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法制監督的不斷完善,審計的應用范圍在不斷地擴大。隨著審計機構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展審計工作,審計風險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舞弊審計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門課題,其主要以挽回損失為主,保證審計風險控制,可確保企業各項財務工作規范進行,加強企業的經營和管理規范性,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一些組織內、外人員采取欺騙等違法違規手段,損害或謀取組織經濟利益,使舞弊審計面臨考驗。當前的舞弊審計工作缺乏有效的風險導向控制,使得審計風險提高。因此研究舞弊審計工作時,如何有效控制和防范審計風險,成為當前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研究的熱點問題。
本文對舞弊審計下的審計風險控制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剖析,分析了審計風險的特征和危害性,明確了舞弊審計過程中對審計風險進行控制的必要性。并對舞弊審計下,2013至2014年期間境內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的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影響進行實證分析。分析結果發現,舞弊審計中的風險因素和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的正相關關系。本文通過研究舞弊審計下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提出了舞弊審計下的審計風險控制策略,并對不同階段的審計風險控制策略和企業內部審計風險控制策略進行了分析,從而全方位有效預防和控制審計風險,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一、審計風險的含義及其特征
審計風險是指在財務報表中有重大錯報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出具無效的審計意見而產生的風險。
審計風險包括固有風險、控制風險以及檢查風險。審計人員需要通過相關的措施對固有風險和控制風險進行防范,降低審計風險。審計風險的特征如下:
客觀性: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告不存在重大錯誤提供保證,說明審計風險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只要進行審計工作,就存在風險。
普遍性:審計工作中處處都有審計風險,在審計工作結束后的一段時期中也會出現審計風險。
可控性:不能徹底消滅審計風險,但是可通過合理的手段對審計風險進行控制和化解,使審計風險最小化。
二、舞弊審計下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
1.舞弊審計中審計方法本身存在的問題
現代舞弊審計的突出特征是客觀審計,即在對被審計單位內制度評審的基礎上進行抽樣審計。審計人員在舞弊審計下實行抽樣審計時,不論是在對被審計企業內部制度的審查,還是對其賬戶資金真實性的審查,都會受到舞弊審計方法的影響,舞弊審計采用抽樣審計方法下的審計樣本特征不能代表整體特征而出現錯誤。再者,現代審計方法強調審計成本和審計風險的均衡,卻忽略了舞弊審計下特有的審計成本對審計風險的影響。舞弊審計者一方面要履行經濟監督和經濟評價的職責,另一方面又必須從審計客體獲得一定的經濟利益以滿足自身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因此,在舞弊審計情況越來越復雜的當下,審計人員必須尋求一個最佳點。在舞弊審計情況下,審計人員為了達到最佳點,往往在風險未暴露之前注重成本的低廉,注重隨之而來的經濟利益,這就使得審計人員采取更節省人力和時間的方法,因此在舞弊審計下,審計風險可能性增大。
2.舞弊審計下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受到不同舞弊審計因素的影響,企業提供的審計財務報表中會存在一些錯報、漏報以及失實的信息。舞弊審計中的刻意隱蔽性使得注冊會計師審計工作面臨的風險因素更加復雜,若審計人員在審計時,沒有以嚴謹的工作態度完成審計,則將導致審計失敗,出現審計風險。上述情況的發生將給依據注冊計師審計報告進行決策的投資者造成嚴重經濟損失,投資者將會起訴相應的注冊會計師。審計失敗會降低注冊會計師專業技能的認可度,使會計師事務所公正、公平和專業的形象受到質疑。
3.舞弊審計下被審計企業的利益驅動對審計風險的影響若企業在利益驅動下,蓄意制作虛假的財務報表,在舞弊審計中,注冊會計師無法依據正常的審計風險制度完成審計工作,不能發現虛假信息,使得虛假的企業財務報表順利通過審計,并且在企業中廣泛使用,最終導致企業管理者為了自身的利益,不斷提供虛假財務信息現象的出現,如此惡性循環,直至爆發嚴重的財務風險,使得企業經營面臨巨大的危機。但是,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企業在利益驅動下,蓄意作假的情況時有發生,使得被審計企業的審計結果與社會公眾對審計期望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差距主要包括兩方面原因:
一 是 在 舞 弊 審 計 情 況 下 審 計 人員能力不足;二是審計隊伍不成熟、工作環境不成熟,因此使得被審計企業的審計工作質量難以讓投資者和債權人滿意;三是公眾對被審計企業目前的審計結果認識有偏差,使得舞弊審計中產生的審計風險逐漸加大。
三、舞弊審計下不同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實證分析
1.研究假設
基于上文分析的舞弊審計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可以發現舞弊審計中,審計方法、人員素質與企業配合程度對審計風險均有較大影響,因此提出下述假設:假設:舞弊審計中審計方法、人員素質與企業配合程度與注冊會計師審計風險正相關。
2.審計風險的衡量標準
Standard參數用于描述舞弊審計中,審計因素發生變化之后Standard值是1,變化之前Standard值為0.因為在舞弊審計中,影響審計風險的因素很多,如果不能全面了解不同的因素對總體審計風險的影響程度,就無法獲取有效評估審計風險的指標。通常將公司財務風險、盈余管理風險和治理風險當成審計風險的替代指標,分析舞弊審計下,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險敏感度的變化。若公司連續兩年虧損或者年末凈資產為負數,則其是高財務風險公司;若公司每股收益處于0與0.01元之間,則其是高盈余管理風險公司;若公司當年違規被監管部門處罰,則稱之為高公司治理風險公司。
3.樣本選擇及數據來源
本文以2013至2014年期間境內非金融行業上市公司舞弊審計為研究初始樣本。刪除數據不全和數據異常的上市公司,獲得2013年至2014年的平衡樣本,最終取得2320個審計樣本觀測值,并對樣本數據進行了 Winsorize處理,得到如表1所示的審計意見樣本不同類型審計風險年度分布情況。
表1描述了審計意見樣本中三個審計風險替代指標的分布情況。分析表1可得,2013年在總樣本公司中財務風險公司、盈余管理風險公司和公司治理風險所占的比例分別是7%左右、2%左右、5%左右,2014年在總樣本公司中財務風險公司、盈余管理風險公司以及公司治理風險公司所占的比例分別是9%左右、2%左右、3%左右。本文主要分析舞弊審計前后,注冊會計師出具審計意見對審計風險的敏感度情況。
本 文 全 部 數 據 都 取 自 于CSMAR中國股票市場研宄數據庫和Wind數據庫。通過Sata10.0計量分析軟件完成文中數據的處理和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