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過程審計模型在海外工程中的應用研究
摘要:分析海外工程項目頻頻受挫的原因,基于全過程跟蹤審計的四個階段,提出涵蓋控制有效性、受體易損性等因素在內的全過程審計模型。就模型的具體應用強調施工前審計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并建議成立統一的海外工程獨立審計機構,通過提高工程項目的審計質量,為海外工程項目的順利發展提供支持。
關鍵詞:海外工程項目;全過程跟蹤審計;審計風險;控制模型
1 引言
建筑企業走出國門、開展海外工程項目,是我國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當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建筑企業走出國門的步伐將會邁的更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建筑企業“走出去”并不意味著走的遠、走的好。雖然我國建筑行業在國際上具備一定優勢,但由于風險防控不到位等諸多原因,近幾年建筑企業承接海外工程頻頻受挫,中鐵建的沙特輕軌項目、中海外的波蘭公路項目、中建的巴哈·瑪項目和中鐵建的墨西哥高鐵項目等諸多失敗案例為急于“走出去”的建筑行業敲響了警鐘。
建筑企業發展海外工程項目頻頻受挫的現象受到了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國外有學者把影響項目成敗的因素分為組織因素、與項目有關因素、與項目經理及組成成員有關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等四類,并將項目的風險按照形成原因進行分類[1].從而能夠更全面的評估項目風險,有助于提出包括全過程審計在內的針對性的規避風險的方法。
國內學者深入挖掘了我國建筑企業發展海外工程中項目失敗的原因??梢愿爬椋赫瞻釃鴥裙こ探ㄔO經驗和規則、不熟悉項目所在國的建設環境、缺乏國際工程管理人才和國際工程合作機制;低價中標、設計失控、人員選聘不當、公司和項目部對設計、采購和施工合同實施不力;業主提高設計標準、原材料價格上漲、金融危機等;對施工環境沒有做盡職調查、對材料供應了解不夠、企業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和缺乏有力的風險評估及預警機制等[2-4].
針對導致海外工程項目失敗的原因,國內學者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辦法。本文將其歸結為兩大類,一是從建筑企業內部入手,側重于企業內部體系構建,例如建立行之有效的指標評價體系,通過對失敗因素進行權重分析找出項目失敗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這對今后承包項目的實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5];二是從政府等企業外部監管部門入手,識別和防范境外投資風險,構建完善的海外投資風險預警協調系統[6].
對于中國企業“走出去”過程中的風險控制,國內學者大都從定性分析角度提出了理論或政策性的解決方案,但是對定量分析工具在風險控制中的運用不足。本文基于全過程跟蹤審計建立風險控制模型,并通過建立關鍵指標體系量化審計風險控制水平,以期提高“走出去”過程中風險控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 審計風險控制模型構建
2.1問題分析
建筑企業“走出去”頻頻受挫,除了前述原因之外,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建筑企業在承包項目的過程中對工程審計不重視、缺乏全過程跟蹤審計的意識,忽視了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建設,如圖1所示。
2.2解決思路
提高海外工程項目質量和效率的有效辦法之一,是對海外工程項目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全過程跟蹤審計一改過去更多地關注事后結算審計的方式,強調工程項目事前、事中、事后審計,從而實現對工程項目全過程的審核與控制[7].這一審計方法使整個工程實施處于受控狀態,有效地克服了事后監督的被動性和局限性,不僅能更好地達到控制造價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企業提高工程質量和投資效益。
海外工程項目面臨著不同國家不同的法律法規、經濟環境、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和生活環境等諸多不確定因素,進而加大了按時完工的難度與風險。因而,實施全過程跟蹤審計對于實施海外工程十分必要,而且在具體實施中與國內工程有較大不同。
2.3模型設計
基于全過程跟蹤審計體系,將海外項目的審計風險控制分為四部分,即開工前審計、施工期審計、竣工結算審計和財務決算審計。利用魚骨分析法對審計風險追根溯源,發現引發審計風險的重要原因,如圖2所示。
根據分解后的審計風險,挖掘出審計風險模型構建的關鍵點和側重點,從而構建以下審計風險控制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