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豬肉價格, 自 2013 年 12月中旬整體出現下降以來,至 2014年 4 月初,一路走跌,甚至春節期間亦未回升。 豬肉價格遭遇了罕見的長期大幅下滑。 據豬價格網統計,2014 年清明節消費并未給豬肉市場帶來起色,目前,國內生豬出欄價格大多集中在 5.1 元~5.5 元/斤之間,一些地方養殖,每賣一頭豬就要虧損 350 多元。
一、豬肉價格的現狀及影響
(一)當前我國豬肉價格狀況
據有關數據顯示,2013 年 12月初, 白條豬批發平均價每斤 9.93元,到當月末,跌到 8.93 元,月環比下降 10.07%,月末價格比去年同期下降 17.92%,降幅明顯。 2014 年以來,豬肉市場價格亦未有起色(如圖1所示)。從圖 1 可以看出, 我國豬肉價格從 2014 年第 1 周開始, 持續低迷,春節期間也不例外。第 1 周、第 3周、第 6 周、第 8 周、第 10 周的豬肉市場周均價分別為每斤10.85 元、10.39 元、10.08 元、9.59 元、9.22 元,環 比 下 跌 0.9% 、2.5% 、1.1% 、2% 、1.5%, 截至 2014 年第 12 周(2014年 3 月 17 日~23 日), 豬肉周均價每斤 8.95 元,環比下跌 0.7%。 為了穩定價格, 中央第一輪收儲已經開始。 部分養豬戶開始宰殺種豬,以減少供給,阻止價格下滑。
雖然當前豬肉價格持續下跌,但肉制品價格起伏不大。 這主要是因為對于熟食加工企業來講, 消耗庫存量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肉價下跌不會短時間內體現到肉制品上。
(二)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
當前我國豬肉價格的持續走低, 對養豬企業和養豬戶造成了一定的沖擊, 養豬業已經陷入全行業虧損。 不少中小養豬場資金鏈瀕臨斷裂,被收購者壓價交易,養殖戶更是虧損慘重,許多養殖戶難以為繼。近期養豬戶除拋售肥豬外, 在交易市場還出現了一些能繁母豬, 這說明部分養豬戶已準備棄養。
二、豬肉價格的周期性變化
1985 年以前,我國生豬市場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國家定價制度。1985 年放開肉類市場以來,豬肉價格不再由國家制定, 而是由市場供求來決定, 開始呈現周期性波動,特別是 1995 年以后周期性波動更為明顯。 豬肉價格的波動,是內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的。 當前,豬肉的市場價格是由供求決定的, 由于豬肉需求價格彈性較小,因此,供給對價格反應的滯后性以及外部隨機沖擊決定了生產與價格兩者的動態關系。
(一)豬肉價格波動的內生性
豬肉價格對豬肉供給量的調節具有滯后性, 當豬肉價格發生突漲或突跌時,供給不能迅速適應,從而導致供需不平衡, 使得我國豬肉的市場價格總體呈現周期性的上下波動。生豬有生長發育周期, 從生產到上市需要一定時間, 養殖戶往往需要根據當期的市場價格安排下一期的產量,而產量一旦確定,在生產過程未完成前, 很難中途改變,因此, 市場價格的變動只能影響下一周期的產量, 既本期的價格決定下一期的產量, 而本期的產量則取決于上一期的價格。 經過一個生產周期,當豬生長到一定程度時,就必須投入到市場中去銷售, 此時豬肉的價格,由當期的需求曲線決定。 由于豬肉價格調節時滯效應的存在,當豬肉價格上漲時, 養殖戶的積極性提高,會迅速擴大養殖規模,增加能繁母豬的存欄量, 進而造成豬肉上市時供大于求,引起價格下跌。 價格下跌時,養殖戶又會縮小養殖規模,減少能繁母豬的存欄量, 使得供給減少,供小于求,價格上升,如此循環往復。
從價格上升到養殖戶增加能繁母豬存欄量, 從繁育仔豬到肥豬投入市場大概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
因此, 當期豬肉價格上漲要經過一年左右才能反映到豬肉供給量的增加上。 反之,當期豬肉價格下降時,也要一年左右才能反應到豬肉供給量的減少上。 因此,豬肉價格波動的周期一般為 3 年左右的時間, 一年漲、一年平、一年跌或者是一年跌、一年平、一年漲。
(二)外部隨機沖擊是推動豬肉
價格上下波動的外生因素當發生如疫病、高溫、地震等外部沖擊時, 會對某環節豬肉供給量或需求量產生較大的影響, 從而對豬肉價格波動周期的幅度以及長短產生影響,甚至會使波動發生轉折。
如 2003 年, 受非典疫情爆發的影響,豬肉銷售不暢,肉價的下跌極大挫傷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很多養殖戶選擇了壓減存欄, 影響了后期的出欄量。 非典過后,隨著對豬肉需求量的迅速回升,加之 2004 年上半年部分地區爆發禽流感, 使得豬肉作為禽肉的替代品消費量增長較快,供給跟不上需求, 拉動豬肉價格迅速上漲。
三、近期豬肉價格下跌的原因分析
近 10 年來,我國共經歷了 3 次豬肉價格低迷的時期。 第一次是在2005 年,大約經過近一年的肉價持續下滑;第二次是 2009 年春,肉價下跌持續大約半年;第三次是 2012年初至今開始的持續下滑, 雖然中間略有回升, 但總體上依舊處于主周期的下跌期。 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一)產能過剩導致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下跌
2011 年,豬肉價格較高 ,使得養豬業產能急劇擴張, 能繁母豬補欄一直保持較好,幾乎沒有下降過,甚至 2012 年肉價暴跌都沒有改變這種趨勢, 最終導致生產過剩;但是, 大量淘汰種豬的現象并沒有出現,種豬反而賣得很好,養殖戶并沒有淘汰過剩的產能, 這使得產能過剩的現象 2013 年比 2012 年更嚴重。 至 2013 年 1~6 月,能繁母豬存欄量每月均突破 5000 萬頭。 根據農業部數據推算,2013 年 12 月底,能繁母豬存欄量約為 4900 萬頭,遠高于 2011 年上半年 4700 萬頭, 能繁母豬占生豬總存欄比例高達10.8%。 能繁母豬存欄量是影響生豬供給的關鍵變量,其存欄量高,說明后期生豬供給充裕。
(二)需求變化加劇了豬肉價格的下跌
從需求方面看, 受暖冬和三公消費受限的影響, 消費需求明顯不如去年, 供需差距擴大進一步加劇了豬肉價格的下跌。 春節是消費旺季,不少養殖戶延期出欄,導致春節期間出現集中供應, 結果價格反而低了; 而春節旺季之后需求大幅回落,導致了此輪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同時,受“八項規定”影響,豬肉消費中的餐飲消費部分持續萎縮, 在一定程度上也對豬肉價格產生影響。
(三)規?;i養殖的擴大進一步延長了低價期
一般說來, 春節期間由于對豬肉需求的增加,價格應該有所回升,但今年的下滑態勢卻不同往常,春節期間亦未有緩解, 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比重有所上升。 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的規?;讲粩嗵岣?, 散養農戶的比例逐漸減小, 當前 500 頭以上規模的 養 豬 場 已 經 占 到 養 豬 總 量 的38.5%,生豬規模養殖出欄比重已經占據了“半壁江山”。 規?;丘B殖業未來發展的方向, 將使生豬養殖業更加注重生產水平的提高, 出欄周期大幅縮短, 短期內出欄的生豬更多,使得當豬肉價格提高時,養殖規??梢匝杆偬岣?。 而生豬養殖規?;潭鹊奶岣?, 使得能繁母豬的淘汰率始終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因此,當豬肉價格出現下跌時,只要不存在資金鏈長時間斷裂的情況,養殖場淘汰母豬的意愿不大。 因此,隨著規?;i養殖的擴大,產能過剩需要更長時間才能得到調節,低價期也就變長了。
(四)政策刺激
近年來, 面對豬肉價格的不斷波動, 國家不斷調整和制定相關的政策, 在價格處于高位時通過財政補貼加快供應量的增長, 在價格下跌時加大豬肉的收購儲備。 這對穩定豬肉價格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但這些政策并沒有針對豬肉價格波動產生的根本性原因進行干預, 然而在市場調節和政府干預的雙重作用下, 有可能加劇波動。 在2011 年,豬肉價格達到最高峰時,國家為加大豬肉供給, 提高了對養殖補貼的力度, 雖然 在當時提高了養殖戶補欄的信心,但也使得資本大量進入養殖產業。2012 和 2013 年國內能繁母豬存欄水平始終處于高位,加劇了當前生豬出欄供大于求的局面。
四、對策建議
本輪的豬肉價格持續下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而且豬肉供給層面變動對價格的影響高于需求層面變動對價格的影響程度。2014 年 3 月底, 國家啟動 6.5 萬噸凍豬肉收儲計劃, 而由于美國爆發生豬流行性腹瀉(PED),我國禁止了美國生豬進口, 這令我國生豬養殖業獲得了短暫的喘息之機, 但這對豬肉價格的中長期影響非常有限,再加上夏季即將來臨,市民對豬肉消費進入淡季, 預計后期豬肉價格仍將存在下行壓力。 因此,從長期來看,還應當著力做好以下幾點。
(一)加強生豬生產的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
要加強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體系建設, 定期對豬肉市場的供需現狀、 未來走勢及養殖利潤等情況作出準確判斷, 加強對生豬生產及市場的監測預警,及時進行信息發布,提高信息發布的頻率, 擴大信息發布的范圍。 避免陷入“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怪圈。 這是平緩豬肉價格劇烈波動的根本對策。
(二)加快推進生豬的規?;B殖
小規模養殖戶在生產中容易跟風,當市場行情好、養豬效益高時,散戶就會蜂擁而上;而當形勢嚴峻、效益下滑時,養豬戶又會一哄而散,而出欄的生豬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且成本較高,抗風險能力弱。 當前,生豬養殖規?;蔀樾袠I發展趨勢, 但我國生豬養殖行業規?;蕴幱谳^低水平, 生豬出欄數量在 5萬頭以上企業的。 生豬出欄總量僅占全國比率 1%,且技術水平相對落后。 應繼續加強生豬產業基礎發展設施建設,提高養豬業的規?;?、集約化水平, 進而提高生豬產業整體的抗風險能力。
(三)完善豬肉儲備體系
繼續加大豬肉儲備規模, 通過加大豬肉收儲規模, 減緩市場價格的進一步下跌。 但是,國家儲備操作是一把“雙刃劍”,雖然政府收儲通過影響短期的需求,改善供求關系,可以平緩短期價格變動趨勢, 對豬肉價格進一步下跌構成阻力, 但卻并不能改變市場長期規律; 從中長期來著,在收儲政策的影響下,生豬與母豬存欄下滑趨勢被抑制, 行業洗牌壓力緩解。 因此,國家儲備對生豬價格的調節要慎用, 應根據豬肉價格波動的周期性、 供需淡旺季等制定公開透明的、 有規律的收儲規劃,以減輕其對市場的沖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