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社會經濟環境變化對會計基本假設的影響
【第一章】現有會計基本假設面臨的挑戰研究導論
【第二章】會計基本假設的理論基礎研究
【第三章】知識經濟下會計環境的具體變化
【4.1 4.2】會計主體與持續經營假設的挑戰
【4.3 4.4】會計分期與貨幣計量假設的挑戰
【結語/參考文獻】會計基本假設發展影響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 3 章 知識經濟下會計環境的具體變化
3.1 知識經濟概念的界定
早在 20 世紀 60 年代,知識經濟的概念就被提出,而其得到社會廣泛性的研究和關注,則是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 20 世紀 90 年代。
20 世紀 90 年代,美國信息探索研究所(Theinstitutefo:InformationStudieS)出版的《1993-1994 年鑒》中,分別用 6 篇論文從不同的方面詮釋了“明天信息社會”的本質和特征。文中強調說,信息技術和科學知識等資源正在取代傳統的資產,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財富,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便是信息密集型經濟的快速發展。
在著名經濟學家 W.布拉馬和 C.溫斯洛 1994 年共同編寫的《未來工作:在知識經濟中把知識投入生產》一文中,對“知識經濟”的概念做出了明確的定義,并對其內涵以及相關性內容做出了詳細的論述和解釋。
20 世紀 90 年代初,彼得·得魯克著作的《后資本主義社會》一書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智力資源將在企業所有資源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擁有知識的人必將會成為知識社會的中流砥柱。知識的發展水平和擁有程度,將會日益成為一個企業乃至一個國家競爭的決定性因素。因此,面對今后的發展,我們應該提高的不僅僅是體力勞動者的生產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提高知識的生產率,并且盡快的縮短知識轉變為生產力的時間。
20 世紀 90 年代初,聯合國的相關部門就曾提出“知識經濟”的概念,明確界定了知識經濟的性質。1996 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在其題為《1996 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的報告中,對“知識經濟”的概念做出了更加系統和全面的闡述,其對知識經濟的概念定義為:知識經濟指把知識(智力)資源的一系列過程,如占有、配置、生產及使用(消費)作為最重要因素的一種經濟現象。
綜上所述,人們對“知識經濟”概念的認識和理解,已經逐漸的成熟和深刻,但是要完全理解知識經濟的概念,還要注意以下三點:
首先,區分一個經濟形態是否為知識經濟,最主要的是要看知識產業在整個經濟系統之中是否占有主導地位。
其次,知識經濟作為一個全新的概念,強調的是一個經濟系統創造、吸收和應用知識的能力,而且這種能力需要在各行各業中得以體現。
最后,知識經濟中,知識的概念包含兩個方面,即外顯的知識和內隱的知識,這兩個方面對知識經濟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不能重此輕彼。內隱知識的重要性,體現在它是理解知識經濟與其他相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的關鍵所在。知識經濟之所以比之前提出的相關概念更加全面,是因為其在重視外顯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內隱知識,而以往所提出的概念,往往是只偏重于外顯知識而忽略了內隱知識的重要性。
對于如何界定知識經濟的概念,應該從其本質出發去考慮,雖然目前知識經濟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但我們從全球經濟發展的趨勢之中可以看到,所有那些創造出現代經濟飛速發展奇跡的,全部都是依靠高新技術發展和創新的知識產業。因此,可以說,在知識經濟時代,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必將是人類所創造的知識。
3.2 知識經濟下會計環境的具體變化
根據環境決定論,“會計的發展從根本上說是適應性的”,會計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會計環境的不斷變化,將導致會計也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和修改。近年來,知識產業、知識經濟的興起促使世界產業結構從物質型經濟逐漸轉向知識信息型經濟,網絡信息技術的大量應用,己經導致了大量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新的資產、新的服務等新產品的出現,企業整個生產過程變得越來越知識化、智能化、信息化等,不僅生產規模越來越大,而且企業范圍由國內發展到國外,不僅包括傳統的實體企業,更是涌現了一大批的“虛擬企業”.
3.2.1 新的企業組織形式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浪潮的推動,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疤摂M企業”,一種全新的經濟現象正在悄然形成,并逐漸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新興力量。
虛擬企業是指借助于互聯網絡、Internet 協議或者其他信息技術而形成的一種全新的“企業組織形式”,但是本質上它并不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并不像傳統企業那樣,擁有財產意義上的所有權。參與企業聯盟的各個企業,為了達到單獨利用自己的資源所無法達到的目的,與其他企業通過整合各自的資源,組成一個臨時性的結盟,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以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效率。
虛擬企業,可以說是知識經濟時代中企業網絡化生存最具代表性的一種“企業組織形式”.也就是說,企業為了在有限的資源背景下,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僅僅保留企業中最為關鍵的功能,并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組織,而將企業其它的功能虛擬化。
其目的就是在競爭過程中最大效率地發揮企業里有限的資源優勢,創造出企業本身的競爭優勢。虛擬企業的產生與發展,得益于其具備了許多傳統企業不具備的優勢和特征: 首先,虛擬企業的各成員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用最短的時間開發出質量高、成本低的產品。其次,虛擬企業運作方式極其靈活,一旦市場中出現機遇,便迅速做出反應,生產出市場中需要的產品,不僅滿足顧客的要求,更實現了自己的經營目標。并且顧客還可以要求企業生產專屬于自己的產品,可以對所生產產品提出質量和功能上的要求,甚至可以親力親為,設計自己所需產品和服務。最后,虛擬企業的各組成成員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資源優勢,通過企業間核心能力的互補,使自己的資源和優勢最大限度的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通過某專家組織的一次有關虛擬企業的調查,總結出了三個重要的觀點。其一,虛擬企業本質上是一種電子在線組織。該觀點的支持者以 Amazon.com 和 eBay.com 作為論據,這些網站的運營和盈利,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環境下信息交換和資源共享的實現而帶來的機遇。虛擬企業的定義,是與傳統的實體企業環境下銷售方式相對比而得出的。
其二,虛擬企業是一種基于相互合作的實體基礎之上的組織結構。企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共享技術、知識等資源,優勢互補,從而更好的發揮出企業潛能,充分利用各種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機會。其三,虛擬企業既可以是一種電子在線組織,又可以是一種為了一個特殊目的暫時聚到一起的人力、構想、才能和資源網。
虛擬企業是一種新的企業運作模式,其經營運行方式有如下一些特征:
(1)虛擬企業具有分和迅速的特點。當市場上出現新的機遇,而單個企業所單獨擁有的資源、技術等無法滿足該機遇的要求時,具有共同愿望及目的的企業便達成協議,用各自的核心技術,迅速的組成臨時性結盟,抓住機遇。而當該業務結束時,臨時性結盟也便隨之消失。
(2)虛擬企業必須依靠成熟的網絡技術的支持。機遇的出現是瞬息萬變的,而有共同的意向和條件組建臨時性結盟的各個企業又可能分布在世界各地,這就給虛擬企業的建立提出了要求。參與虛擬企業的各個企業必須通過網絡技術的支持,實現信息共享,對市場隨時出現的機遇,作出及時的反應和應對。
(3)虛擬企業可以充分發揮各參與方的資源優勢。一旦虛擬企業形成,在經營過程中,各參與方便把整個“工程”分成若干個部分,每個參與方只專注于自己擅長的部分,這樣不僅能調動各參與方的積極性,同時也避免了參與方在一次結盟過程中泄露自己的核心知識或核心技術,使資源得到了更充分的發揮和利用。與此同時,各參與方利用網絡技術的支持,不斷進行溝通和交流,以實現隨時協調各部分工作的銜接。所以說,虛擬企業不僅節約時間和成本,而且能更大限度的發揮各個參與企業的資源和技術優勢。
(4)虛擬企業擁有先進的技術資源。由于最初形成虛擬企業的初衷,便是集合各參與方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以實現單個企業無法完成的目標,所以虛擬企業在生產的產品和服務上,更容易形成比單個企業更明顯的優勢,更容易在市場上處于行業領先水平,而這一點是其他任何單個企業望塵莫及的。
3.2.2 新的資產
a.人力資產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要想獲得競爭優勢,單靠傳統的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等資源是不可能實現的,而擁有一定知識的高科技人才成為關鍵。新的經濟形勢下,知識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而作為知識表現形式的人力資源,必將成為推動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基本動力,并且在所有因素中,人力資源的作用也將變得越來越重要。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設想,企業生產的產品中所包含的主要成本不再是傳統的原材料費用,而變成活勞動費用,決定一個企業未來盈利情況的資產也不僅僅包括現在會計所進行核算的資產,人力資產將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參考依據。所以如果一個企業在財務報表上僅僅反映現有資產的多少,是遠遠不能反映企業真實情況的,更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對財務數據的要求,所以迫切要求企業對其所擁有的人力資產進行正確的確認與計量。
b.無形資產
盡管傳統會計中企業也把無形資產作為資產來進行確認和計量,但是在知識經濟時代,不僅無形資產對對企業的未來發展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對其內涵和外延都進行了適當的擴充,以滿足財務報表目標的實現,所以我們說知識經濟時代的無形資產是一種“新”的資產。
一方面,由于作為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的知識、信息等資源,其本身具有無形性的同時,它們又是企業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要素。只要企業擁有能夠為企業經營帶來未來收益的某種無形資產時,企業就有必要把這些資源當作企業的資產而進行正確的確認、計量和報告,以便客觀真實反應企業的未來盈利能力。因此,與傳統意義上的無形資產相比,知識經濟環境下的無形資產包含更多的內容,甚至,前面談到的人力資產在進行會計確認和計量時,我們也可以將其視為無形資產。
另一方面,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無形資產已經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甚至已超越有形資產的地位,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財富,所以在會計核算中,必須要更加重視無形資產的確認和計量工作,以實現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充分發揮財務會計的作用。同時,根據傳統的會計報告分析的結果與企業實際經營狀況的相關性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將變得更差,所以按照傳統的會計核算所得出的會計信息的價值也必將受到影響。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預見,在知識經濟下,會計工作的重心將轉變到對無形資產進行核算,而不是之前重點對有形的資產進行核算,將無形資產的確認、計量和報告等一系列工作作為首要工作進行展開,以加強企業對無形資產的核算。
3.2.3 新的技術
a.網絡技術
上世紀末,網絡技術開始迅速發展,互聯網上原有分散的信息和資源被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并實現了整體的資源共享和相互合作,人們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公開化獲取公共信息并有效的使用資源整體能力。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企業對信息共享和信息的綜合需要日益突出,另一方面,由于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發生變革,個體對信息攝取量和信息攝取速度方面的需求不斷提升,網絡的發展成為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雖然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知識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但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卻是其產生的直接原因。20 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生產力所表現出的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無不得益于網絡技術的大量應用。雖然不能籠統的說網絡技術造就了知識經濟,但是毫無疑問,網絡技術為知識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最為關鍵、最為根本的技術保障。
b.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是指在現今由于因特網的廣泛開放,使世界各地傳統的商業活動在網絡環境下得以應用,實現了消費者和商家之間互不相見的進行商品的交易以及商家之間的商務往來,如網絡購物、電子支付、金融活動及其相關綜合服務等,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實現商務過程中的數字化、電子化和網絡化,是一種全新的商業運行模式。
c.XBRL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一種源自于互聯網生成以及傳輸商業報告而產生的一種語言,是 XML(可擴展的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于財務報告信息交換的一種應用,通過給商業報告之中的數據增加以特定的標簽和分類,從而支持數據信息的辨別、分析和交流。使計算機實現“讀懂”財務報告的功能,并通過其自身內置的驗證機制,使得計算機可以自動的處理和分析報表。
由于 XBRL 具有準確的財務數據錄入、無須重復鍵入財務數據、快速精確地搜索信息、良好的動態分析功能、可擴展標記等優點。因此, 基于 XBRL 技術的財務報告不僅能降低公司編制與發布財務報告的成本, 還能提高投資者或財務分析人員獲得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為實現財務報告的及時報告提供了保證。
通過運用 XBRL 技術,可以實現在線實時發布、披露企業的財務信息,徹底打破了傳統按年、季或者月提供財務報告的模式。企業可以將財務的報告系統和會計業務的處理系統結合起來,從原始憑證的輸入到處理再到最后報表的輸出,都可以在同一時間完成,實現了將企業財務報表的實時披露,這樣信息的使用者就可以及時的獲得企業最新的財務狀況,而不用必須等到會計期間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