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審計主體是由國家進行宏觀審計,公司內部進行微觀審計,而社會大眾進行協助審計為一體的三方審計體系。內部審計作為審計主體是進行監督及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的好壞直接影響企業的發展狀況及收益情況。由于當前我國在內部審計外包的領域發展較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對內部審計外包在我國的實行進行可行性分析。
一、內部審計及內部審計外包的含義
1.內部審計的含義。在我國內部審計被定義為:組織企業內部的審計部門進行獨立于外界進行客觀公正公平的監督和評價活動,它通過合理的、合法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來監督和評價公司的一系列經濟與非經濟活動以此促進組織目標的實現。
2.內部審計外包的含義。內部審計外包是指企業通過合同或契約的形式將企業的內部審計業務全部或部分交予外界的組織機構進行處理,并付于一定的費用的經濟活動。
二、內部審計外包產生的動因
大多數中小企業由于自身能力有限無法建立自己的內部審計機構,而大企業又感感把內部審計完全內部化又無法把資源有效利用。
于是,有必要尋求獲得內部審計服務的最佳途徑。以下三點就是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動因分析:
1.在當今社會,企業為追求更大的利益價值從而要求專業化程度加高。這一變化促使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時需考慮人員能力及成本的因素,而這些正是外部審計所能充分展現的優勢。所以企業要追求價值最大化,必然會選擇將內部審計服務進行外包。
2.內部審計的缺陷需要通過外包來加以彌補。內部審計獨立性方面存在的缺陷,不管屬于何種類型的內部審計機構,都無法實現真正的獨立,從而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而內部審計外包則由于獨立于企業之外并處于外界第三方,擁有高度的獨立性和客觀性,這一優勢正好彌補內部審計的不足。
3.外界工作人員專業化程度高具有完成內部審計業務的能力。內部審計由于不是專業化人才因而對內部審計無法專業準確的進行審計,而外部審計人員即專業化人才,素質及能力都更能勝任,因而外部審計人員具有提供內審的能力。
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1.內部審計的認識上存在偏差。企業對內部審計職能及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錯誤的與會計的作用混為一談,企業內部的審計工作是在以國家宏觀審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象征國家對企業經濟活動的監督, 也代表企業管理層對企業職能部門經濟活動的監督, 這使得我國的企業內部審計同國家審計相聯系起來, 特別是在國有企業表現明顯。因而使得國家審計與企業內部審計錯誤的歸為一類。
2.審計效率不高。由于本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知識更新較為緩慢,能力在不補充的情況下很難適應當今的變化及企業的業務發展需求。
在審計技術方法的使用上,很少使用真正意義上的統計抽樣方法,這樣就很有可能造成以偏概全,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就根據經驗判斷和下結論,從而出具一些并不符合實際情況結論,最終導致無法提出有效的管理意見,制約了審計在管理中的作用。
3.獨立性較差。內部審計人員由于只對企業董事會進行報告和負責,并在公司領導下開展工作。因而在實際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因涉及本企業利益而為本公司利益考慮,服從于企業負責人。特別是企業管理當局參與違法、違紀活動時,內審部門很難站在客觀、公允的立場對企業的涉及經濟活動行為做好獨立、客觀的評價。
四、內部審計外包的可行性分析
1.外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相對較強。從外部審計人員的勝任能力的角度分析:(1)外部審計人員主要是以注冊會計師為主的專業人員,具備企業內部審計的專業能力。外部審計人員由于其專業的眼光及審查能力,可以對整個企業進行全面、客觀、公正的審查,對企業的發展進行評估分析,對不足之處可以立即發現并提出各種改進方法及建議,由于外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化程度高,自身能力強,因而可適應內部審計業務。(2)注冊會計師多具有較強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即使在某項內部審計業務空白領域,也能利用以往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完成該企業執行內部審計的業務。(3)注冊會計師大多屬于外界服務機構經常在管理咨詢服務方面進行服務,因而通過實踐可以大大提高了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從事內部審計的能力。
2.內審外包具有自身優勢。許多外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可以有效地幫助內審部門實現企業管理層的戰略目標,這引起了巨大的關注。對企業來講,內審外包有很多好處。(1)審計工作獨立性提高。一方面,由于內部審計部門隸屬于企業,因而企業或多或少會干預到內部審計的工作。另一方面,審計部門出于自身考慮必須服從企業的要求并維護好與上層的關系。在這種利益聯系下,企業內部審計機構可能會失去獨立性,甚至與管理當局共同欺騙所有者,而外部審計工作一般都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完成,他們獨立于企業所有者和經營者之外,因此能夠客觀公正地報告審計結果,這將極大地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2)工作質量將提升。外界的審計服務部門因其多樣性、全面性、服務優異等特點擁有各類的人才,可以為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項目進行審計工作。同時,由于外界審計工作人員大多數為通過國家統一考試認可的人員,不僅是國家監督也是社會監督過得優秀人才,因而其工作質量值得保證。(3)可帶來附加效益。一方面,外部工作人員由于經常在各行各業進行服務,因而熟知各類的知識并擁有豐富的經驗,能夠根據企業的狀況并結合自己的經驗見解給出客觀公正的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議。另一方面外部審計人員可利用其掌握的公共信息資源,帶來以往先進企業的先進經驗,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4)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當今社會中專業的人員由于沒有足夠的平臺以供社會發現,而外界的服務機構則能夠及時發現人才并為之提供就業機會,這樣就能夠使社會中的人力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而外界工作人員又是經過國家統一的考試審核,并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積累豐富的經驗,這一條件是內部審計人員無法達到的。雇傭企業也可通過服務外包了解外界的形勢,學習外界的先進技術及思想,充分利用外界的社會資源。(5)緩解審計力量薄弱與審計任務繁重的矛盾。該集團公司內部審計范圍和內容廣泛,而審計力量相對薄弱。通過內部審計外包,由公司管理層統一規劃,選擇合適的外部審計機構與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合作,可大大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更好地發揮審計在公司未來發展中的作用。
3.我國社會環境有利于內部審計外包。(1)從法律層面來看。根據199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規定,國務院各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門、國有的金融機構和企業事業組織,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內部審計制度。1995年頒布的《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中也規定國有大中型企業及金融機構等需要建立內部審計機構。因此對我國企業而言,內部審計功能在某些單位來講有限制不可完全外包,但各個企業可根據自身需要實行部分審計外包,這一點在法律上是可行的。(2)從現實層面來看。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及經濟發展加快,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企業也會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審計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審計工作人員的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苛刻。但是,目前我國現階段的專業內部審計人員尚不能滿足公司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國外的服務機構不斷的在國內擴寬業務,國內服務機構也隨著時代大潮不斷發展,兩者互相競爭,并不斷擴寬其業務范圍,使服務機構越來越全面完善。因此,內部審計業務外包將使企業及外界服務機構共同受益。
五、結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企業正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企業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并且持續發展,必須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做好企業內部的風險控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綜合競爭力,因此,加強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具有巨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志剛。內部審計外包問題探析[D]. 江西財經大學,2013-5-1.
[2]劉建軍,張海燕。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外包動因及策略選擇[J].財會通訊,2015(12)。
[3]孫凌云,李作家。企業內部審計外部化的利與弊[J].經濟研究導刊,2015(9)。
[4]祝君,查曉峰,王曉紅。論構建我國和諧的內部審計環境[J].西安財經學院學報,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