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十八大五中全會的圓滿閉幕,"反腐"這一議題也逐步引入社會綱程,治理腐敗不僅僅是黨和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的關鍵手段,同時也是保障民生的必然要求。在治理腐敗合作體系中,審計機關扮演了"偵察兵"和"主導者"的角色,在預防、揭示、監督、懲治腐敗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明確國家審計在治理腐敗合作體系中的定位,搞清其在治理腐敗工作中發揮的功用十分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我國國家審計機關在治理腐敗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實際上依然存在種種問題。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和歷史分析法對我國國家審計機關治理腐敗的歷史進程進行分析,同時結合新時期審計工作特點,對現今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中外在環境、審計主體、成果運用方面存在的問題予以具體表述,以期為我國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提出合理有效的對策建議。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本文運用比較分析法,針對我國審計工作中呈現的種種問題,結合時代特點和我國國情,就澳大利亞在審計方法、法律制度、業務內容、審計體制等方面的工作成果進行經驗總結,為我國審計治理腐敗工作提供良好借鑒。
本文秉承"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研究思路,前四章的主要目的是發現并分析問題,第五章和第六章則對"解決問題"展開說明。就上述問題的解決方法,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別通過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予以論述。就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運行機制而言,其主要由四部分構成,分別包括委托機制、執行機制、信息傳遞機制和成果運用機制,這四者對審計委托關系、計劃制定、力量安排、信息傳遞、公告存檔等環節進行了合理設定,其明確了審計治理腐敗的職能,提升了審計工作效率;就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保障機制而言,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分別包括國家審計體制改革和治理腐敗制度體系建立,保障機制使得審計反腐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根本上懲防腐敗,促進了審計成果的有效落實。
最后,本文針對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問題作出了總結,以構建國家審計治理腐敗運行機制的理論框架和設計國家審計治理腐敗保障機制為改進意見,分析了研究的局限與不足,提出了關于后續研究的幾點設想。
關鍵詞:審計;腐??;運行機制;委托機制
目錄
摘要
第 1 章 緒論
1.1 選題背景及意義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義
1.2 研究綜述
1.2.1 腐敗及其治理的相關文獻
1.2.2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相關文獻
1.2.3 文獻評述
1.3 研究內容及方法
1.3.1 研究內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及框架
1.5 創新點
第 2 章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理論分析
2.1 相關概念界定
2.1.1 腐敗
2.1.2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
2.2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理論基礎
2.2.1 基于委托代理理論的分析
2.2.2 基于免疫系統理論的分析
2.3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必要性分析
2.4 國家審計在治理腐敗體系中的定位與作用
2.4.1 國家審計在治理腐敗體系中的定位
2.4.2 國家審計在治理腐敗體系中的作用
章末小結
第 3 章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概況及問題
3.1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概況
3.1.1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歷史發展
3.1.2 新時期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特點
3.1.3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規律性總結
3.2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工作存在的問題
3.2.1 外在環境存在的問題
3.2.2 審計主體存在的問題
3.2.3 成果運用存在的問題
章末小結
第 4 章 澳大利亞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特點及啟示
4.1 澳大利亞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特點
4.1.1IT 審計迅速發展
4.1.2 審計制度較為健全
4.1.3 審計模式獨立性較高
4.1.4 績效審計工作內容明確
4.2 啟示
章末小結
第 5 章 我國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運行機制
5.1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委托機制
5.1.1 國家審計委托關系的構建
5.1.2 國家審計委托權的安排
5.2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執行機制
5.2.1 國家審計計劃制定
5.2.2 國家審計力量安排
5.2.3 國家審計方式選擇
5.2.4 國家審計重點確定
5.2.5 國家審計工作程序
5.3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信息傳遞機制
5.3.1 國家審計信息傳遞載體
5.3.2 國家審計信息傳遞過程
5.3.3 國家審計信息傳遞渠道
5.4 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成果運用機制
5.4.1 國家審計結果公告制度
5.4.2 國家審計結果存檔制度
章末小結
第 6 章 我國國家審計治理腐敗的保障機制
6.1 改進國家審計體制
6.1.1 審計模式的選擇
6.1.2 由行政型向立法型審計模式的轉換
6.2 完善國家審計治理腐敗制度體系
6.2.1 加快制定國家審計治理腐敗規范體系
6.2.2 加強國家審計治理腐敗評價體系的研究與開發
6.2.3 建立健全國家審計問責制度
6.2.4 建立腐敗治理監督合作機制
章末小結
第 7 章 結論
7.1 主要研究結論
7.2 研究的局限與不足
7.3 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