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舊會計準則資產核算差異的分析與啟示
摘要:文章通過研究和分析新舊會計準則關于金融資產、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投資性房地產等相關核算差異,最后,為更好地貫徹新準則的要求,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會計準則;資產核算;差異
一、引言
“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在21世紀人類社會步入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會計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新會計準則,新會計準則的建立是為了進一步規范企業會計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等一系列會計行為,是一項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重大舉措。在此次會計準則的修訂中,新舊會計準則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在資產核算方面,同時,對企業來說,資產的核算又是相當重要的,因此,本文主要探討新舊會計準則下資產核算的主要差異問題。
二、新舊會計準則資產核算差異的分析
(一)金融資產
1.初始計量
舊準則規定,企業取得短期投資應以其投資成本入賬,包括買價和相關交易成本。在新準則下,交易性金融資產應當按照取得時的公允價值入賬,交易費用應計入當期損益??晒┏鍪劢鹑谫Y產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則應當按照公允價值和相關交易費用之和作為其初始入賬成本。
2.現金股利和利息的處理
舊準則規定,在持有期間實際收到現金股利和利息時,應沖減有關投資的賬面價值,同時,超過賬面價值的部分,確認為投資收益。新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股票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取得的現金股利或者利息,應當直接計入投資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債券型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當按照攤余成本與實際利率為基礎計算投資收益。
3.期末計價
舊準則規定,企業應當按照市價與成本孰低法對短期投資進行期末計價。新準則規定,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在期末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因公允價值變動產生的利得或損失,前者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后者計入所有者權益(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期末應當按照攤余成本進行期末計價。
(二)無形資產
1.概念
新準則對無形資產的定義為:企業擁有或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的非貨幣性資產。由于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相分離從而不具有可辨認性,因此,在新準則下,商譽不屬于無形資產。
2.企業自創無形資產
相比于舊準則,新準則對于企業自創無形資產作出了更加詳細的規定,對于企業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應當劃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分別進行核算,研究階段的有關支出應當全部費用化,開發階段中有關支出如果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資本化,不符合資本化條件的,應當費用化。對于無法區分研究階段和開發階段的支出,應當全部計入管理費用。
3.無形資產后續計量原則
新準則規定,企業應當在取得無形資產時就進行分析和判斷其使用壽命。使用壽命如為有限的,應當估計該使用壽命的年限或構成其使用壽命的產量等,無法確定無形資產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期限的,確認為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不進行攤銷。該項規定是一種進步,有利于無形資產的核算更能反映其真實情況。
4.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
(1)攤銷期和攤銷方法。新準則規定,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應當反映與該項無形資產有關的經濟利益的預期實現方式,并一致地運用于不同會計期間,無法可靠確定預期實現方式的,應當采用年限平均法攤銷。相比舊準則,新準則對無形資產攤銷方法的規定更加科學,體現了謹慎性原則。
(2)殘值的確定。新準則規定,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的殘值應視為零,但如果有第三方承諾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購買該無形資產,或者可以根據活躍市場得到殘值信息,并且該市場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結束時可能存在,那么可以估計其殘值,這比舊準則中規定無形資產無殘值更加合理。
5.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
對于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在持有期間內不需要攤銷,但每個會計期間要進行減值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