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改革社會管理制度的做了重大部署,習近平更是提出要把我國從網絡大國建設成為網絡強國。而除了網絡技術不斷精進外,對網絡社會的法治化規范也勢在必行。網絡募捐制度作為網絡社會管理制度,進行系統規范具有前沿性。隨著網絡的日趨發達,網絡募捐在不到幾年的時間以極其繁榮的狀態進入公眾視野,目前已經成為廣泛關注的熱點。所謂網絡募捐是指通過網絡這一媒介,募集捐款或物品。網絡募捐迅速崛起的背后有著多重的社會因素,其本身的有效性和缺失性也引起了廣泛討論。網絡募捐監管是網絡募捐這種新興募捐形式的存在并發展下去的保障,建立規范的募捐網站是一個可行方案。
一、網絡募捐現狀
網絡募捐的產生是公民的受幫助的權利的體現,我國憲法第四十五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國家發展為公民享受這些權利所需要的社會保險、社會救濟和醫療衛生事業?!蹦季杈W站的建立正是對我國公民權益的保障。
網絡募捐相較于傳統的募捐形式存在許多優點,如成本低、影響力大、參與主體廣泛、幫扶及時。但它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如立法上的缺失、發起人主體資格的模糊、募捐真實性的難以辨別、善款的使用不透明等。這些問題也是對其進行規范化研究的邏輯起點。其中最為根本和顯著的問題便是對網絡募捐監管的制度缺失。以目前來看,首先法律監管缺失,也缺乏監督評估機制。我國涉及慈善事業以及公益捐贈的法律法規總共有六部,分別是: 《紅十字會法》、《社團登記管理條例》、《企業所得稅法》、《公益事業捐贈法》、《基金會登記管理條例》以及《個人所得稅條例實施細則》。但是在這些法律中都未對網絡募捐有系統規定。個別地方立法機關根據本地慈善事業發展也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如 2011 年《湖南省募捐條例》、2012 年《上海市募捐條例》、2012 年《廣州市募捐條例》等,但是這些法規也只是對傳統募捐進行了相關規定,規范效果并不明顯。
網絡募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予以規范。其次,基于多種原因,網絡募捐秩序混亂。如網絡社會輿論易受干擾、募捐的民間評估機構利益傾向較大、公民個人監督力量薄弱等原因,社會監督難以保障。再次,自我監督匱乏。許多發起網絡募捐的主體資格模糊,真實性難辨。導致捐助主體認識混亂,繼而后續捐助無力或捐助糾紛產生,產生非常惡劣的社會效果。針對上述網絡募捐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監管對策、探索構建規范化網絡募捐制度,對實現依法治理網絡募捐監管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募捐網站構成要素、特征和組織結構
\\( 一\\) 募捐網站作為一種社會組織,應當具有以下構成要素
首先,組織目標。社會組織都有明確的目標性。明確的目標是組織的靈魂,是確定組織活動路線的基礎,也是衡量組織活動成效的標準。根據功能主義的觀點,募捐網站就是人們為了實現社會公益而組合起來的社會群體。所以募捐網站的組織目標應當是“保護人的尊嚴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慈善事業發展?!?/p>
其次,規章制度。社會組織的規章制度,是關于特定組織的性質、目標、任務、結構、組織原則、組織成員的權利與義務、組織活動規則等的規定。募捐網站自身構成的復雜性決定了組織規章制度的復雜程度。募捐網站的性質、目標、任務、結構、組織原則、組織成員的權利與義務、組織活動規則等應當通過規章制度來界定和規范。
再次,組織成員。實現社會組織的價值,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成員,但人們要加入這個社會組織,成為組織的成員,必須要有一定的進入程序或手續。募捐網站的組織成員應當包括: 內部成員和外部成員。內部成員是指網站內部的管理人員,外部成員是指致力于保障募捐網站運行的其他社會組織及個人。
最后,權威。也即一種合法化的權力。募捐網站通過合法的程序而形成、具有合理性的權威,即誠信度、公信力和美譽。
\\( 二\\) 特征
首先,慈善性: 促進我國慈善事業的良性運行。其次,自愿性: 成員參與都以自愿參與為原則。再次,目的性: 募捐網站建立以社會公益為目標。再次廣泛性: 募捐網站是向全社會提供服務的社會組織。最后,規范性: 募捐網站具有自己的規章制度。
\\( 三\\) 募捐網站的內部組織結構【1】
由圖 1 可以看出,內部組織結構合理是保障募捐網站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因此,政府組織應當在符合相關法制法規的基礎上,堅持支持、指導原則與從事慈善事業的非政府組織一起合作建立募捐網站這一網絡社會組織。政府組織與非政府組織作為募捐網站的建立機構應當以信任、托管原則設立網站的“決策部門”。決策部門的決定將通過“事務部門”執行?!氨O督部門”在受到網站權力機構的引導的基礎上監督決策部門和事務部門。由此,募捐網站建立了決策部門、事務部門、監督部門,分別行使組織的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
由圖 2 可以看出,事務部門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部門分工章程、運作規程、協作機制,做到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數據共用、職能互補、無縫對接。事務部門的下屬各部門: 人事部、對外聯絡部、網站管理技術部門、捐助物資管理部門、受捐人檔案管理部門、財務部門等各司其職,保障募捐網站的內部機構的正常運作、協調和管理。
三、募捐網站的運行
\\( 一\\) 募捐網站的運行模式
網絡募捐網站外部運行是其構建的關鍵,也是保障其可以成為獨立組織的條件。首先,主體包括募捐網站、受捐人、捐款人、網絡慈善審計部門。
其次,運行的流程。受捐人在募捐網站上發布求助信號,捐款人接收信號后自愿捐助。募捐網站由行政部門初步建立,但不負責其運行,整體運行具有獨立性。網站主要職能是公開捐助信息,并且保證捐款人提供信息的真實性。受理受捐人的求助信息,并將其規范化投放在網絡這個平臺上。
具體說來,受捐人首先向網站提供基本的募捐申請,并提供其真實的個人情況、受助理由及賬戶。同時必須提供受助規劃書\\( 規劃書包括捐助啟動資金低額,受助最高額等,保障受助金額的全面運用\\) 和最后的資金使用發票,接受社會監督。募捐網站在受到募捐人的募捐申請后,審核其真實性并規范受助計劃書。其后將募捐信息發布到網站之上。捐款人在看到募捐信息后自愿提供捐款并直接匯財務到受捐人提供的受捐渠道上。募捐申請書和受助規劃書必須備案于網絡慈善審計部門。整個過程遵守公開、自愿原則。
外部運行的組織保障: 主要包括后續執行部門對物資的使用到位的監督,項目運作是否公平、公開、公正,有質量的保障。后續執行部門對物資的使用是否到位,可以通過募捐網站的內部監管部門與外部審計組織相結合,通過社區組織提供的受益人使用資金的實際情況說明證明物質使用是否到位。通過政府機構對募捐網站的支持、指導和外部監督以及社會組織的監督來保障項目運作的公平、公開、公正。為了保障募捐網站的管理目的性、運行的公平性等,應當建立一個募捐網站和受益人以外的第三方的、具有相關資質和權威的社會組織對受益人的受助規劃書進行評估,所圖 3 所示:【3】
\\( 二\\) 募捐網站的公司化運行機制
前面已經對募捐網站的內外部構建進行了一個較為具體的闡述。通過募捐網站的內部管理,負責搜集、整理、匯總捐款和物資,收集、審核受捐人信息真實性,建立捐助人和受捐人之間的紐帶。在其內部通過在組織內部建立監管機制來對捐贈物資的使用情況、受捐人需求的實際情況進行監管。同時在募捐網站的外部,通過政府部門的和社會的輿論對募捐網站的運行進行監管,對于受捐人可以考慮通過受捐人所在的社區組織對其資金的使用情況的真實性進行監督。歸納起來說其運行機制是采用公司化管理制度,負責人責任制,組織內部自律與外部監督為主的保障監督體系。其管理機制、協調機制、治理機制都有應當具體的規定,值得進一步探索。當然行政性質的監委會是一個可信任的、有公信力的、緊密合作的“第三方機構”。
[ 參 考 文 獻 ]
[1]孟潔,李夢璇. 中國公益信托法律架構建設的探討[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2,14\\( 5\\) .
[2]伏蓉. 社會募捐善款余額的歸屬問題探析[J]. 知識經濟,2011\\( 5\\) .
[3][美]貝奇·布查特·阿德勒. 美國慈善法指南[M]. NPO 信息咨詢中心主譯.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
[4]宋偉,孫明姝. 慈善立法如何走出“停滯”困局 - 訪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鄭功成[J]. 學會,2011\\( 11\\) .
[5]威爾·金里卡. 當代政治哲學[M]. 劉萃譯. 上海: 上海三聯書店,2004: 34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