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微企業會計誠信問題與對策
內容提要:會計信息質量問題一直被社會所關注。會計誠信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基本條件,是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保證。本文探討小微企業會計誠信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圖搞好會計工作,讓會計信息地更好服務于企業和社會。
關鍵詞:小微企業;會計誠信;會計信息;問題;對策
近年來小微企業發展迅速,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工信部數據表明,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國小微企業數量已達到6666多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5%以上。流通領域小微企業占零售網點的90%以上。50%的稅收、60%的國內生產總值、70%的發明專利、80%的就業崗位,都是由小微企業提供的。
社會經濟的活躍與會計的關系密不可分,經濟的發展會促進會計工作不斷完善。會計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對外提供經濟信息的任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暴露出小微企業管理者對會計工作認識上的偏差,會計信息質量問題很多。市場經濟不是無規無矩,誠信是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是市場經濟有序發展的基礎。會計信息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數據來源,是各級行政管理部門掌握經濟運行狀態,進行預測、決策的重要依據。處理好小微企業會計誠信問題,是會計工作的新課題,同時能夠提高小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規范財務行為,確保小微企業的穩定性,使國民經濟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
一、小微企業會計誠信存在的問題
會計誠信就是在會計工作中誠實守信,講求會計職業道德,嚴格按照會計準則進行核算,提供反映本企業經營狀況的信息資料。會計誠信不只是會計人員的個人行為,也包括企業行為。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由于一些配套法律、法規的滯后,使得一些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問題未能得到及時處理。會計領域同樣受到影響,會計信息虛假,會計舞弊,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1.會計工作大環境影響會計誠信。小微企業會計人員不夠穩定,流動性大,同時存在大量兼職會計人員情況。人員招聘時,往往要求熟悉稅法和會計核算技巧,很少過問會計誠信問題。財務會計人員在工作中,需要承受社會大環境影響,以及來自企業管理層的意志和態度。少數小微企業管理者出于企業業績和個人利益的考慮,指使會計人員做假賬,提供虛假經營信息。如果不聽從指令,將面臨下崗的危險,會計人員的權益得不到保障。
2.會計法規規章落實不到位影響會計誠信。實際會計工作中,會計的法律規范很多,對不同的違法、違紀情形都有明確的處罰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第六章第四十三條規定,偽造、變造會計憑證、會計賬簿,編制虛假財務會計報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構成犯罪的,除予以通報外,可以對單位處以五千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相關責任人處以三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款,等等。實際工作中被追究責任和被處罰的很少。各單位都制定會計核算制度、規章,懸掛在墻上,但一些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很少得到落實。
3.會計工作過程混亂影響會計誠信。會計工作不同于其他經濟管理活動,是采用特定方法和程序,對各單位經濟活動進行核算和監督,提供會計信息,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會計工作系統性、邏輯性極強,從會計憑證的審核填制、會計賬簿的登記,最后到會計報表的編制,都有嚴格的規范和程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給整個會計工作帶來影響。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特點,造成會計核算不規范,不能及時取得票據、編制記賬憑證和登記賬簿,不能及時對賬結賬。一些行政管理部門需要數據時,隨意編造,查無實據。
4.會計從業人員素質不高影響會計誠信。提高會計工作水平,提高會計誠信度,會計從業人員素質是一個重要方面。會計信息是會計工作的最終成果,從小微企業實際情況出發選擇會計處理方法,并保持會計核算方法的相對穩定,是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先決條件。在小微企業中,代賬、兼職會計人員很普遍。從業人員來歷復雜,業務素質和職業道德各異,工作中不按照會計工作流程進行會計核算,手續不完善,采集數據隨意性大,工作責任心、責任感不強。
二、解決小微企業會計誠信問題的對策
企業以真實會計信息為依據的決策,才能符合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才能正確引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促進企業的發展。同樣,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提高會計誠信水平,需要快速推進,加緊落實。
1.
建立良好的社會輿論氛圍。建立良好的誠信社會環境,讓誠信觀念蔚然成風。政府聯合職能部門擔當起會計誠信監管責任,避免小微企業會計信息舞弊獲得經濟利益。要獎勵誠信、務實,堅持原則和制度的會計人員,及時發現和處理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行為,讓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誤導工商、稅務、投資者、債權人的企業暴露在人們面前。提高虛假會計信息的懲罰力度,使造假者付出沉重代價,失去再次造假的僥幸心理。
2.抓好會計法規制度的落實。好的法規制度不落實不執行,就成為一紙空文。除了小微企業自身加強法規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外,協調好審計、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工作,發現問題相互通報,及時公布處理結果,該批評的批評,該處罰的處罰。消除各部門之間的壁壘,杜絕個別小微企業從經濟利益出發,不同報送對象報送不同會計信息的情況。推行會計誠信等級制度,制定一些獎勵或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的誠信建設。
3.完善會計核算工作。完善小微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嚴格按照會計核算程序處理日常業務。做好出納與會計的崗位分工,票據的審核、保管都需要會計人員完成,不能相互替代。根據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及時登記各類賬簿,在進行賬證核對、賬賬核對、賬實核對的基礎上,及時編報財務會計報告,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實準確的數據。同時推廣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會計信息的監管職能,指導、督促小微企業改進日常的會計核算工作,糾正財務報告的不實之處。注冊會計師對企業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負有連帶責任。
4.提高會計人員素質。企業是最基本的經濟單位,是會計信息的來源地。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力量的小微企業,是會計誠信監管的重點。小微企業的經營管理者需要有長遠意識,改變小微企業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的現狀,對財會人員應該及時培訓和學習深造,提高業務素質。同時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職業道德水平,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及時淘汰不合格會計人員,保障會計工作質量。
總之,小微企業要加強會計機構建設,不能讓會計從業人員總是處于臨時拼湊狀態。搞好小微企業的會計工作,無疑會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提高企業競爭力。小微企業興衰有如大浪淘沙,變幻莫測。要改變小微企業的短期經營行為帶來的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低下,只注重經濟利益,忽視自身建設和社會效益的情況,或者夸大經營業績,隱瞞經營成果,盲目浮躁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