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地方政府債務審計問題探究
【第一章】政府地方債務審計困境研究引言
【第二章】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理論
【第三章】我國地方債務審計現狀分析
【第四章】政府地方性債務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五章】完善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的對策
【參考文獻】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審計優化研究參考文獻
6 政策建議與研究不足
6.1 政策建議。
本文基于上述考慮,以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債務及債務審計現狀為根基,從各級地方政府舉債的原因為出發點,用國家審計理論、國家監督理論、風險管理理論為理論基礎,試圖找出政府債務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并針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應建議:
一是提出我國地方政府審計應重點關注的問題,主要包括:政府財政支出審計、地方融資平臺審計、土地出讓金審計二是構建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審計評價體系。詳細介紹了體系的設計原則、構成要素、評價指標、評價結果和運用。
三是創新國家審計工作方式與方法。推進金融審計、財政審計相結合,重視績效審計,提高地方政府債務資金使用效率,綜合運用關口前移審計和跟蹤審計,融入經濟責任審計,平衡地方政府行政權力,運用制度合理性審計,實施政策執行效果審計。
四是構建財政審計大格局,強化地方債務審計。首先應該樹立財政審計大格局理念,在審計工作中強化財政審計計劃管理,把握財政審計大重點。
6.2 研究不足。
本篇論文的研究結論是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并且借鑒其他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總結出來的,由于時間和個人能力的限制,從而導致本文也存在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并沒有對實際的情況進行調研,而且很多資料只能是根據公開的資料,但是這些資料不完全,很多相關部門和機構的債務情況都是保密的。如有機會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期望通過實地考察,搜集到更多的一手資料,進行更加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陳冠佑。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及預警研究[D].湖南大學,2007
[2] 陳文涓。風險導向審計模式下的財政審計資源整合[J].財會月刊(會計),2007,(12):23~30
[3] 大衛·N·海曼著,章彤譯。公共財政:現代理論在政策中的應用[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1 年版
[4] 丁繼穎。地方政府債務審計之我見[J],現代經濟信息,2013,(11):25~35
[5] 段曉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探析[J].經濟與法,2014,(3):45~56
[6] 樊麗明,黃春蕾,李齊云。北京: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年版
[7] 季圓圓。我國地方政府公債的會計問題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
[8] 寇鐵軍,張海星。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評價及預警系統研究[J].金融論壇,2004,(2):37~40
[9] 李俊生,喬寶云,陳倩等。公共財政研究報告--中國地方政府管理研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 年版
[10] 李玲,盧紅柱,牟遙。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的審計思考[J].審計研究,2011,(5):8~12
[11] 李袁婕。論我國公共財政監督制度的完善[J].審計研究,2011,(2):59~62
[12] 林瓏瓏。淺析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審計預警系統[J].財經視點,2012,(01):50~62
[13] 劉國勝,董德新。從審計視角審視地方政府債務[J].中國審計,2005,(6):21~32
[14] 劉家義。樹立科學審計理念發揮審計監督"免疫系統"功能[J].求是雜志,2009,(10):28~30
[15] 劉家義。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動審計工作全面發展[J].審計研究,2008,(3):34~56
[16] 劉路揚。加強對地方政府債務的審計[J].中國審計,2004,(1):60~72
[17] 劉尚希,許杭敏,葛小南,孫潔。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風險控制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1,(10):28~38
[18] 劉尚希,趙全厚。政府債務:風險狀況的初步分析[J].管理世界,2002,(5):38~43
[19] 馬海濤,秦強。完善制度建設,加強政府投融資平臺管理[J].地方政府投融資管理學術研討會,2009,(3):62~75
[20] 寧紅偉。關于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的思考[J].前進,2010,(9):45~63
[21] 裴育,歐陽華生。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預警理論分析[J].中國軟科學,2007,(3):65~72
[22] 陜西省審計學會課題組。財政審計的未來發展和對策思考[J].審計研究,2009,(2):5~9
[23] 時紅秀。財政分權、政府競爭與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年版
[24] 時紅秀。地方政府債務出路問題再討論[J].銀行家,2010,(3):10~15
[25] 童仕歡,謝方,郭健。地方政府債務的審計方法[J].中國審計,2002,(10):20~35
[26] 項文衛。關于財政審計如何維護財政安全問題的思考[J].審計月刊,2009,(12):23~35
[27] 肖振東?;谪斦L險防范的財政審計研究中[J].審計研究,2009,(5):20~35
[28] 徐倩旻。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的要點分析[J].財稅審計,2013,(11):30~45
[29] 亞當·斯密。國家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商務印書館,1983 年版:488~490
[30] 楊亞軍。地方政府債務審計研討會綜述[J].審計研究,2011,(5):3~7
[31] 余逸蕙。淺談審計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J].時代金融,2014,(1):31~45
[32] 約函·梅納德·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商務印書館,1981 年版:109
[33] 詹姆斯·麥吉爾·布坎南。公共財政[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 年版
[34] 張晉武。建立我國地方債制度的客觀條件與實施策略構想[J].現代財經,2006,(6):45~55
[35] 張慶龍,謝志華。論政府審計與國家經濟安全[J].審計研究,2009,(4):12~16
[36] 鎮安縣審計局。積極探索創新推動財政審計水平提高[J].現代審計與經濟,2010,(2):40~55
[37] Arezki,Rabah. Bad News Spreads when Government Debt is Downgraded,The EffectCan be Felt Across countries and Financial[J]. Markets Finance and Development, 2010,(7):45 ~80
[38] Browne,A.K.,California Municipal Bond Financing [J], The Analysts Journal,1958,(3):59~65
[39] Buiter. W.H., T. Persson , P. Minford. A Guide to Public Sector Debt and Deficits [J],Economic Policy,1985, (1): 13~79
[40] Cole.C.W. , J.A. Millar.The Impact of Municipal Bond Banking on Municipal Interest Costs [J],Financial Management,1982, (1):70~76
[41] Davidson,Paul. Making Dollars and Sense of the US Government Debt[J]. Journal of PostKeynesian Economies,2010,(32): 102~133
[42] Fanner,KarlandZotti,JacoPo. Sustainable Government Debt in a Two good Two country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2010,(3):67~80
[43] Grimm,R. W.,A Case for Municipal Bond Funds [J],The Analysts Journal,1958, (5):79-82
[44] Hamilton J.D.,M.A. Flavin. On the Limitations of Government Borrowing: A Frameworkfor Empirical Testing [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 (4):808~819
[45] Hana Polackova Brixi,Allen Schick.Government at Risk:Contigent Liabilities and FiscalRisk[J]. The World Bank,2002,(12):23-56
[46] Hana Polackova Brixi,Ashoka Mody. Dealing with Government Fiscal Risk :AnOverview[J].World Bank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1):103-136
[47] Hana Polackova Brixi , Sergei Shatalor , eila Zlaoui. Managing Fiscal Risk inBulgaria[J].Working Paper,2000,(10):47-58
[48] Hana Polackova Brixi.Contigent Government Liabilities:a Hidden Risk for FiscalStability[J].The World Bank,1998,(6):83-106
[49] Hoffland.D.L. The "New York City Effect" in the Municipal Bond Market.[J].FinancialAnalysts Journal.1977, (2):36~39.
[50] Liu,Waibel.China:Strengthening of Local Debt Financing and Risk Managemen(tPolicyRecommendation Report)[J]. The World Bank,2009,(12):53-79
[51] Ma J. Monitoring Fiscal Risks of Sub-national Governments : Selected CountryExperiences[J]. The World Bank,2002,(10):88-106
[52] Minea,Alexandria,Villieu et al. Endogenous Growth,Government Debt And BudgetaryRegimes:a corrigendum[J]. Journal of Macroeconomics,2010,(32):73-96
[53] Okafor,Luke Emekal. Foreign Debt and Domestic Sav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Latin[J].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2008,(16):46-88
[54] Rijekeghem,Caroline van,Weder et al. Political Institution and Debt Crises[J]. PublicChoice,2009,(25):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