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化,績效審計已經成為政府審計的發展方向。但從實際審計工作情況來看,開展績效審計過程中遇到種種難題,其中最大的難題在于缺少一套合適的績效審計評價指標。為保證我國績效審計的順利開展,構建具有指導意義的評價指標體系是當前績效審計研究的重點。
一、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綜述
目前,我國政府績效審計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尚處于探索之中,對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引起國內學者廣泛的關注和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以政府為總體作為評價對象的指標體系和以具體項目作為評價對象的指標體系研究。
以政府總體作為評價對象的指標體系研究中包括:瞿新生,沈翠玲(2004)將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兩部分,兩部分指標在體系中各占 50%的權重。定性指標主要由領導者基本素質、服務滿意度、基礎管理水平和發展創新能力等指標構成;定量指標由發展能力狀況、資產營運狀況和財產效益狀況構成。常印懷(2005)將審計內容分為管理經營行為與管理經營效果兩方面,管理經營行為又細分為資金籌集、資金使用、財務管理、投資決策、項目建設及項目運營六個方面;管理經營效果則細分為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三個方面,在這九個方面的基礎上構建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以具體項目作為評價對象的指標體系研究中包括:雷老閑(2008)將平衡計分卡方法運用于公共工程的績效審計評價研究,將評價指標體系歸整為平衡計分卡的顧客、財務、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等四個維度 73 個衡量指標。錢永祥(2006)將政府投資項目的效益審計評價指標分為:反映交付使用前項目管理水平的指標和反映交付使用后項目產出效益指標。反映交付使用前項目管理水平的指標又細分為資金籌集、資金使用、投資決策、建設管理等指標。反映交付使用后項目產出效益指標細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等指標。
二、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原則
政府績效審計的審計內容十分廣泛,在設計評價指標時應該遵循一定的原則,從而使各評價指標相互獨立、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
1.可靠性??煽啃允侵冈谙嗤沫h境和條件下,不同的審計人員用同樣的評價指標,能夠得出同樣的結論。
2.相關性。相關性是指評價指標體系應能夠反映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評價結論應與使用者的需求密切相關。
3.代表性。代表性是指評價標準體系能夠涵蓋被審計單位或項目的整體特征、目的和宗旨,尤其是在特定的環境和條件下,要涵蓋績效的所有重要事項和方面。
4.可比性??杀刃允侵冈谙嗤蝾愃频谋辉u價事項之間,在不同的審計年度期間,應用的標準應該是一致的,具有可比性。
5.可獲得性??色@得性是指在制定績效評價標準時要考慮成本效益原則,要求績效評價標準指標能夠以可接受的成本獲得。
6.可操作性??刹僮餍灾饕侵冈u價標準必須簡明、具體,便于審計人員實際操作使用。
7.靈活性。靈活性是指績效審計評價標準體系要與審計目標和審計環境相適應,不能生搬硬套。
三、構建我國政府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政府績效審計的對象是復雜的財政支出及其相關的經濟社會活動,因此要制定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審計人員直接套用現成的指標實施績效審計。但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統一的思路框架,列出幾個大的評價方向到具體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再根據需要設置相關的分解指標。
本文在借鑒國家人事部設計的各級地方政府的績效指標體系和財政部等四部委印發的《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規則》、《國有資本金績效評價操作細則》以及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審計對象的不同,分別提出相關的績效審計的指標。
(一)各類行政事業單位評價指標
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執行單位預算會計制度,不存在成本核算和資金周轉等問題,因而審計中應著重分析(如表 1 所示):
1.資源的耗費和使用指標。資源的耗費和使用即財政資金的投入和使用情況,可以從財力、物力、人力三個角度進行評價。
財力:財政每年撥款多少,預算內、外收支各占多少;在公用經費支出結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浪費;在事業費和專項經費使用中,是否按規定??顚S?,使用效果預期與結果;在預算外資金收支中,預算數和執行數是否相符,收入和支出是否合法、合規,分配是否恰當等。
物力:所用固定資產總量及其效率,正常的耗費等等
人力:在行政管理費用中,人員經費和公用經費的比重怎樣,人均經費水平與實際開支水平比較,人員的工作效率及與同業先進水平比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