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統計學》作為一門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學科,具有學有所用、學而能用、學而致用的特點,通過課程學習要求學生能掌握資料搜集、加工和統計分析的綜合能力.任務驅動法通過項目任務來驅動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任務驅動法在統計課程教學的引入,為統計教學提供了一種好的實踐途徑和思路.學生通過對大學生消費狀況的調查,可以掌握數據的調查、整理和分析等技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經濟管理系信管 1201班全班同學對全校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消費狀況的抽樣調查、整理和分析.
1 調查總體狀況
1.1 調查目的:按照任務驅動法的模式,完成教學中相關實踐任務:大學生消費支出的調查與整理;了解當今高職院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結構分布.
1.2 調查方法:按照任務的驅動,由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合作完成:從問卷的設計、樣本和方法的選擇、統計數據調查到數據整理分析.數據的調查是采取抽樣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抽樣調查主要是采取多次到教學樓門口和大學門口進行定時定點調查,個別訪談法主要是到相關寢室進行調查.
1.3 樣本分析:在 2013年 10 月-12 月對全院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 420 份,實際回收 396 份,有效試卷 384 份;有效回收率 91.43%.樣本結構分布情況見表 1.
2調查結果及分析
從問卷調查數據分析,高職大學生消費特點和結構為:
2.1 大學生消費支出 由于學院不同專業學生學費、住宿費收費不同,以及不同生源地的學生寒暑假往返的交通費用也不同,并且都是剛需支出.因此大學生的消費支出主要是指學生能自主決定用途且在求學期間能滿足學習和生活需要而支付的貨幣總量.通過本次調查的分析,當前高職大學生的月平均消費支出范圍為 820-860 元,平均值為 841.79 元,調查極端的值域是 400-2800 元;學生的消費按用途可以分為飲食費用、休閑費用、通訊費用、學習費用、日常費用、人際費用、娛樂費用.各消費費用的結構如圖 1.
從圖 1 看出,飲食費用支出最大,月平均達到 429.17元,娛樂費用和人際費用次之,學習費用支出最低為 30.42元;飲食費用占全部費用的比例為 50.98%.飲食費用可以視為大學生的恩格爾系數,按照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標準,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可見我院大學生消費水平仍然處于"溫飽水平、偏向小康"的標準.消費總支出和飲食消費絕對額比前幾年年增長得較快,主要還是近年來我國的通貨膨脹比較高特別是蔬菜和肉類增長很快原因.
從消費支出結構來分:①從性別來看,男生平均月消費為 900.69 元,飲食消費為 504.13 元,男生恩格爾系數為55.97%,男生消費水平是溫飽水平;女生月平均消費為756.19 元,飲食消費支出為 352.38 元,女生恩格爾系數為46.60%,女生的消費水平是小康水平.②從年級來看,大一學生月平均消費費用為 843.86 元,大二學生為 819.64 元,大三學生為 856.52 元,成"V"型結構\\(見圖 2\\).主要原因是:大一新生費用高是因為大學剛入學,對學校及附近的情況不熟悉,不會利用學校附近消費渠道節省費用,并且需要購買東西相對多些;大二學生對學校附近消費了解最熟悉,能節省部分消費費用;大三費用偏高,是因為大三面臨畢業,人情和交際等費用上升較多,并且要增加尋找工作的成本.
2.2 收入來源 收入的來源決定消費的水平,從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來看,該院 85.42%大學生主要還是靠父母的資助,只有 10.42%的同學靠自己打工和兼職收入,2.6%的同學靠獎學金等\\(見圖 3\\).該院大學生的經濟來源渠道還是比較單一,相對于別的高職院校來說偏低.主要的原因是學校位置較偏,適合學生兼職工作機會較少.
大學生打工主要是在寒暑假到企業去從事相對長時間工作,兼職主要是課外或者周末在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或者學校附近或者市內從事相關短期工作.其分布結構為:
①從兼職學生調查分析,全體男生平均的月收入為79.31,男生兼職的比例為 26.44%;而女生兼職的比例要高些,為 40.75%,全體女生平均月收入也比男生高,達到 100元左右.②從年級分布來看,大一學生兼職比例為 14.03%,而大二和大三兼職比例分別是 40.86%和 48%;大一、大二和大三兼職的月平均收入分別為 31.58、101.74 和 128 元,大一階段到大二階段增長比較呈跳躍增長,大二階段到大三階段增長緩慢\\(見圖 4\\).③從生源結構來分析,農村和郊區學生生源大學生兼職比例為 35.94%,兼職月平均收入為 258.97 元;城市和城鎮生源兼職要低一些,兼職比例為 33.33%,兼職月平均收入為 235.71 元.④從不同專業對比來看,文科兼職比例為 39.18%,兼職月收入為 109.28 元,都高于其他三個系,主要原因是因為文科中女生比例要更高些,而女生兼職收入和兼職比例相對比男生高.
2.3 戀愛支出 戀愛是進入大學的大學生都要面對一個問題,也必然產生一定交際費用.從調查結果分析:①該院男生的戀愛比例為 32.18%,平均每個男生的戀愛月支出費用為 98.85 元;女生的戀愛比例為 25.71%,平均每個女生戀愛月支出費用為 39.04 元.從戀愛中男女消費水平分析,男生月消費為 307 元,女生為 151.86 元,男生買單的比例和支出都比女生要高;②從不同年級比較來分析,大一到大三,戀愛的學生比例是在緩慢增長,而戀愛支出在大二時候最高,大三比例最低.
2.4 網購費用 從 2009 年淘寶雙十一網絡購物節誕生以來,參與網絡購物的人群購買比例在不斷上升.大學生作為消費的前沿,網絡購物的比例也在不斷上升.從調查的結果來看:①男生參與網購比例為 43.68%,月平均網購費用為 79.66 元;女生網購比例為 44.77%,月平均費用為 80.95 元;男女的網購比例和消費水平相差不大,但消費的結構上偏重不同.②從生源來看,城市學生參與網購比例較高,達到 62%,月平均費用為 117.38 元;農村網購的比例為 36.11%,月平均費用為 69.17 元;城市生源大學生對網絡購物接受程度更高,農村生源大學生參與網絡購物比例和消費水平要偏低些.
2.5 消費趨向不同:娛樂和休閑費用較高,學習費用偏低 從本次調查分析,90 后大學生偏重于個人享受和團體交際,而學習費用投資比例最低,月消費只有 30.42 元,不及娛樂消費一半.但是從調查和訪談來分析,學習資料購買和培訓費用偏低,其主要原因為:①學習渠道發生很大變化:學習消費偏低并不是當今大學生學習知識和學習欲望減少,主要是學生學習渠道和介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知識學習從以前書本為主,到現在網絡、手機為主,書籍資料只能作為補充.②學生學習興趣發生轉移,減少了書本理論知識學習,增加了課外實踐技能和社會知識學習.學生參加學校社團和社會機會和時間更多,從本次調查來看,學校參與社團學生比例達到 80%以上.
3 消費的特點
通過本次調查,大學生消費呈現如下特點:
3.1 學生的消費受經濟條件的限制,理性消費為主 有43.75%的同學認為自己現狀一般、勉強可以過,42.18%的同學對自己消費現狀很滿意,只有 14.06%同學認為收入總是入不敷出.對于社會高消費現象,61.97%的同學覺得學生消費應該是以經濟實惠為主,23.96%的同學覺得應該兼顧實惠和高標.只有 2%同學才追求消費高標準.
3.2 學生消費兩級分化比較嚴重 男生消費費用比女生高,而男生的兼職比例和收入都比女生少,女生更愿意從事寒暑假打工和課外兼職.由于家庭條件不同,農村生源學生消費費用比城市生源學生偏低,但兼職比例和收入卻要高些.
3.3 消費的結構不合理 ①交際和休閑費用較高,學校存在攀比等人情消費.交際消費中主要消費是:生日宴、請客、送禮、老鄉宴、入學和畢業離校等.另外社團費用也占了一定比例.②學習資料購買費用偏低,學習途徑改變很多,學習途徑不再是單一書籍,而更偏向網絡,特別是對移動終端依賴性更強.③參與網購學生比例和網購費用在不斷增加.④大學生思想觀念變化很大,認為個人成功主要因素是關系,而知識和技能重要性在減低.⑤對附近網吧消費性依賴性減少,偏重于對寢室網絡的利用;學校附近網吧數量和學生網吧消費水平在減少,移動終端替代網吧趨勢在增強.
3.4 理財觀念一般,需要培養 從訪談來,有相當部分同學儲蓄觀念比較淡薄,理財意識和思維也沒有培養起來.選修家庭投資理財課程的同學比例較少,對儲蓄之外的理財產品了解也較少.
4 大學生消費培養的建議
針對高職大學生消費特點,提出如下建議:
4.1 繼續加強消費觀念的培養,從學校制度上引導合理消費趨向.由于不同生源的家庭經濟條件和思想教育差別,學生消費水平不一樣,互相攀比心理較重.學校應該培養學生合理消費觀念,要根據自身經濟條件、量力而行.對于學校給予學生獎學金、助學金以及比賽等的物質獎勵而產生的請客等消費行為,要明令禁止,發現類似現象可以對獎勵學生予以警告,嚴重者取消所給與獎勵.
4.2 增加家庭理財知識課程,培養學生理財思維和習慣;該院學生是以理工為主.對理財的知識和意識了解較少,接觸渠道也少.因此可以開設更多相關理財課程,增加該課程的開始時間,學生報名比例和分值,也可以請校外專家或者學校教師開展理財方面講座,鼓勵學生從理財基礎做起,養成儲蓄習慣.
4.3 為學生兼職和打工創立機會,增加學生收入.該院學生農村生源比例較高,學生經濟基礎較弱,通過學生兼職和打工,可以為學生積累工作的經驗,也可以為學生增加經濟收入.學校應該在課余給學生創造更多校內工作崗位,增加更多勤工助學機會.在寒暑假,聯系合作企業,給學生尋找更多專業相關的實習機會.另外可以提供資金和專業指導,鼓勵學生自我創業.
參考文獻:
[1]李祥林,皮杉霞等.民辦高校大學生消費觀調查報告[J].神州,2011\\(8\\):36-38.
[2]孫百才,康開潔.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J].北京青年政治學業學報,2008\\(10\\):68-73.
[3]趙娟,王勝華.大學生消費現狀分析與引導對策[J].中國商界,2010\\(1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