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生產活動的載體,是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不可替代的物質基礎,是社會經濟活動的載體和空間。國外對于土地與經濟增長關系的探討較早,但是從古典經濟學到新古典經濟學的發展過程中,土地要素在經濟理論中的地位在逐漸下降,忽略了土地要素與經濟增長的關系。但是在我國,土地要素尤其是建設用地在經濟增長中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國內學者對于經濟增長的研究始于上世紀80 年代,對于土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問題研究上,主要沿襲西方主流經濟學家的思想,并未顧及到土地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直到 2004 年中央提出土地政策參與宏觀經濟調控政策以后,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定量研究才成為政府和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如李明月,胡竹枝借助生產函數測度了上海市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毛振強,左玉強探索了土地要素投入對中國二三產業發展的定量研究方法并采用 1996 -2003 年數據進行了實證分析。李名峰增加了樣本數據,選取 1996 -2008 年數據分析了土地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葉劍平,馬長發等引入了空間面板模型分析了土地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入了空間相關性的分析。近年來,國內有關土地或建設用地對經濟增長貢獻的研究逐漸增多,蔡枚杰基于浙江省面板數據通過構建建設用地與經濟增長的動態模型分析研究了建設用地在經濟增長中的貢獻。張虹鷗,葉玉瑤等研究了廣東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0 年來的建設用地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姜海,曲福田等用 1999 -2007 年分省數據,運用 C - D 生產函數測度了建設用地擴張對中國不同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及變化趨勢,認為建設用地擴張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顯著,但不同發展階段地區存在明顯差異。房曉丹基于長三角面板數據分析了土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喻艷,盧新海引入了索羅增長模型分析了武漢建設用地對二三產業增長的貢獻。
城鎮工礦用地是社會經濟活動尤其是二三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將其與建設用地剝離研究其與經濟發展的關系不僅是細化建設用地與經濟發展關系研究,而且豐富了土地供給與經濟發展關系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重要的理論意義。文中利用甘肅省 2001 -2011 年城鎮工礦用地規模變化數據及相關社會經濟發展數據,定量研究了三大生產要素對二三產業產值增加的貢獻,重點分析了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并探討了社會經濟發展對城鎮工礦用地變化的驅動作用,有助于掌握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與經濟發展的相互影響關系,為制定合理的建設用地供應政策提供強有力的理論和數據支撐,為建設用地指標分配提供一個較新視角。
1 研究方法與數據說明
由經濟增長理論可以知道,雖然土地要素作為一種資本要素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是經濟增長還需要一定的物質投入,包括勞動力、資金、技術等。因此定量剝離或討論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顯得意義更大。
1. 1 研究模型選取
1. 1. 1 城鎮工礦用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柯布 - 道格拉斯生產函數模型是測算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最經典和最成熟的方法。該模型最初是用來刻畫資本和勞動在經濟發展中的產出彈性。該模型的基本函數如下:Y = A·Kα·Lβ\\( 1\\)式中: α 和 β 分別代表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在經濟發展中的產出彈性,A 為反應技術水平的效應系數。
自從土地政策參與我國經濟宏觀調控以來,國內諸多學者認識到土地要素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同時土地作為重要的、不能被其他要素能替代的生產要素納入到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定量分析土地要素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基本得出了土地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的類似結論。
文中認為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顯著,出于以上結論文中將城鎮工礦用地納入到二三產業發展的生產函數中定量分析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程度以及與其他生產要素相比的重要性。
結合有關研究成果,文中構建包含城鎮工礦用地的二三產業發展生產函數如下:Y = A·Kα·Lβ·Cλ\\( 2\\)在對該模型進行參數估計以前,一般采用該函數模型的對數處理以避免產生異方差和多重共線性的問題,經過對數處理后,公式\\( 2\\) 變形為:lnY = lnA + αlnK + βlnL + λlnC \\( 3\\)式中: Y 為二三產業產值,K 表示資本的投入量,L 表示二三產業從業人員,C 表示城鎮工礦用地規模,α、β 和 λ 分別表示資本、勞動力和城鎮工礦用地的產出彈性。A 為反應技術水平的效應系數,大于 0。
文中借助 eviews6. 0 軟件采用多元最小二乘法線性回歸估計公式\\( 3\\) 中的 α、β 和 λ 和 lnA,擬合出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生產函數模型。
通過對公式\\( 3\\) 中不同生產要素彈性系數大小的判讀可以分析不同生產要素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和影響方向,為了能更直觀的反應不同生產要素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程度,參考有關文獻,構建生產要素貢獻率的測算公式:【4】
式中: Ek、El和 Ec分別為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量,y、k、l 和c 分別代表二三產業產值、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的年增長率。如 計算公式為:【5】
式中: yt\\ kt\\ lt\\ ct為研究期末的二三產業產值、資本投入量、勞動力數量和城鎮工礦用地規模,yo\\ ko\\lo\\ co為研究期初的二三產業產值、資本投入量、勞動力數量和城鎮工礦用地規模,t 為研究期。
1. 1. 2 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驅動力分析
文中重點考察城鎮工礦用地與經濟增長、工業化、城市化\\( 人口城市化\\) 、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用計量模型表示為:【6】
式中: C 為常數項,α1~ α4為各變量回歸系數,CZGK 為城鎮工礦用地面積,JJZZ、GYH、CSH、CYJG 分別代表經濟增長、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結構。其他因素對城鎮工礦用地的影響一律納入到殘差 ξ 中。其中經濟增長用國內生產總值\\( GDP\\) 表征,為消除價格因素對 GDP 的影響,將當年價 GDP 轉換為不變GDP; 城市化用非農人口數量表征; 工業化用第二產業中工業生產總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表征; 產業結構用第三產業產值比第二產業的比值表征。為了盡可能的消除異方差,使回歸更有意義,對除工業化和產業結構以外的指標進行對數處理。經過處理的變量為 lnCZGK、lnJJZZ、GYH、lnCSH、CYJG。對模型的估計采用 eviews6. 0 軟件。
1. 2 相關變量的選擇與數據處理
\\( 1\\) 二三產業產值。城鎮工礦用地是二三產業活動的主要載體,上文分析得出城鎮工礦用地與二三產業發展的強相關性。因此用二三產業產值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為了消除價格因素對產值的影響,將當年不變價換算成以 2000 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水平。
\\( 2\\) 資本投入。文中選用當年固定資產投資額作為對經濟發展的資本投入,同樣換算成以 2000 年為基期的不變價水平以消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 3\\) 勞動力。文中采用從事二三產業的勞動力數量作為經濟發展中的勞動力投入。
\\( 4\\) 城鎮工礦用地。城鎮工礦用地面積來自甘肅省土地利用變更數據中的城市用地、建制鎮用地和采礦用地之和。
2 結果與分析
2. 1 基于時間序列數據的城鎮工礦用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運行 eviews6. 0 軟件,將原始數據代入公式\\( 3\\) ,采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估計。得到模型為: lnY= 0. 8465lnK + 0. 0754lnL + 3. 9125lnC - 45. 1912。α、β、γ 和 lnA 分別為 0. 8465,0. 0754,3. 9125 和 - 45.1912,除 β 不顯著外,其他參數均在 1% 的顯著性水平上。同時,該模型的擬合優度\\( R2= 0. 9966\\) 非常高,說明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投入能夠很好的解釋甘肅省 2001 -2011 年二三產業產值的變化,從彈性系數的大小來看,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最強,其次為固定資產投資,而勞動力投入對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并不明顯。從具體的彈性系數來看,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0. 8465%,勞動力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0. 0754%,而城鎮工礦用地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3. 9125%。說明城鎮工礦用地增加是拉動二三產業增加的主要影響因素,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巨大,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模式屬于資源密集型,二三產業增長依賴城鎮工礦用地外延擴張,勞動力和資金投入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十分有限。從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的變化趨勢來看,其用地規模呈逐年增加的趨勢,但是隨著耕地保護與建設用地短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這種依賴城鎮工礦用地外延擴張促進二三產業增長的發展路徑并非可持續發展路徑,必須加快城鎮工礦用地利用效率的提高,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注重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力度,改變經濟發展方式。
通過公式\\( 4\\) 和公式\\( 5\\) 可以測算 2001 -2011 年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平均貢獻率分別為 57%、41%和 2%。
2. 2 基于截面數據的城鎮工礦用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以上分析是基于時間序列測算出了 2001 - 2011 年甘肅省不同生產要素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平均貢獻程度。
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不同的市\\( 州\\) 因為其資源稟賦、社會經濟基礎、勞動力多寡等眾多因素的影響使得各生產要素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出現差異。因此文中繼續選擇 2001、2006 和 2011 三個時間點的以市州為研究單元,基于三個截面數據繼續分析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的市州平均貢獻以及隨時間的變化情況。
將數據代入模型\\( 3\\) 在 eviews6. 0 軟件中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參數估計\\( 表 1\\) 。在 2001 年,以 14 個市\\( 州\\)的截面數據估計的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的生產彈性分別為0. 7732、0. 3526 和0. 0954,模型的擬合優度到達 0. 9338,但 α 和 γ 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但總體可以確定在 2001 年勞動力是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程度最小。2006 年的估計模型中,α、β和 γ 均通過顯著性檢驗,而且模型的擬合優度達到 0. 9339,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釋資本投入、勞動力和城鎮工礦用地對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的解釋。從回歸系數可以看出,2006 年資本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的生產彈性較2001 年都有所上升\\( 從2001 年的0. 07732、0. 0954 到2006 年的0. 8719、0. 3207\\) ,說明其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在加大; 到 2011 年,模型中僅有 γ 通過顯著性檢驗,模型的擬合優度為 0. 8169,從模型中可以判斷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達到了 1. 1862,表明城鎮工礦用地每增加 1%,二三產業增加 1. 1862%?!颈?】
2. 3 基于面板數據的城鎮工礦用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分析
面板數據含有橫截面、時期和變量信息三維信息,利用面板數據模型可以構造和檢驗比時間序列數據和橫截面數據更為真實的行為方程,可以進行更深入的分析。以上分析從橫截面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進行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分析,但是以上分析不能明晰不同研究單元\\( 縣\\( 區\\) 、市\\( 州\\) \\) 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貢獻的差異,利用面板數據可以分析不同區域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貢獻的區域差異,為城鎮工礦用地的合理供給提供一定的依據。
為了分析各市州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的差異,文中采用個體固定影響系數模型進行參數估計\\( 表 2\\) 。
從回歸結果可以看出,方程的擬合優度為 0. 9663,回歸效果較好。從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的彈性系數來看,資本投入對二三產業的拉動作用比較明顯,彈性系數為 0. 1634,即資本投入每增加 1% 單位,二三產業將增加 0. 16343%,而勞動力投入與二三產業呈現負相關,說明對于二三產業發展,甘肅省勞動力投入已經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繼續投入更多的勞動力不會推動二三產業的發展。從各地級市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彈性系數分析可知,不同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拉動作用差異明顯,蘭州市、嘉峪關市、金昌市、白銀市、酒泉市和慶陽市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彈性系數大于 1,說明以上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規模增加對二三產業的發展具有很強的拉動作用,單位城鎮工礦用地二三產業產出較高,用地較集約,尤其蘭州市及其明顯; 天水市、武威市、張掖市、隴南市、平涼市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的彈性系數大于 0 而小于 1,說明以上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有較強的拉動和貢獻,城鎮工礦用地利用效率相對較好; 而定西市、臨夏州和甘南州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彈性系數小于 0,說明2001 - 2011 年以上 3 市城鎮工礦用地規模擴大過快,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繼續過大的城鎮工礦用地投入對二三產業的發展不具有拉動作用,以上 3 市二三產業的發展主要依賴于資本的投入。造成以上現象的主要原因為以上 3 市城鎮工礦用地規模擴張過快,而二三產業發展緩慢,說明城鎮工礦用地供給不合理,這就要求在以后城鎮工礦用地指標的分配過程中重視對二三產業的貢獻作用。
在面板數據估計的基礎上,根據公式\\( 4\\) 測算出各市州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率\\( 表 2\\) ?!颈?】
那么甘肅省不同市州經濟增長、工業化、城市化以及產業結構調整對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作用如何?
是否存在差異? 同時以上變量即文中所指的經濟發展對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作用在研究期有無變化規律? 文中繼續利用甘肅省 14 個市\\( 州\\) 2001 -2011 年相關數據進行解決以上問題,結合城鎮工礦用地對經濟發展的貢獻更加明確城鎮工礦用地與經濟發展的互動關系。
2. 4 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擴張因素分析
文中重點剖析經濟增長、工業化、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城市化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影響及其時空差異。采用甘肅省 14 個市\\( 州\\) 2001 -2011 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對模型\\( 公式 6\\) 參數進行分別估計\\( 表 3\\) ?!颈?】
分析表 3 可知從全省來看,經濟增長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影響最大,絕大部分市\\( 州\\) 經濟增長對城鎮工礦用地有明顯的影響而且在統計上顯著。但是從全省平均水平來看,城市化、工業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并不是影響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主要因素,可以判斷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產業產值增加率大于第二產業增加率\\) 起到了緩解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作用,城市化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有明顯影響的市州有 9 個,但多數市\\( 州\\) 在統計上并不顯著; 工業化發展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有明顯影響的市州有 4 個; 產業結構調整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明顯影響的市州有 3 個。以上分析說明經濟增長對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影響是普遍、共同的,城市化發展也較為普遍的影響了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但是工業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不能作為影響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共有因素,不同的市州有不同的影響。具體分析如下:
\\( 1\\) 經濟增長驅動型。該類型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以經濟增長影響為主,經濟增長彈性系數較大,而其他影響因素彈性系數較小甚至為負。彈性系數大表示該變量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影響力大,即在其他變量保持同幅度增加的條件下,該變量是影響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蘭州市、白銀市、武威市和張掖市。工業化、城市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影響不大,說明以上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速率大于工業化發展和城市化速率,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效緩解了此類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擴張。
\\( 2\\) 經濟增長 - 城市化、工業化驅動型。經濟增長 - 城市化類型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擴張主要受到經濟增長和城市化發展的共同驅動。主要包括嘉峪關市、酒泉市、定西市、隴南市、平涼市、慶陽市和臨夏州。經濟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影響顯著。工業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沒有顯著的影響作用。說明工業化發展和城鎮工礦用地發展不同步,城鎮工礦用地擴張速率大于工業化發展速率,此外,說明產業結構調整對城鎮工礦用的的擴張具有緩解作用。經濟增長 - 工業化驅動型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擴張主要受經濟增長和工業化發展驅動,主要以天水市為主。說明工業化增長水平與城鎮工礦用地擴張同步,單位城鎮工礦用地工業產出較好。
\\( 3\\) 工業化 - 城市化驅動型。該類型市\\( 州\\) 城鎮工礦用地擴張主要受到來自工業化發展和非農人口增加。主要以金昌市為主,金昌作為甘肅省主要的工業型市,工業化發展以及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導致城鎮工礦用地規模的擴大。與實際情況相符。
3 討論
文中通過借助道格 - 拉斯生產函數,采用時間序列數據和截面數據分析,得出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增加可以很好的解釋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的結論,首先表明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符合經濟增長理論,基本生產要素是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同時研究發現,甘肅省二三產業的發展重點依賴資本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增加,而且城鎮工礦用地對其貢獻程度高于資本投入,且隨著時間推移越來越高,勞動力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越來越小,可以認為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重點依賴城鎮工礦用地外延式擴展實現,而并不是通過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帶動,這種產業發展方式不利用建設用地節約集約利用,也表明甘肅省二三產業的"病態"發展。
通過對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驅動力分析認為: 經濟增長是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主要驅動力,經濟增長一方面必然能夠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其消費水平,有利于刺激對居住、交通等基礎設施的需求;此外,更重要的是經濟增長必然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加大,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支出加大,直接影響城鎮基礎設施和工業用地的增加,同時,國家政策對于西北的傾向帶動基礎項目增多,必然促進城鎮工礦用地增加。城市化也是大部分市城鎮工礦用地的主要驅動力,非農人口的增加必然加大對居住、基礎設施的需求,從而推動了城鎮工礦用地的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工業化并不是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原因是甘肅省工業化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一方面工業產值低,增長緩慢,遠遠低于因為其他原因導致的城鎮工礦用地增長速率,從而表現出二者的不相關,另一方面低水平的工業發展工礦用地需求較小。產業結構與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相關性不強是因為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第三產業增長率快于第二產業增長率,可以說明產業結構的調整有益于緩解城鎮工礦用地規模的過快擴張。
4 結論
\\( 1\\) 從時間序列分析結果來看,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遠大于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對二三產業發展貢獻,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0. 8465%,勞動力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0. 0754%,而城鎮工礦用地每增加 1%,二三產業產值增加 3. 9125%。說明城鎮工礦用地增加是拉動二三產業增加的主要影響因素,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巨大,甘肅省二三產業發展模式屬于資源密集型,二三產業增長依賴城鎮工礦用地外延擴張。
\\( 2\\) 從截面數據分析結果來看,資本投入、勞動力投入和城鎮工礦用地可以很好的解釋甘肅省二三產業的發展,隨著時間推移,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力度越來越大,其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程度處于各生產要素之首。
\\( 3\\) 從面板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貢獻有很大的空間差異。蘭州市、嘉峪關市、金昌市、白銀市、酒泉市和慶陽市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發展的彈性系數大于 1; 天水市、武威市、張掖市、隴南和平涼市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的彈性系數大于 0 而小于 1; 而定西市、臨夏州和甘南州城鎮工礦用地對二三產業彈性系數小于 0。
\\( 4\\) 經濟增長對甘肅省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影響是普遍、共同的,城市化發展也較為普遍的影響了城鎮工礦用地的擴張,但是工業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并不能作為影響城鎮工礦用地擴張的共有因素,不同的市州有不同的影響。根據不同影響因素對城鎮工礦用地變化的彈性系數大小可以分為經濟增長驅動型、經濟增長 - 城市化、工業化驅動型和工業化 - 城市化驅動型。
參考文獻
[1]李明月,胡竹枝. 土地要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分析 - 以上海市為例[J]. 軟科學,2005,19\\( 6\\) : 21 -23.
[2]毛振強,左玉強. 土地投入對中國二三產業發展貢獻的定量研究[J]. 中國土地科學,2007,21\\( 3\\) : 59 -63.
[3]李名峰. 土地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研究[J]. 中國地質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10\\( 1\\) : 60 -63.
[4]葉劍平,馬長發,張慶紅. 土地要素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分析 - 基于空間面板模型[J]. 財貿經濟,2011\\( 4\\) : 111 -116.
[5]張虹鷗,葉玉瑤,楊麗娟,等. 廣東 30 年建設用地增長對經濟發展的貢獻[J]. 經濟地理,2008,28\\( 6\\) : 904 -908.
[6]姜海,曲福田. 不同發展階段建設用地擴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于響應[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19\\( 1\\) : 70 -75.
[7]姜海,夏燕榕,曲福田. 建設用地擴張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及其區域差異研究[J]. 中國土地科學,2009,23\\( 8\\) : 4 -8.
[8]房曉丹. 土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分析 - 基于長三角面板數據[D]. 華東理工大學,上海,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