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標準成本法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的應用
【第一章】制造公司成本控制優化研究緒論
【第二章】標準成本法相關理論概述
【3.1 3.2】G公司成本控制的現狀
【3.3 - 3.5】G公司成本控制效果與存在的問題
【第四章】基于標準成本法的G公司成本控制體系的構建
【第五章】G公司成本控制體系實施應用和保障措施
【結論/參考文獻】制造企業標準成本法運用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基于標準成本法的G公司成本控制體系實施應用和保障措施
建立基于標準成本法成本控制體系,能夠通過對差異的分析,即時發現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解決也提供了相應的思路,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并通過績效考核,能夠調動全體員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動性,為公司成本控制打下來良好的基礎。要保證該體系在G公司的有效實施,不僅要使公司從管理層、組織層到執行層都認識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更要在完善相關制度、明確責任劃分、加強核算信息收集與溝通、落實績效考核等多個方面進行改進,才能將標準成本制度運用到實踐中去。
5.1 標準成本法的實施。
5.1.1 標準成本法的實施原則。
標準成本法在 G 公司順利實施,必須根據 G 公司的具體生產經營狀況開展,其在實施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維護穩定的企業環境。
隨著市場環境及需求的不斷變化,公司經營處于復雜多變的狀態,產品生產和經營模式都會隨之發生變化。而標準成本法的有效實施要求企業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之中,故 G 公司應維護一個相對穩定的企業環境。
(2)維持產品種類相對穩定。
標準成本法的實施更適合于少品種、大批量生產的產品,不適合多元化、差異化的經營戰略。同時,標準成本的制訂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并需要實際生產數據作為依據,只有維持產品種類相對穩定,標準成本法的實施才具有現實意義。
(3)加強物料清單規范管理。
物料清單作為產品生產的基礎,必須在產品改進與成本穩定之間需找一個平衡點,進行規范化管理。頻繁的零星性能改進,令產品成本不停波動,成本變化難以分析,標準成本法也就是去了意義。故產品改進應階段化、程序化,在物料清單改進上嚴格程序控制、嚴格審核。
(4)避免復雜化差異項目的設定。
差異項目設定應符合公司成本控制的需求。過多的差異項目設定會導致成本控制的可執行性變差,也會使得造成差異的原因難以分辨。
(5)排除采購價格造成的差異。
應加強材料采購監控、形成控制框架,由專門的崗位進行批準,使價格波動在一個可控的范圍內。當材料成本變動幅度較大時,應更改標準成本。材料采購價格所造成的差異,不應作為采購人員的考核標準。
5.1.2 標準成本法的實施流程。
(1)制訂單位產品標準成本。
標準成本的制訂是標準成本制度的基礎。G 公司對于標準成本的制訂應集合采購、財務、人事、研發、生產等多個相關部門共同制訂標準成本,應從產品設計、材料采購、人工成本、生產工藝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成本標準的準確性不僅影響整個體系的可執行性,也對差異的分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匯總計算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的匯總計算依賴于生產廠點各明細賬輔助賬的登記。車間應配置專門成本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并及時傳遞至財務部門進行成本核算。數據信息包括生產產品品種、規格型號,各產品耗用的原材料數量、原材料標準成本,完工產成品產量、完工產成品標準成本、在產品產量、在產品標準成本等信息。
(3)計算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差異。
G 公司對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計算主要由財務部門完成,財務人員對各項差異進行計算、列表反饋。
(4)分析成本差異發生的原因并進行績效考核。
針對產生的差異,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在進行成本差異分析時,應先區分成本中心、劃分責任范圍。對標準成本控制效果進行衡量、考核是標準成本制度體系必不可少的環節,是促進制度真正發揮作用、不斷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5.2 標準成本法在G公司成本控制中的應用。
根據上文中的實施流程,現選擇其兩大制造板塊的材料費用進行對比分析,該費用具有代表性,可以對標準成本控制體系效果分析提供確實依據。由于產品產量有生產指標確定,不存在差異性。故選取2014年度的產品單位材料費用作為對比數據。
化工產品材料費用對比情況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我們可以發現,除GJ-G產品以外,其他四項產品的實際材料費用與標準材料費用進行對比后發現,其差異率均在5%以內。根據資料分析,這四項的差異為材料采購差異,其差異的負責部門應為物資貿易部,經過市場調研發現,該差異屬于正常的材料市場價格波動,故不對其差異進行績效考核。
GJ-G的差異率達到23.28%,經過調查發現,該產品材料費用差異為配方差異,即在2015年度,該產品生產工藝發生較大改革。該產品2015年度預計產量在400噸,則在實行標準成本制度后,將為公司材料成本降低70.58萬元。該差異的負責部門為生產技術及安全部門,應對其部門的年度考核作為加分項,進行績效考核。該項考核有利于促進公司新工藝的研發和技術改進。
從表中可以看到,機加工產品的四項扶正器產品,實際材料費用均高于標準材料成本,進行市場調研發現,扶正器的主要材料尼龍管的采購價格高于市場平均價格。調查后發現,在進行該項材料的采購時,因未進行詳盡的市場調研,采購時沒有具有可參考的數據,導致采購價格偏大。其差異的負責部門為物資貿易部門,則應將該事宜作為減分項,對物資貿易部進行績效考核,對采購部門的工作進行評價監督。在實行標準成本制度體系后,對該項差異進行解決,2015年度該項材料費用應降低80萬元以上。
環形鋼板和大小蓋帽的實際成本低于標準成本。在對廠點進行實地考察后發現,這幾項產品材料費用的降低主要歸功于廠點殘次品數量的下降。說明工人操作水平進一步提高,對有效進行成本控制做出了積極貢獻。應將其作為加分項,對工具廠點進行績效考核,以鼓勵廠點職工,有效提高全員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在建立標準成本控制體系后,公司將有效解決公司成本控制中體系不完整、信息歸集不完善、責任部門難以確認、缺乏績效考核等現實問題。能夠通過對差異的分析,即時發現公司成本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的解決也提供了相應的思路,為公司經營決策提供了有效的信息。并通過績效考核,能夠調動全體員工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主動性,為公司成本控制打下來良好的基礎。
5.3 標準成本控制體系有效實施的保障措施。
從G公司目前的情況看,實施標準成本法還存在一些困難,主要表現在公司的信息化管理不足、標準成本制度的宣貫不到位以及缺乏專業性人員。有必要從以下方面入手,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標準成本的實施應用。
5.3.1 健全規章制度,完善成本控制體系。
完善制度體系,注重多方融合?,F全面的成本控制,并不是單一的標準化成本之地就可以完成的,還需要許多相關制度的相互完善、相輔相成。這些制度不僅包括與成本直接相關的預算制度、成本費用核算制度等成本相關制度,還包括人、物、料消耗的相關所有制度。例如物資采購制度、固定資產投資制度及職工薪酬、資金授權管理制度。
生產管理、科研開發、質量管理等相關制度也與成本控制密切相關。
加強合同管理,規范工作流程。G公司聘有長期的法律顧問,對公司日常業務進行法律指導。對于不同的業務類型也有不同的合同樣本,但由于公司業務項目種類較多,當具體到每一個項目,應更具有針對性和特點。比如在材料采購中,材料在運輸中出現的問題由誰來承擔,貨物丟失、損壞應由誰來承擔責任,或者由于運輸延誤影響生產所造成的損失由誰承擔。
同時對于各工作崗位職責、崗位流程應有明確的規范。標準化的工作流程為標準化成本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并且是過程控制的標桿,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比如材料的出入庫制度,采購員、材料保管員、領料員以及主管領導必須明確自己的職責,按照材料的出入庫流程明確自己的行為,否則,難以對材料成本進行準確的記錄,在核算成本時就會出現較大的偏差。
細化財務核算,完善標準成本。G公司應按產品規格型號進行產品成本核算,以得出各產品實際成本,并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以判斷標準成本制訂的合理性,以不斷完善標準成本制度體系。公司上文中直接材料成本的數量標準,制訂過程完全依賴生產、技術相關人員主觀或經驗判斷,量化是否合理,是否能達到節約成本、促進生產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尚未可知。只有在有真實歷史單位成本的基礎上試行一段時間才可知。
5.3.2 成本控制全過程化,成本意識全員化。
加強過程控制,樹立全員成本意識。前文中提到過,成本控制并不是只依靠財務人員就能達到預期目標。業務流程末端人員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關鍵,比如采購人員、一線生產工人等。每一名職工的成本控制的積極性對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十分重要,應加強成本控制意識的普及,使每一個職位、每一個崗位都應具有深刻的成本控制意識。
并且在原始數據的記錄上,財務人員一般難以獲得一線數據,這些基礎數據的收集和記錄主要依靠廠點一線員工,這些崗位人員及時、準確進行數據的反饋,財務人員才能對成本數據做進一步的分析,構成較為完整的成本控制體系。
加強預算管理,規范預算執行。G公司原有預算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對成本控制起到了效果,但由于部分費用雖然細化到了各部門、各廠點,但是在時間的節點上沒有進行預算,導致預算缺乏過程控制,年底結算時發現超出預算卻難以進行解決。并且可能存在導致各部門和廠點突擊花費的漏洞存在。
故公司在成本預算時應將預算進一步細分到月、季度,有效實施過程監督,在過程中出現預算不足或超出預算的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及時發現,并作出相應調整,以達到成本預算的有效性最大化。
5.3.3 細化成本數據,加強信息流通。
設立輔助臺賬,建立明細報表。G公司之前在成本核算上,廠點主要成本記錄為材料原材料的出入庫管理,并建立了流水賬和明細賬,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系統,但在其他費用的記錄上,主要依靠的是財務人員的會計系統記錄。這樣,廠點對自己發生的成本費用并沒有概念,只是簡單的完成費用報銷的工作,對于月度、年度發生的成本沒有記錄,就更談不上進行成本控制了。
故在新的標準化成本體系中,G公司應要求廠點對發生的所有費用均進行記錄、歸集,比如水、電費,物業管理費、研究開發費、運輸費、維護及修理費、辦公費、差旅費、會議費、低值易耗攤銷、車輛管理費、勞動保護費等多項費用。像固定資產折舊、廠房租賃費攤銷等費用仍由總賬會計直接進行歸集。
加強數據信息管理,促進信息流通和共享。G公司在成本控制上應加強相關信息的收集和記錄,并促進信息流動和共享。G公司之前的歷史數據缺乏完整性,在新系統的建立中難以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信息,例如:產品生產的有效工時,產品生產所耗水、電費用等。
并且公司在之前的成本費用分析中信息流通及共享不足,例如生產部門主要統計產品生產及發出的數量,而綜合部門更為關心人工薪酬,財務部門則更關心各項成本費用的耗費。由于時間節點不一致,而導致了數據之間沒有對應的關系,無法形成有效的整體數據對比和數據分析。
故公司應強化生產過程信息記錄,廠點應配置專門統計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并及時傳遞至財務部門進行成本核算。數據信息包括生產產品品種、規格型號,各產品耗用的原材料數量、原材料標準成本、生產工時,完工產成品產量、完工產成品標準成本、在產品產量、在產品標準成本等信息。
G公司應加強各項基礎數據的收集和完善,統一時間節點,加快數據傳遞的速度。
并在數據提供時,爭取做到完整、及時、準確,加強數據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5.3.4 進一步探討工人工資政策的改革。
G公司的直接人工薪酬與生產量無線性關系,建議考慮在不影響工人薪酬水平的情況下,改革工人工資政策,使得成本控制能夠進一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