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謹慎性原則的含義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對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應當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就是謹慎性原則。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中必須保持謹慎的態度和穩妥的方法進行會計處理,盡量少計或不計可能的資產和收益,充分預計可能的負債、費用和損失,以保證企業的穩健經營。
二、謹慎性原則在企業中的作用
擴大謹慎性原則的使用范圍,對會計信息外部使用者來說,有利于進一步擠去資產和利潤中的水分,能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準確、可靠的會計信息;對內部使用著來說,謹慎性原則有利于企業做出準確的經營決策,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和小股東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起到預警風險和化解風險的作用[1].
1.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確保會計信息質量,是會計領域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謹慎性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以客觀事實為依據,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場,作出所需要的預計時,合理、適度地少計或不計可能的資產和收益,以保證在有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會計信息同樣具有充分的可靠性。同時還可以對會計人員隨意操縱企業會計利潤的行為形成一定的遏制作用,使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更具客觀性,增強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謹慎性原則、可以減少決策風險,因而適度謹慎性原則有利于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2.實現稅收最優化
在應用謹慎性原則下,對于企業產生的收入和利潤都可能被低估,這樣損益的非對稱確認就有利于企業近期所得稅的納稅支出減少或推遲至以后年度,這樣就可以減輕企業近期的稅務負擔,提高企業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3.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
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選擇會計處理方法時,應當盡可能建立在比較穩妥可靠的基礎上,對資產估價和收益計量用寧低勿高,對損失和費用計量采取寧高勿低的方法,以回避或轉移經營風險。這就使企業有效避免短期化行為,保護各會計主體所擁有資產的安全完整,從而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合法權益[2].
4.提高經營決策的準確性
遵循謹慎性原則可以客觀、審慎地反映經營中的風險因素,并對企業面臨的風險進行充分估計,規避或轉移未來不確定的風險損失。應用謹慎性原則可能會低估凈利潤和凈資產,由此產生的財務會計信息可能不會導致投資者做出過于激進的投資決策,從而有助于企業減少投資決策的失誤問題,提高經營決策的準確性。
三、謹慎性原則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的應用
1.資產方面
新會計準則規定:“符合資產定義和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符合資產定義、但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項目,不應當列入資產負債表;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從準則對資產的規定中,人們就可以看出其體現了謹慎性的原則。這些規定,防止了將不能形成或不能確認為資產的對象和事項確認為資產,避免了高估資產、低估費用。
準則還規定:“企業應當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終了對各項資產進行全面檢查,并根據謹慎性原則的要求,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能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同時還擴大了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范圍,包括短期投資跌價準備、壞賬準備等八項資產減值準備。這些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保證了各項資產的真實性,符合謹慎性原則。
2.負債方面
從謹慎性原則考慮,負債選擇較高的入賬價值。對于特殊行業的特定固定資產,確定其入賬價值時考慮棄置費用。如核電站核設施等的棄置和生態恢復義務等,按照現值計算確定相應的預計負債;企業應當確認因解除與職工的勞動關系給予補償而產生的預計負債,同時計入當期損益;待執行合同變為虧損合同時應當確認為預計負債,企業因重組而承擔了重組義務應當確認預計負債;對于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將最低租賃付款額作為長期應付款的入賬價值;對于或有事項,會計準則規定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企業不確認預計資產,而可能確認預計負債。上述規定都體現了謹慎性要求。
3.收益方面
企業收入的來源渠道多種多樣,不同收入來源的特征也不相同,其收入確認條件往往存在差別。因此會計準則規定,對于收入或收益的確認,應當遵循權責發生制原則進行會計處理,即只有當與商品有關的風險和報酬確實發生轉移,并且與商品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時才可確認收入,這也體現了謹慎性原則。此外,還對企業提供勞務收入、合同收入做了更謹慎保守的確認條件。這些都要求企業在面對復雜情況和不確定因素時,謹慎考量確認收入條件,不高估企業收益,防范風險。
4.財務分析方面
謹慎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主要是就短期償債能力、企業資產運營效率等進行初步分析。在短期償債能力分析中,謹慎性原則的作用是通過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來體現的,其計算公式分別為: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公式中的分子“流動資產”中已經扣除了壞賬準備、存貨跌價準備,并且“速動資產”中已經扣除了全部存貨。因此,計算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指標值相應地降低,從而降低了人們對于企業短期償債能力的預期,起到了謹慎性的效應[3].在企業資產營運效率分析中,謹慎性原則的運用是通過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固定資產周轉率來體現的。反映企業資產營運效率的各比率指標計算公式中,應收賬款周轉次數中的分子采用賒銷凈額,應收賬款平均余額是包括了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總額,這些都充分地體現了謹慎性原則的要求[4].
參考文獻:
[1]杜俊鎖。論謹慎性原則在新會計準則中的體現及正確運用[J].企業導報,2011(05):136-138.
[2]曹琳,李菁。淺談謹慎性原則在會計準則中的應用[J].經濟研究導刊,2011(23):164-165.
[3]劉相禮。會計謹慎性原則的體現及其對財務分析的影響[J].經濟師,2011(10):146-149.
[4]喬波。謹慎性原則在財務分析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導報,2012(17):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