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進入新的發展時代后,我們的經濟體制開始朝著市場化發展。此時事業機構在發展的時候顯現出了很多的問題,像是會計的活動不當,提交的信息不真實之類的,在這些眾多的問題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管控以及核算工作,正是因為財務管控以及核算活動存在缺陷,所以使得監督工作無法有效的開展,控制制度落后,十分的混亂,此類現象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會計風險的發生。所以,事業機構要積極的做好內控體系的建設工作,切實的提升管控以及核算的能力,才可以帶動事業機構朝著更為合理穩健的方向進步。
如今,我們國家的這些機構開始轉型,開始朝著事企互通層次發展,要不斷的將之前的控制體系變換為適應單位發展的高效率的體系。所以,事業機構強化內控制度的創建工作是十分有意義的。
2、 事業機構內控工作的具體狀態和意義分析
在當前時期,此類機構的會計控制狀態的具體情況有以下幾點。第一,控制制度沒有精準的定位,有一些機構根本就不存在該制度,就算是設置了制度,也會因為內容欠缺以及權責不清晰等而無法發揮效益。第二,很多內控活動還是由機構的負責人來開展,負責人的內控思想較差,一些負責人覺得內控是財會機構的事,最終導致內控活動無法受到應有的關注。第三,有關財會工作者的素養較低,缺少對內控的基礎認知能力,一些工作者的職業素養較低,進而使得內控工作不能實現其應有的功效。第四,當前的內控制度存在欠缺,此時就要靠著穩定的監控組織來完善,不過許多機構缺少監管方。通過上述的這四個方面我們發現這類機構如果面臨內控體系設置不當的情況,就會面對非常多的問題。所以,內控對于事業機構來講,是十分關鍵的。其可以為管控組織帶來非常綜合精準的會計要素,確保機構的所有活動可以順暢有序的開展。尤其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之下,事業單位也在進行深化體制的改革,建立高效的內部會計控制機制,是事業單位進行現代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事業單位真正進入現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由此可見,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能夠有效提高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強化會計監督管理工作,降低財務支出過程中的違法違規現象;以及合理使用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利用率,確保財政資金的安全。
3、 完善內控制度的方法
作為經濟模式的獨特產物的事業機構,在很大程度上和當前單位嚴謹綜合的控制體系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事業單位進行體制改革并不斷深化的時期,其從原來的初步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逐步發展到了現代不斷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但是因為此類機構的性質使得它的發展必然要經歷很久的一個階段,這主要是因為之前的體制使得內控失去平衡性,導致信息失真,進而干擾到管控的功效等,所以國有資產不斷流失。但是,由于時代在不斷的發展,此類單位也在積極的開展改革工作,其內控模式越來越合理,而且前期的預控工作開展的也很到位,能夠盡快的得知存在的不利現象,進而將問題控制在發生之初,最終確保了資產完整。
事實上,事業單位建立內部會計控制,離不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和法律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事業單位要抓住良好的機遇,努力構建科學完善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此外,事業單位還要清楚的意識到影響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建設的具體因素,并加以認真判斷和分析,結合這些因素,才能有效建立起一套科學可行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這些因素包括:會計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直接影響了內部會計控制的執行效果;單位規模的大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內部會計控制的效果;內部會計控制目標也影響了單位的控制規模和控制效果;成本效益也關系著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控制的個性化,科學性和合理性。事業單位只有結合以上各種制約內部會計控制效果的因素,再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著手,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建立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的有效措施。具體來說:(1)事業單位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這一點必須從思想到行動上都要高度重視,徹底改變以前那種依賴性強的缺點,從事業單位問題的根源上找原因,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樹立科學的監管制度,設置合理的崗位,分清和明確各自的權利和責任,并建立嚴格的獎懲制度,使得整個領導層和其他員工都有先進的思想指引。(2)事業單位要建立強有力的會計內挖制度的監督機制,做到權責分明,落實到人,并把相關責任與個人的經濟利益直接掛勾。此外,還要進行不相容職務的分離。這樣,事業單位就要配備專門的監督人員,對單位的每一個部門都有權利過問和核查其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偽,在最大程度上杜絕造假行為。(3)單位要淘汰落后的設備,引進電腦等先進設備,形成高效率的電算體系,這樣會提升內控活動的功效,降低人為的干擾力度。如今,我們國家的很多此類單位都使用了電腦,并且積極的培訓工作者了解電腦知識,通過電腦來更加積極高效的開展工作。(4)同時還應該做好人員配備工作,經由嚴謹的監督和細致的選拔來聘用高效率的人才。眾所周知,內控制度的設置以及落實和發展都要靠著這些工作者來完成的。所以,單位要切實的激發出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意識,將他們的潛力發揮到最大。(5)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的法律、法規體系,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符合本單位狀況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并建立相應的內部考核評價機制。這樣,事業單位才能將自身內部的會計控制制度法律化,為自身的內部會計控制提供具體的依據和科學指導,并在無形中也形成一種有效的外部約束力,起到一定的監管作用。(6)事業單位要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設立合理的組織機構,并建立相對對立的控制層次,即以“防”為主的監控防線;以“堵”為主的監控防線;以及以“查”為主的監督防線。此時,事業機構經由前期的預控,可以確保決定的精準性。同時還要強化后續的控制強度,探討問題的成因,分析不利點以及面對的缺陷,而且要開展合理的測評,進行積極的調整,為后續的內控活動提供精準的參考根據。
通過上面的分析得知,在當前的體制之下,要切實的強化此類機構的內控體系,要創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模式。這是所有的事業機構要認真分析并且有效落實的事情。要切實的變革之前的模式,要確保其適應改革的規定和發展的潮流,要更新觀念,而且要對運作體系恰當的革新,只有這樣才可以掌控住內控的活動主題,切實的帶動內控工作的開展,強化監督以及管控力度,進而確保會計信息精準真實,帶動單位朝著更為積極健康的方向發展邁進。
參考文獻:
[1]董晨.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工作之我見[J].中國集體經濟(下半月),2007.
[2]郭建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財會研究,2009(19).
[3]劉玉廷.內部會計控制規范:新形勢下加強單位內部會計監督的里程碑[J].會計研究,2001.
[4]陸冬生,劉亮.關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建設中若干問題的認識與思考[J].山東商業會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