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反傾銷調查中成本會計探究
【前言 第一章】應對國外反傾銷的成本問題研究導論
【第二章】傾銷的相關概念及判定規則
【3.1 3.2】美國反傾銷中對成本調查的要求
【3.3】歐盟反傾銷中對成本調查的要求
【第四章】我國針對反傾銷訴訟的成本會計應對策略
【結論/參考文獻】出口企業反傾銷會計處理探析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三節 歐盟反傾銷中對成本調查的要求
歐盟是最早對我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調查并采取反傾銷措施的地區,歐盟的反傾銷程序涵蓋了反傾銷立案、開展具體調查、初裁、終裁、復審直至廢除措施的整個階段。在反傾銷調查過程中,歐盟反傾銷調查機構將會向被調查企業發出反傾銷調查問卷。通過調查問卷中提供的成本信息,就能夠推算涉案產品的正常價值。
一、正常價值的推算過程:
歐盟對正常價值的推算過程:(以調查問卷 F 部分的信息進行推算)在開展具體調查階段,歐盟要求被調查企業填寫反傾銷調查問卷。該問卷包括 SectionA、Section B、Section C、Section D、Section E、Section F、Section G、Section H、Section I 九個部分。其中 Section A 要求提供企業的一般信息;Section B 要求對產品進行描述;Section C 介紹的是運營統計;Section D 要求提供涉案產品對歐盟出口的信息;Section E 提供涉案產品國內的銷售情況;Section F 是成本資料部分;Section G 是許可-公正比較;Section H 要求提供電腦數據資料;Section I 要求復查清單。其中,要求提供涉案產品成本數據的部分是 Section F,這部分成本信息對于推算正常價值、確定傾銷與否至關重要,因此應由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或專門的財務分析師進行分析填寫。
在調查問卷的成本部分,歐盟側重于了解下文所述內容。
二、對財務會計體系和成本會計體系的調查要求
該部分主要分析國外反傾銷調查機構對財務會計體系和成本會計體系的調查要求,并對其目的進行分析。
由于各國依據的會計準則不同,其對會計核算的方法就會有所差異,因而成本計算的結果就會有所不同。我國現存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常常會使調查機構對我國企業的產品成本和會計資料不予認可,而拒絕使用中國企業本身的內銷價格或成本,而采用某個第三國的替代數據作為可比價格,使得之前的一切努力付諸東流。
1、對財務會計系統的調查
調查內容是:歐盟反傾銷調查機構要求應訴企業詳細描述其財務會計系統,并說明其適用的會計慣例是否符合國際普遍接受的會計準則,這些慣例應包括對涉案產品的成本計算有重大影響的所有慣例。包括以下項目:
(1)、與涉案產品相關的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折舊的方法、折舊率。
(2)、原材料、半成品和完工產品的期末存貨計價方法,如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等。
(3)、期末存貨減值的方法和沖銷的方法。
(4)、主要修理和維修費用的預提(5)、各個生產階段出現的廢品和次品的價值。
(6)、外匯交易而引起的實際收益或虧損,以及賬面的收益或虧損。
(7)、作為產品存貨成本組成部分的一般費用或利息支出資本化。
(8)、壞帳準備的計提方法。
(9)、加速折舊的方法。
(10)、計劃內或計劃外閑置設備支出或關閉生產線的支出。
(11)、關閉成本。
(12)、重組成本。
調查目的是會計政策差異問題。會計政策的差異直接影響到產品成本的計算。歐盟通過該部分的調查,以便了解我國的會計準則和會計政策情況,計算由于準則差異而對涉案成本造成的影響。
2、對影響成本計算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會計差錯更正的調查調查內容為要求被調查企業提供過去三年間會計方法變更的詳細資料,如變更的日期、原因、金額等等,并做出具體解釋。同時要求詳細描述本企業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的具體規定。
調查目的,對會計政策變更情況的調查以及對會計估計和會計差錯更正的規定的調查是為了了解會計政策、會計估計的變更以及會計差錯的更正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屬于濫用會計政策,會計政策變更的累計影響數是否得到準確計算等等。這些信息對涉案產品成本的計算也有一定影響。
三、對生產工序和生產成本的調查要求
該部分主要研究反傾銷調查機構對生產工序和生產成本的調查,分析其目的,并舉例說明。
(一)對生產工序和生產成本的調查及其目的分析
歐盟對被調查企業生產過程的了解與美國商務部大致相同。
1、對生產過程的調查
調查內容是要求被調查企業提供反映涉案產品生產過程的詳細流程圖,并描述涉案產品的詳細生產工序。
調查目的為通過繪制生產過程流程圖,并對圖中每一生產步驟進行解釋,歐盟對涉案產品的生產過程有了全面宏觀的了解,并能夠確定生產過程是否合乎同業規范,有無人為增加或刪減的情況,為下一步的成本計算奠定基礎。
2、對生產要素及生產設備情況的調查
調查內容為要求被調查企業提供生產過程中每一生產步驟投入的生產要素情況(如投入的原材料價值、耗用的人工和機器成本等等)以及生產設備的利用情況。
調查目的是考察涉案產品成本計算的正確性,有無轉移成本的現象。
3、對成本核算系統的調查
調查內容為詳細描述涉案產品成本核算所采用的成本計算系統,填寫最后一個會計年度以及調查期間涉案產品的生產成本表格。該表格包括直接制造成本(原材料、能源、直接人工成本、其他),間接制造成本(間接人工成本、間接能源、租金、折舊、維護和修理費用、生產過程中的庫存變化、其他),銷售和管理費用(保險費、運輸費、包裝費、研究開發費、廣告費、其他)。三者之和為生產總成本。
調查目的是為了確定成本的計算是否正確。歐盟對涉案產品成本的定義為:生產成本加上管理、銷售和一般費用,而我國在計算產品成本時通常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三項,個別企業可能會設置燃料動力、包裝、廢品損失等成本項目,但遠遠不能滿足反傾銷中涉案產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因而在訴訟中我國企業往往被認定為低于成本銷售。
(二)舉例說明成本核算內容在反傾銷訴訟中的應用
列舉 2002 年歐盟對寧波新海公司打火機的反傾銷17.
該案的程序為:2002 年 5 月 6 日,歐盟打火機生產商指控中國、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打火機低價傾銷,要求歐盟委員會啟動反傾銷程序,向以上地區出口到歐盟的打火機加征 150%的傾銷稅率。2002 年 7 月 8 日,歐盟挑選菲律賓為“替代國”來確定我出口產品的正常價值;2002 年 7 月 12 日,我們向歐盟上報抽樣調查表;2002 年 7 月 18日,我們正式上報歐盟申請市場經濟地位表調查問卷;2002 年 7 月 28 日,我們如期向歐盟上報了反傾銷調查問卷;2002 年 10 月 8 日傳來捷報,包括新海公司在內的中國 5 家公司申請的市場經濟地位全部獲得通過,這意味著新海將在隨后開展的反傾銷調查中占據有利地位。2002 年 11 月 20-22 日,歐盟官員來公司對上報的反傾銷調查問卷進行反傾銷核查。2002 年 11 月 20-22 日,歐盟官員來公司對上報的反傾銷調查問卷進行反傾銷核查。
該案的結果為:2003 年 7 月 15 日,新海收到反傾銷代理人--布魯塞爾 VBB 律師事務所發來的傳真,正式通知該企業,由于歐洲打火機生產商聯盟的撤訴,歐盟已撤消了對中國打火機反傾銷案的調查。至此,歷時一年多的新海公司應訴歐盟打火機反傾銷一案終于塵埃落定--新海公司勝訴!
該案的啟示:
1、填報調查問卷的數據確保真實、準確,有據可查,現場核查分工明確、口徑一致。核查官員現場核查完全是根據企業所填報的問卷進行的,這就要求企業在填報問卷時必須確保真實、準確,有據可查。
2、調查期間的成本核查是關鍵中的關鍵點,也是本次案件獲勝的關鍵。在這場長達半年之久的反傾銷準備工作中,成本核算是工作量最大、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塊。按國內財務制度對生產成本的核算僅僅要求細分為料、工、費三項,而歐盟調查問卷要求該企業增列到 20 多項,僅僅原材料采購清單一項達到 3226 行,數據包括:購買日期、分廠、憑證號碼、產品名稱、原產地、類別、單位、數量、金額、進口關稅、運輸條件等 15 欄,包括了多項間接費用,若打印出來有 100 余頁。該企業嚴格按國際慣例要求準備好所有的有可能核查到的數據,不斷改進以財務管理為中心的各項內部管理,使企業的成本會計核算體系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