年春節期間的高溫晴好天氣, 致使大白菜快速生長, 北方大白菜也往前趕季節,而且北方大白菜銷售價格更低。
2.2 盲目跟風
2011 年大白菜滯銷是三次大白菜滯銷最嚴重的一次。 經調查,2011 年 3 月,溫嶺市冬季大白菜滯銷面積 5 000 畝,約占全市冬季大白菜面積的 50 %。 央視新聞頻道“共同關注”以“1 毛錢一斤也沒人要 溫嶺三千萬斤大白菜滯銷”為題予以報道,央視財經頻道“經濟信息聯播”、浙江日報等媒體也紛紛予以關注,幫助菜農找銷路。 而這一次的滯銷是緣于 2010 年年初,溫嶺市冬、春大白菜價格每千克高達 1.4 元,畝產值達 7 000 多元,效益顯著。 2010 年下半年,受種植大白菜高效及韓國泡菜危機等國內外市場行情的雙重影響,溫嶺菜農種植大白菜熱情高漲,平時種幾十畝的擴大至上百畝,不種大白菜也改種大白菜。 曾出現大白菜種子脫銷現象,每包種子價格從 12 元漲到 25 元, 再漲到 80 元, 仍購不到。 農業部門了解到這種情況后, 馬上在溫嶺日報、 農林信息網上發文, 要求菜農多品種種植, 并注意防范市場風險。
但是, 溫嶺菜農種植大白菜積極性仍非常高漲, 所以,那年溫嶺全市冬、春大白菜比 2010 年增 7 000 多畝。 同時, 全國大白菜面積大幅增加, 產量高, 市場供大于求。
2.3 競爭優勢弱
溫嶺菜農依然是以一家一戶分散種植模式為主,每戶生產規模普遍不大。 由于種植分散、規模小,無法實現集約化生產,大白菜生產成本偏高,往往處于全國的高位,從而造成溫嶺大白菜缺乏競爭優勢。
2.4 市場低端化
與設施蔬菜相比,大白菜露天栽培技術簡單,農民易掌握,在沒有發生自然災害情況下,大白菜的單位面積產量年年比較穩定。 所以,菜農認為種植大白菜是投入最少、風險最低的一種農作方式。 在缺乏種植其他蔬菜技術的情況下, 菜農往往選擇種植大白菜。 而且,菜農種植大白菜以初級產品大量上市,缺少深加工產品,大白菜市場屬低端化。 特別是現在大量反季節菜品商品化, 大白菜已經不再具備得天獨厚的天時優勢。
3 對策
3.1 信息發布要及時
目前, 菜農簡單根據當年市場價格預測第二年市場,往往會造成大白菜種植面積的大幅波動,從而影響市場供求關系,價格波動非常明顯。 政府部門應建立中長期蔬菜市場預測分析系統, 及時發布預測信息,為菜農和龍頭企業提供前瞻性、引導性的市場信息,減少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盲目性。
3.2 風險意識要增強
要規避大白菜賣難, 菜農種植前一定要多了解信息,事先做功課。 千萬不能埋頭種,更不能盲目跟風。 人家種什么我種什么,去年什么賺錢今年就種什么,這恰恰是容易陷入三年一輪回怪圈的主要原因。
菜農想避免滯銷風險,就要多看、多問、多動腦。 留心看看周邊人種什么,到電視上、網絡上、報紙上看看外地菜農種什么;到菜場問問行情,到農業部門、特別是到種子市場了解種子銷售情況。 種子銷量是反映種植面積最準確的數據。 要多動腦筋,綜合分析自己掌握到的各方面信息,根據科學判斷,自己作主選擇種植大白菜。 菜市有風險,種菜需謹慎。
3.3 組織化程度要提高
目前,全市蔬菜專業合作社已有多家,但是真正在市場大潮中發揮積極作用的卻寥寥無幾。 如大白菜出現滯銷時候,合作社根本無能為力,形同虛設。
這是因為目前大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仍處于起始階段,農民文化水平、市場經驗等各方面素質較低,還不懂得或不善于利用合作社的作用保護自己的權益。 這就要求主管部門在信息技術、市場營銷、農產品種植貯藏加工技術服務等多方面繼續加大扶持力度,使農民專業合作社真正在市場中起到積極作用,從而確保社員的利益。 就大白菜而言,農民合作社可以和龍頭企業、大型超市以及其他大客戶加強聯系,推廣大白菜的合同化生產,改變“家家種、家家賣”的傳統模式,產生一批專職研究市場銷售的農民,對市場預測和變化趨勢有一定研究, 有效減少種植的盲目性,同時,合作社還可發展冷庫貯藏、加工。 總之,加強農業合作社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集約化、規?;饔?,才是解決大白菜產業發展瓶頸的長久之計。
3.4 技術攻關要加強
目前,我國關于大白菜儲藏保鮮研究仍滯后,主要是以腌漬為主,缺少深加工產品。 菜農種植白菜仍以初級產品大量上市,沒有形成加工增值效應,部分出口加工企業只進行初級加工,原料耗費少,且受國外市場制約嚴重。 所以,有關科研單位要加強技術攻關,破解大白菜儲藏保鮮、脫水難題,并大力推進大白菜深加工技術研發, 如從大白菜提取食品工業制品原料吲哚-3-甲醇等,拉長大白菜產業鏈,增加大白菜附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