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觀經濟因素對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分析
\\(一\\)宏觀市場因素的影響。市場是一個空間區域的存在,但市場的作用卻更少的受到空間和地域的限制。對地區經濟發展而言,宏觀經濟市場的影響范圍非常大。由于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千差萬別,供給和需求的功能是不一樣的,這必然導致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從市場結構的分析來看,市場結構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根據交易對象分類的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勞動力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根據市場的區域分類包括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等。在宏觀經濟市場因素的多元結構的作用下,地區經濟發展要求會不斷發生變動,多層次多方位的影響著地區經濟發展。同時,在地區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區域差異,并對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影響也因此不斷增大。此外,市場變化節奏的不斷加快和市場規模的擴大,市場的競爭步伐的加快,市場活動變化特征日益顯現,都會對地區經濟發展產生加劇分化的特點。
\\(二\\)宏觀勞動力因素的影響。人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同時也是財富的消費者,人們共同的生產和消費行為構成了總體的需求市場。從生產的角度來看,形成地區勞動力的有效供給,必須有數量,質量和增量人口。在人口年齡結構科學合理,人口總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勞動力的數量與此有一個正相關關系。在這種情況和這樣的條件下,勞動力的質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由群體的質量決定,人口素質將引發連鎖反應,進而影響勞動生產率水平并據此對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產生影響。
二、宏觀經濟視角下改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對策建議
1.促進地區公共資源的統一與協調。對于高速發展地區,其需要在土地資源,水資源,沿海資源,旅游資源等公共資源方面做到統一規劃,統一開發和管理,以實現效率最大化,在合理利用的基礎上更好發揮區域公共資源的最大效應。根據公共基礎設施規模面積,合理調整迅速工業化地區的發展規模,確定開發建設的關鍵環節,優化結構和布局調整,構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機制。
2.加快地區市場一體化進程。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減少行政干預的規制。讓市場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發揮主導作用,削弱區域利益的限制,建立區域性商品,元素和產權交易市場體系,建立了相應的機構和貿易監督,確保各市場要素的自由流動,以市場一體化作為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在資源鏈接,行業之間,企業與資產重組之間,實現地區經濟發展中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
3.充分認識振興老工業基地的意義并明確政策和措施。一是轉變觀念,引導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堅持科學發展觀,使老工業基地進入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確保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正確方向。二是要進一步促進老工業基地調整經濟結構,包括所有制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調整。把結構調整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振興和出發點。三是通過提升企業技術進一步提升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四是要吸引人才、使用現代企業人才。在很大程度上,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地區經濟發展不斷平衡的關鍵因素。建立老工業基地的地區應發揮所有方面的優越條件,提高人才吸引力,促進高等教育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大膽聘用外國專家,為人才的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工作,建立人才培訓和交流機制,高度重視人才的作用。
4.轉變政府職能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在現代社會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基礎性作用。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是市場決定一切的理念。市場通過競爭來促進企業的發展,市場的正常運行可以為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一個健康的環境。對于老工業基地所在地區而言,當前的經濟發展屬于穩定階段。地區政府應將主要精力致力于市場的建設,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將權力移交給市場,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維護市場的正常運行。政府則僅需要制定各種激勵政策,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市場優勢。當市場失靈時,給予適當的干預,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市場進入正常軌道。
5.大力支持老工業基地地區提高發展競爭能力。鼓勵老工業地區的大型現代化企業重組,以并購,股票,租賃等形式,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學校,醫院,公安,消防和其他社會機構加快接收老工業企業轉移的附屬企業。在一定的時間內,地區應給予財政補貼。妥善解決國有企業遺留問題。提升工業企業的市場潛力,進行技術改造和擴建。國家開發銀行將給以貸款支持,國家給予優惠支持。對于一些由于高損耗,較高的負債超過資產的工業企業面臨破產的情況,國家有關部門會同人民銀行對其優先進行破產計劃的實施。
三、加大對未來經濟發展較快地區的支持力度
1.采取多種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措施。國家應進一步穩定和擴大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專注于技術創新,產品出口,人員培訓等。各商業銀行和信用社要提高信貸管理,擴展服務領域,開發適應中小企業發展的金融產品,調整信貸結構,為中小企業投資管理和其他業務提供更好的服務。國家政策性金融機構應當在其業務經營范圍內,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積極拓寬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大力發展各種方式的直接融資。鼓勵各類擔保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并促進開展的各類中小企業互助融資擔保。同時,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資的面積,增加了潛在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地區的發展潛力,提高其發展水平,從而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
2.對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最大化減少束縛。充分發揮靈活的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引導多種方式投資。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最大范圍內減少束縛,充分發揮靈活的非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引導多種方式投資。同時,加強地區政府的服務功能,提高工作效率,實施市場準入。在工商,稅務和其他方面實施標準化工作,加強個體、私營企業的法律監督,減少政府對企業生產經營的行政干預,為市場主體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3.增加地區對發展科學和技術的支持力度。地區應優先研究項目的潛在的經濟發展效率,考慮到潛在的經濟發展能力。研究經費應加大在經濟發展潛力方面的支撐力度,加強實驗室,工程中心,數據庫,信息技術基礎設施的支持,提高網絡技術支持力度。將主要的支出用在開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方面。地區政府應鼓勵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科研經費在更大范圍內用于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通過稅收減免優惠政策發展或增加研究補貼或者給與適當補貼,提高企業創新的科研熱情。加大科技人才的支持和科技企業的支持,充分尊重科學研究人員,合理引導發展地區范圍內的科技型企業,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讓技術充分發揮很好的作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速度不斷提升,最終縮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郭冬梅.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地區發展不平衡探因[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06:50-53.
[2]陳飛翔,黎開顏,劉佳.鎖定效應與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J].管理世界,2012,12:8-17.
[3]李恒,陳志輝.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與宏觀經濟關系實證研究[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1,27:666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