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初探公路客車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
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也就是要追求利潤。利潤來源是多種多樣的,除了主營業務利潤和其他業務利潤外,還有來自投資的收益、補貼的收入以及其他營業外收入。而一個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是其主營業務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只有這種能力才能在相對長的時期內得以保持,并對其他潛在進入者形成有效的防御力量。要提升主營業務的競爭能力和盈利能力,最直接有效的途徑就是降低產品成本,如何降低產品成本,這就涉及對產品成本的預測、決策、計劃、控制、核算、分析、考核,其中成本核算是基礎。成本核算是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計算,并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成本核算應做到準確及時,其方法要符合企業的生產類型和生產過程的特點,從而為管理層提供決策依據。本文將結合公路客車企業的產品生產特點,初步探討公路客車的成本核算方法。
一、公路客車企業的生產特點
1.公路客車概述。公路客車是指在設計和技術特點上用于載運乘客及其隨身行李的商用車輛,包括駕駛員座位在內其座位數超過9座。按用途可將公路客車分為城市客車、長途客車、旅游客車、專用客車,公路客車結構主要由車身、發動機、底盤三大部分組成。
2.公路客車企業的生產特點。一 般來說,公路客車的發動機、底盤等總成和車身的內外飾件等均由相對獨立的制造廠進行專業化生產,客車制造廠是通過協作從這些專業廠得到所需的總成和零部件,所以客車制造廠實際上是一個車身制造和客車總裝配的生產廠,車身的生產是其主要作業。目前客車制造廠最常見的制造工藝流程是將車身和底盤分別制作,涂裝完工的車身總成再與底盤總成進行扣合連接,然后進入內外飾裝配,最后完工、檢測、交驗??蛙嚿a具有小批量、多品種的特點,大多數客車制造廠是從市場選購客車底盤組織生產,自身僅僅進行車身設計、生產和總裝配,這樣能減少大量的底盤資金占用。
二、公路客車成本核算方法的選擇
要做好企業的成本核算工作,必須劃分成本核算內容與非成本核算內容的界限、劃清產品制造成本與期間費用的界限、劃清各月費用的界限、劃清各種產品成本的界限、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界限。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是一項復雜并重要的工作。在產品指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尚未全部完工并驗收入庫,不能成為商品出售的產品,在產品的成本計算直接影響到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由于企業采用的成本計算方法不一,計算產品成本的時間不一,且會計報告期與產品生產周期也可能不一致,從而形成的在產品的完工程度、月末數量及要求都不一樣,所以生產費用的分配方法如何與生產實際相結合就尤為重要。
假設某企業生產長途公路客車A,沒有月初在產,當期開工10輛,投入原材料39.66萬元,其中車身鋼材和油漆用料6.24萬元、底盤及內外飾等配套件用料33.42萬元,人工費等不考慮。當期完工6輛并交付給用戶,期末實際盤存在產品4輛,完工程度50%.已知A產品的原材料單位耗用定額為6.4萬元,其中車身鋼材和油漆原材料單位耗用定額為0.8萬 元、底盤及內外飾等配套件等原材料單位耗用定額為5.6萬元。
1.按一般分配方法計算完工產品成本。根據上述資料計算如下:
待分配原材料費用:39.66萬元
分配標準:6+4×50%=8(輛)
分配率=39.66÷8=4.9575(萬元/輛)
A產品完工產品應負擔的料費=6×4.9575=29.745萬元
A產品在產品應負擔的料費=4×50%×4.9575=9.915萬元
A產品完工產品單位實際料費成本為4.9575萬元,相對原材料單位耗用定額節約22.54%.
2.結合公路客車生產企業實際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公路客車企業的生產是小批量、多品種,先生產一定數量的車身進行儲備,有了銷售訂單后,根據客戶對車身顏色及其他配置要求,再采購底盤,將涂裝完工的車身總成與底盤總成進行扣合連接,進入內外飾裝配。根據這種生產特點,計算完工產品成本:
①待分配車身鋼材和油漆原材料費用:6.24萬元
分配標準:6+4×50%=8(輛)
分配率=6.24÷8=0.78(萬元/輛)
A產品完工產品(車身)應負擔的料費=6×0.78=4.68萬元
A產品在產品(車身)應負擔的料費=4×50%×0.78=1.56萬元
②待分配底盤及內外飾等配套件等原材料費用為33.42萬元,全部計入A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
所以A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為38.10萬元,單位實際料費成本為6.35萬元,相對原材料單位耗用定額節約0.78%.
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完工產品成本是不同的,顯然第二種方法計算出來的完工產品成本更客觀更準確,更有利于成本管理。
三、如何做好成本核算工作
1.做好基礎管理工作。一是相關的原始記錄要真實可靠、內容完整、手續齊全、要素完備,如實動工時記錄、產量記錄、各種單據等。二是制定并不斷完善成本核算的管理辦法、標準。三是制定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定額。
2.成本核算工作信息化。成本核算是一項涉及面廣、數 據量大、核算過程復雜的工作,它需要產品的設計、制造、銷售和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數據。要實現成本核算的快捷和結果的準確,必須依靠信息化的支持。
3.配備專業技術人才。成本核算是一門專業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如何依據不同的產品組織形式、特點及工藝流程的不同來選擇合適的核算方法,如何選擇費用分配標準等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去分析、判斷、提出解決方案,只有具備相應專業技術的會計人員才能勝任。
總之,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成本核算方法的正確選擇是正確計算產品成本的前提條件,找不到快速準確地核算產品成本的方法,就失去了改進產品設計、降低成本的重要依據。要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關鍵是要了解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各個關鍵作業點,最合適的成本核算和管理體系就是最貼近企業生產流程,符合企業的生產特點。企業的生產特點也并非一成不變,所以成本核算體系也具有一定的可變性,關鍵是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實務要接受理論的指引,但要突破理論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