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 "在西方,誠信思想的發展與中國傳統有所不同,西方的思想大多都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的,容易被人們接受,更接近現代社會的需要。西方早期的誠信倫理規范主要體現在宗教里,體現了宗法一體,如"行事誠實的,為上帝所喜悅。 "后來,由于市場經濟的產生,市場經濟更多的被看作是"契約經濟"、"信用經濟".誠信在社會契約論者那里,更多的被理解為兌現承諾和履行約定的道德規范。守約是人固有的狀態和規律早就被社會契約論的先行者格勞修斯所肯定,強調人們既然訂立了契約就要去遵守它,它就產生了道德的約束力,"有約必踐,有害必償,有罪必罰。 "再后來誠信原則逐步由道德規范上升為一種法律原則,并隨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形成和發展而逐步完善?;舨妓拱咽丶s放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把守約的行為當做正義的源頭,認為正義來自于契約,不訂立契約就談不上正義,把不遵守契約的行為看做是不正義的。接下來,洛克在接受前人思想的基礎上,從正反兩方面論述了兌現承諾,履行約定的問題,他認為統治集團按契約治理國家,人們就要順從,不按契約治理國家,人們可以用暴力的方法推翻。用契約的方式來組建一個政府,美國思想家潘恩在洛克思想基礎上,進一步認為:人們以契約的方式,把自己的權力托付給政府,希望政府為人民謀福利,而不是為某個個人謀私利,人民可以在政府違反契約時,收回自己的權力。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誠信作為一個古老的道德倫理原則,我們必須加以重新的認識和詮釋,才能更適應這個時代人們的需要。中國傳統的誠信思想和西方傳統的誠信思想都有其合理的部分,也有其不合理的部分,我們應借鑒其合理的部分,建立適合現代社會需要新的誠信思想。在"近現代市場社會,誠信以契約為基本特征。在這樣的社會,商品交換的誠信只能依靠契約與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開。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誠信規范從潛意識形態發展為顯意識形態,并且日趨明朗和具體,成為調節社會關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準則。 "因此,講誠信在當今中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首先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人做人做事應該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規范,我們首先要做到對自己真實,然后在人際交往中以真誠的言行來對待他人,讓誠信變成一種內在的道德品格。其次,我們尤其在對待契約、道德規則和法律時更要講誠信,否則它們就是一紙空文,毫無意義可言。 因為在法律中包含誠信,道德中更包含誠信,新的誠信概念已經超越傳統的誠信概念,成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基石,是社會道德規范的支柱。 我們在借鑒中西思想家關于誠信思想觀點的基礎上,結合當今人類在實踐中賦予給誠信的新內涵,筆者認為,誠信的實質內容是把"誠"與"信"有機的結合起來。誠是人固有的狀態和規律,是表里如一的意思即不欺騙自己,不欺騙他人,想什么就說什么,說什么就做什么,在本質上是一種內在的統一,是想、說、做的內在統一性。信,在狹義上僅指守信,在廣義上具有相信、 信賴、信托、信用等四層含義。相信就是指一個主體通過對另一個主體誠心、誠言、誠行的考察 ,對主體道德品格的基本認可和肯定。這時,在沒有發生任何意義上的利益聯系之前,一個主體對另一主體僅僅是一種主觀判斷。信賴,則是一個主體在相信的基礎上對另一個主體進一步發生的利益相關的肯定性心理趨向。簡而言之,所謂信賴,就是一個主體對另一個主體以一定利益為基礎的相信、依賴和期望的綜合表現。這時的一個主體對另一個主體已經作出了可以維護及發展自己某種權益的主觀判斷。信托則是在信賴的基礎上,一個主體實際地把自己的某些權益托付給另一個主體,讓另一個主體代表他來保管和使用。很明顯,到此時,這兩個主體的關系已經發生了質的飛躍,不光是從思想上相信,已經從行為上也表現出了相信。假如相信、信托、信賴是從態度上對另一主體的相信,那么信用就是另一主體對一個主體態度上的一種表示。它是一個主體驗證另一主體是否值得自己相信、信賴和信托,另一主體也可因此得到更多的肯定,將有更多的人相信于他,信賴于他,信托于他,擁有了一種無形資產,將會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二)誠信的倫理特點。 誠信的倫理特點,筆者認為可以歸納成以下幾點: 1、"誠"與"信"是兩個相通的德目。 "誠"與"信"聯結成一個詞--"誠信".盡管現代人已經廣泛使用誠信這個詞,并且不在基于"誠"的本體論意義,而是從規范層面取其誠實守信的基本意義,但是,作為嚴格的道德概念的"誠信",應該是"誠"與"信"的有機結合。誠是信的基礎,信是誠的外在表現形式,誠信是誠實和守信的統一。對現代人而言,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在社會上創造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做一個誠實的人是非常重要的。而守信則更注重向別人兌現自己的承諾,在實踐中為了讓人們互相守信,人們訂立了許多道德規范和規則,是誠實的外在表現。 誠實與守信聯結成一體,成為人們行為的道德規范,成為誠實和守信的統一體。
【題目】會計職業道德中誠信缺失探究
【導論】會計行業中誠信問題研究導論
【1.1】誠信的倫理內涵及其理論特點
【1.2 1.3】誠信在會計職業道德中的核心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會計誠信缺失的原因及其危害
【第三章】解決會計職業道德中誠信問題的途徑
【結語/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