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一:
題目:論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摘要:內部審計是單位管理的重要內容,提高單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助于單位資產安全完整,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單位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率。本文圍繞內部審計,介紹了內部審計相對于外部審計而言所獨有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影響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因素,并重點圍繞如何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提出了建議措施。
關鍵詞:內部審計 獨立性
內部審計是指由單位或者部門在內部成立的審計機構,并對單位或者部門的財務收支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實施的內部審計監督。
內部審計獨立性是指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在從事內部審計相關活動時,不存在對內部審計客觀性、公正性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利益沖突的狀態。內部審計獨立性是其履行監督職責、切實發揮監管職能、樹立實現管理目標的保障,也是內部審計最本質的特征。
一、內部審計的基本特征
跟政府審計以及會計師事務所等外部審計相比較,內部審計有其獨特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服務的內向性
實施內部審計的著力點是推動和促進本單位的經濟效益提升以及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內部審計在管理角色上既屬于本單位的審計監督部門,同時也屬于依據單位管理者要求提供相關咨詢和信息支持的服務部門。內部審計一般來講負責的對象是本單位的管理者,正是基于此,服務內向性成為內部審計最基本的特征。
2.審計程序的相對簡化
按照審計程序,內部審計在執行過程中可以劃分為規劃、實施、終結、后續審計等。不過內部審計對本單位情況比較熟悉,也使得內部審計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階段的程序都進行了簡化。比如內部審計的規劃階段都是結合內部審計部門的日常工作來開展,這使得規劃階段工作量得到了簡化,一般都是結合上級領導和本單位實際情況來制訂審計計劃并報領導批準后實施,而內部審計在實施階段所需要的材料也大都是源于內部審計人員的日常工作積累。
3.審計范圍的廣泛性
內部審計是為單位內部管理服務的,在實施內部審計的過程中會涉及到單位管理的各個方面。從內部審計的管理內容來看,內部審計既需要對單位的內部經濟效益進行審計,也需要對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審計,既可以進行事前審計也可以進行事后審計。同時既可以圍繞單位管理進行建設性審計,也可以進行防護性審計。一般都是圍繞單位管理者的管理需求來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4.審計工作的相對獨立性
內部審計的實施也需要圍繞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來開展,在監督評價單位的經營管理活動以及財務收支狀況時也需要保持獨立性,這一點跟外部審計是具有一致性的。但是內部審計跟外部審計在獨立性上也存在著差異,獨立性相比較于外部審計而言要低一些。這主要是由于內部審計無論是從機構設置還是審計人員組成上都是屬于單位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單位管理層的約束,這會對內部審計的獨立性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在國家利益跟單位利益之間發生矛盾時,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更是會受到單位管理者的制約和影響。
5.審計實施的及時性
由于內部審計部門屬于單位的組成部門,內部審計人員也是本單位的工作人員,因而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可以隨時結合本單位管理需要實施內部審計,及時查找問題。既可以在本單位管理者領導下,結合單位管理需求開展必要的內部審計,也可以圍繞單位管理實際,及時掌握和了解單位管理狀況和經營效益,對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查找起因,并在此基礎上及時向相關部門負責人或者單位管理者進行匯報溝通,以便及時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糾正問題,推動單位科學發展。
6.對本單位內部控制實施審計
依靠對本單位內部控制情況制度和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內部審計部門可以在此基礎上及時查找問題,通過總結經驗查找差距,為單位提升管理水平、完善日常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強化單位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內部審計所具有的對單位內部控制進行審計的基本特征。
二、影響內部審計獨立性的因素
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其發揮職能的必要前提,但在管理實踐中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常常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具體來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內部審計部門和機構本身缺少獨立性
按照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所發布的《內部審計實務標準》,內部審計機構指的是負責本單位監督機構的控制和審計工作的治理層和管理層。在內部審計工作中,其獨立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內部審計委員會。內部審計委員會的獨立性在內部審計獨立性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內部審計委員會人員構成是確保內部審計委員會發揮獨立性審計職能的基礎和前提。但是在實踐中,我國的內部審計委員會人員構成往往結構比較單一,委員會成員相互之間難以形成切實有效的制約機制和關系。
2.內部審計人員自身缺少必要的獨立性
正是由于現行的管理機制,在內部審計人員定位上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使得內部審計人員缺少必要的獨立性。一般情況下,內部審計人員大都是由單位的管理人員或者會計人員兼任。這樣一種管理人員組成常常會使得內部審計機構在制訂審計計劃、實施審計程序以及最后出具審計報告時都會受到單位管理層的影響,難以保障內部審計獨立開展工作。同時,部分單位管理層對于內部審計機構思想不重視,導致內部審計部門人員組成不穩定,人員組成過于精簡,內部審計人員在前途發展上存在障礙等,這些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僅如此,內部審計人員在本質上是單位的職工,他們的工資福利等都會受到本單位管理者的影響。這樣一種經濟上的不獨立會使得內部審計人員在開展工作時必然會存在過多的思想顧慮,難以保障其監督評價職能的充分發揮。內部審計人員往往會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對單位出現的違反規定的授權、批準行為視而不見或者表現出無能為力等狀況,極大地影響到內部審計部門審計的獨立性。
3.內部審計機構在經濟上缺少必要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部門要開展審計工作就需要充足的審計經費來作為保障。內部審計部門審計工作獨立性也要求其工作經費在來源上充足有保障,同時不受被審計對象的控制和影響。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內部審計部門的審計獨立性。但是在實踐中,跟國家審計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不同,內部審計部門在經費上既沒有財政保障,同時也沒有獨立的審計收入作為經費來源,內部審計的經費支出一般都是來源于企業的管理費用,同時也沒有嚴格規定經費的具體來源,這就會導致內部審計部門經費在支出上受管理層的影響較大,并且隨意性也比較大。不少內部審計部門常常會面臨著審計經費不足的狀況,嚴重影響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甚至出現內部審計部門形同虛設,無法實施審計項目的問題,對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造成很大不利影響。
三、強化內部審計建設的建議措施
1.進一步健全完善內部審計相關法律法規
強化法規建設是提升內部審計獨立性的重要保障。當前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主要是依據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以及《內部審計基本準則》等進行的,僅僅是屬于規定的層面,并沒有上升到法律的層面,這也導致了內部審計在開展工作時獨立性難以得到切實保障。應當健全完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明確內部審計獨立性的法規體系,強化內部審計的系統集成并進一步明確內部審計的重要性、權威性、必要性以及獨立性,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具體職責和權益進行明確表達,制定相適應的實施細則和章程,依靠法律形式規定內部審計的職責、地位、結構和層次等。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進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有助于提升內部審計的獨立性。需要結合公司治理,完善董事會制度以及監事會制度,提升公司管理中對于內部審計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提高內部審計權威性,確保內部審計獨立性得到切實保障。
3.合理設置內部審計機構
在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上要確保部門的獨立性,不能隸屬于任何相關部門,將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跟審計委托部門相分離,提高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并提高內部審計負責人的地位,保障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自由,可以實施廣泛的內部審計工作。
4.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素質
內部審計人員素質是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的關鍵,一方面,內部審計部門需要結合單位管理實踐和相關規章制度要求,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行為進行必要的約束和規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圍,積極遵守內部審計獨立性準則,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和自律性;另一方面,強化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明確單位內部控制的關鍵點和薄弱環節,強化經濟學、計算機、會計、財稅等方面的學習,提高專業技能,為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