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審計失敗的定義。
注冊會計師是獨立于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之外的第三人,接受所有者的委托,對管理者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審計。這種制度在理論上是合理的,解決了由于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而帶來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矛盾,也促進了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這種制度也存在失靈的現象,這就是審計失敗。注冊會計師統一考試輔導教材《審計》中給出的審計失敗的定義是:由于注冊會計師沒有遵守審計準則的要求而發表了錯誤的審計意見。
近些年來,資本市場上的重大事件幾乎都與審計失敗有關。
審計失敗的直接后果是降低了信息使用者對審計報告的信任程度,對資本市場造成了惡劣影響,因此有必要對審計失敗問題在理論上進行探討。
2 我國審計市場的現狀。
目前,我國審計質量總體水平比較低,出現了一系列由于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相互串通舞弊出具虛假審計報告欺騙社會公眾的案件,例如轟動一時的"銀廣夏事件",曾因其驕人的業績和誘人的前景而被稱為"中國第一藍籌股"的銀廣夏在2001年被曝光虛構財務報表,銀廣夏帝國瞬間分崩離析。
因涉及銀廣夏利潤造假案,深圳中天勤這家審計最多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會計師事務所解體。這也暴露出我國獨立審計質量低下的事實。
審計署針對具有上市公司審計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業務質量檢查結果也表明目前的審計質量不容樂觀,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公告曝光了部分存在問題的會計師事務所,其中德勤華永以及信永中和等知名會計師事務所赫然在列。
3 審計失敗原因探討。
(一)法律和監管環境不完善。
為了明確注冊會計師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我國先后出臺了《證券法》、《公司法》、《注冊會計師法》等法律。
這些法律雖然都對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的法律責任有所涉及,但是由于立法時間、側重點不同,這些法律之間就存在相互沖突的地方,阻礙了審計失敗時對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法律責任的追究。
監管方面,我國目前針對注冊會計師以外部監管為主,有證監會、審計署、財政部三個監管部門。由于監管部門之間權責分工不明確,使得不同監管部門對事務所進行監督的標準不一,造成了監管市場混亂的現象,也使會計師事務所感到無所適從,達不到預期的監管效果。
(二)事務所自身管理不當。
與國外相比,注冊會計師行業在我國恢復的時間尚短,加上我國法律和監管環境的不完善,使得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成本較低,受利益的驅使,事務所主動控制風險的意識較弱。
有些事務所為了增加收入,在承接業務時根本沒有按照審計準則的規定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盲目的承接業務,為審計失敗埋下了伏筆;另外,為了拉攏客戶,事務所不合理的降低審計費用,審計收費的降低使得事務所為節約審計成本省略一些必要的審計程序,嚴重影響了執業質量。如果不完善事務所的內部管理制度,加強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審計失敗的情況必然層出不窮。
(三)注冊會計師缺乏獨立性和專業勝任能力。
獨立性原則要求注冊會計師免于利益沖突,保持正直與客觀的執業態度。在一定程度上,注冊會計師就是在不斷地平衡審計的獨立性與客戶的要求兩者之間的關系,因而,來自于客戶的壓力會對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如果注冊會計師在對客戶進行審計之前為其提供過非審計服務,那么他缺乏獨立性的可能性就更大。
"專業勝任能力"要求注冊會計師應當具備執行審計業務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和從業經驗,進而能夠高效地完成客戶委托的業務。審計準則要求,會計師事務所在承接業務時,必須對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進行評估。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社會環境的改變,各種新的、更加隱蔽的舞弊手段層出不窮,注冊會計師的專業勝任能力也受到了新的挑戰。
4 審計失敗的規避。
(一)進一步完善監管環境。
目前國際上的審計監管體系主要有兩種形式: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在安然事件以前,英美等西方國家對行業自律倍為推崇,其他國家也紛紛效仿;安然事件暴露了行業自律這一監管模式的弊端,美國也因此做出了調整,加大了政府的監管。由于我國實行市場經濟的時間還比較短,缺乏經驗,再加上法制不健全,現階段更應該以政府監管為主,行業自律為輔。
(二)加強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
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控制是防范審計風險,規避審計失敗的一項有效措施。良好的內部質量控制依賴于全所上下"質量至上"的企業文化,特別是事務所內部高層對審計質量的重視,為內部質量控制的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質量管控不嚴,則可能會因某個人或某個部門的原因而給整個事務所帶來滅頂之災。因此,會計師事務所應根據《中國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的要求,建立、健全一整套嚴密、科學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保證整個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
(三)建立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誠信檔案。
應當建立會計師事務所的信用檔案和注冊會計師的個人信用檔案,事務所的信用檔案主要包括事務所和注冊會計師的基本情況介紹、當年的主要客戶和業績、審計質量分析及信用自評等等。注冊會計師個人誠信檔案主要包括個人的基本情況、執業情況、執業質量、客戶的反饋意見以及事務所對其信用的評價等資料,該檔案應實行終身制,不因注冊會計師由執業會員轉非執業會員或者轉所而中斷。另外,檔案建立以后,應當予以透明化,保證社會公眾能夠通過各種途徑查詢到該誠信檔案。
參考文獻:
[1] 黃世忠。安達信對世界通信公司審計失敗原因剖析[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3(6)。
[2] 朱小平。審計失敗的原因及其治理[J].財會月刊,2006(12)。
[3] 余玉苗。我國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審計關系研究[J].審計研究,20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