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內部審計師職業道德問題探究
【第一章 第二章】內部審計師道德建設研究導論
【第三章】內部審計師道德困境的影響因素
【4.1 - 4.2.2】性別和年齡因素對審計道德的影響分析
【4.2.3】工齡對審計師道德的影響分析
【4.2.4】單位屬性對內部審計人員道德的作用
【4.2.5 4.2.6】高層重視程度因素對審計師道德的影響分析
【第五章 第六章】內部審計師道德困境的解決之道
【參考文獻】內部審計從業人員道德研究參考文獻
4 中國內部審計師道德困境實務分析
4.1 問卷設計。
根據國外學者的研究經驗以及常見因素分析,筆者設計了性別、年齡、工作年齡為影響內部審計面對道德困境時可能具有研究價值的考量參數。而道德準則中四大原則之一--勝任,要求內部審計師的服務活動應與其具備的知識、技能與經驗相適應。而相關工作經驗是內部審計師是否具有勝任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也將相關工作經驗作為內部審計師道德困境研究的參數。
另外,中國內部審計事業的發展,不僅包括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政府機構內具有類似工作性質以及非國有制經濟體內的內部審計機構也是中國內部審計發展的中堅力量。而不同組織主體又各具特色,進而導致各組織主體的組織文化以及員工狀態具有差異。因此,雇傭主體的性質以及雇傭主體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也被納入本文的研究因素之列。而問卷 7 至 12 則是根據《內部審計道德準則》中明確規定的執業原則所進行的問卷設計。出于消除"社會期望"的效應,問卷問題的設計打亂了常規的定向思維。也就是說,所有問題并非是越是同意越是符合職業道德準則的;是趨向于同意還是趨向于反對才是符合職業道德的?問卷也沒有給出常規的規則,而是在情景模擬中隨機闡述,并隨機決定的(見附件一)。
問卷 7(下稱 Q7):蔣奔意識到由于內部控制的缺陷導致存貨被嚴重低估,該低估及其可能造成的后果會進一步影響到外部審計師的審計意見,但是她已經決定與管理層討論該事項并采取進一步措施來確保該信息可以被外部審計師獲得。
依據原則:公正因此,依據公正原則,Q7 中蔣奔的行為是符合職業要求進行披露的。因此,越是同意蔣奔做法的內部審計師,其所作的道德選擇越具有道德性。
問卷 8(下稱 Q8):內審部門的李申被邀請參加公司的決策會議,恰好他的哥哥在股票市場對他所在公司的關聯方有資金投資,他不打算將他哥哥的情況告訴他的上級領導。
依據原則:客觀因此,依據客觀原則,Q8 中李申的行為是不符合道德準則的,因此若被調查者越是同意李申的行為,其在該道德困境中所作出的道德選擇越是不具有道德性的。
問卷 9(下稱 Q9):王柏在企業的財務部門做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五年前因工作出色被調至內部審計部門?,F在接受了領導委派的對財務部門進行審計。
依據原則:客觀因此,依據客觀原則,王柏已經離開財務部門五年,在針對之前部門進行審計工作時,是符合客觀獨立原則的,因此,越是同意王柏的行為的被調查者,其在該道德困境中所作出的道德選擇越具有道德性。
問卷 10(下稱 Q10):顧林發現公司一直秘密地將廢水排至附近的水域,并向上級領導反映該。領導認為這并沒有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也不會影響外部審計的意見,即勸他不要再關注此事了,但是他還是反映在自己的工作底稿中。
因此,依據公正原則,Q10 中顧林的行為是符合職業要求進行披露的。因此,越是同意顧林做法的內部審計師,其在該道德困境中所作出的道德選擇越具有道德性。
問卷 11(下稱 Q11):內部審計經理王晨經常讓加入內審團隊已經 5 年的同事幫忙審核工作底稿。
依據原則:勝任因此,依據勝任原則和《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標準》,審核內部審計工作底稿必須是由審計經理完成,普通的審計人員是不覺被專業知識、技能和經驗的。因此,越是同意王晨做法的被調查者,其在該道德困境中所作出的道德選擇越不具有道德性。
問卷 12(下稱 Q12):銷售部門負責人丁揚覺得內審同事工作繁雜辛苦,于是將本企業合格的產品贈與作為緩解疲勞之用。
依據原則:客觀因此,依據客觀原則,丁揚將產品贈與內部審計人員使用是不道德的。因此,越是同意丁揚行為的被調查者,其在該道德困境中所作出的道德選擇越不具有道德性。
4.2 問卷回收及數據分析。
問卷于 2014 年 3 月上旬發出。主要途徑為在不同培訓班中隨機選取實務界內部審計師作為研究樣本。共發放 60 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 52 份。由于本問卷采用的是李克特計分法,變量是非連續變量,且樣本值相對較小,因此采用卡方檢驗的方法是相對合理的。
4.2.1 性別因素的影響分析。
4.2.1.1 性別因素對 Q1 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11.8%,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9.4%,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7.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1.8%.而女性中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5.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5.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57.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1.4%.
不同性別的 Q1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0.820,對應的 P 值為 0.845,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1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性別不會對 Q1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1.2 性別因素對Q2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完全同意、比較同意和尚不清楚的比例均為 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64.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5.3%.而女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1.4%,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8.6%,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9%,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8.6%,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8.6%.
不同性別的 Q2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8.041,對應的 P 值為 0.040,小于 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2 選擇比例具有顯著差異。對于 Q2 女性中不同意度顯著高于男性。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影響了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的道德選擇,女性比男性作出的選擇更為道德。
4.2.1.3 性別因素對Q3的影響分析。
選擇,女性比男性作出的選擇更為道德。
4.2.1.3 性別因素對Q3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5.9%,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5.9%,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9%,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52.9%,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29.4%.而女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1.4%,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5.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2.9%.
不同性別的 Q3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5.146,對應的 P 值為 0.273,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3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性別不會對 Q3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1.4 性別因素對Q4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5.9%,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11.8%,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9%,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3.5%,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2.9%.而女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1.4%,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17.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5.7%.
不同性別的 Q4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1.182,對應的 P 值為 0.881,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4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性別不會對 Q4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1.5 性別因素Q5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3.5%,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9%,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1.2%,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29.4%.而女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5.7%,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5.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5.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7.1%.
不同性別的 Q5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2.080,對應的 P 值為 0.721,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5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性別不會對 Q5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1.6 性別因素對Q6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男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5.9%,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11.8%,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11.8%,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3.5%,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7.1%.而女性中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2.9%,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5.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5.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1.4%,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4.3%.
不同性別的 Q6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1.724,對應的 P 值為 0.786,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性別的 Q6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性別不會對 Q6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性別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2 年齡因素的影響分析。
4.2.2.1 年齡因素對Q1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4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6.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3.3%.31-40 歲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23.1%,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3.1%,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6.2%,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7.7%.
41-50 歲表示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4.5%,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2.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59.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3.6%.50 歲以上表示比較同意和尚不清楚的比例均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10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0.0%.
不同年齡的 Q1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9.011,對應的 P 值為 0.436,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1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年齡不會對 Q1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年齡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2.2 年齡因素對Q2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6.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6.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6.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0.0%.31-4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7.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0.8%,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61.5%.41-5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8.2%,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0.9%,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0.9%.50 歲以上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5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5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0.0%.
不同年齡的 Q2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18.449,對應的 P 值為 0.043,小于 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2 選擇比例具有顯著差異。50 歲以上完全不同意比例顯著低于其他年齡層。也就是說,年齡越大,針對該道德困境作出的道德選擇越不具有道德性。
4.2.2.3 年齡因素對Q3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53.3%,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6.7%.31-4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5.4%,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7.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6.2%,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0.8%.41-5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3.6%,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4.5%,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45.5%,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6.4%.50 歲以上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5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0.0%.
不同年齡的 Q3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7.504,對應的 P 值為 0.823,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3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年齡不會對 Q3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年齡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2.4 年齡因素對Q4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6.7%,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13.3%,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13.3%,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3.3%,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3.3%.31-40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15.4%,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7.7%,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3.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3.8%.41-5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9.1%,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7.3%,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4.5%,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9.1%,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0.5%.50 歲以上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00.0%.
不同年齡的 Q4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10.753,對應的 P 值為 0.045,小于 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4 選擇比例具有顯著差異。50 歲以上完全不同意比例顯著高于其他年齡層。也就是說,年齡越大,針對該道德困境作出的道德選擇越不具有道德性。
4.2.2.5 年齡因素對Q5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13.3%,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3.3%,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33.3%.31-40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15.4%,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7.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0.8%,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46.2%.41-5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9.1%,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31.8%,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1.8%,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27.3%.50 歲以上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5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0.0%.
不同年齡的 Q5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8.865,對應的 P 值為 0.714,大于 0.05,沒有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5 選擇比例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年齡不會對 Q5 的道德性產生顯著影響。也就是說,年齡因素并不影響內部審計師在此道德困境中作出較為道德的選擇。
4.2.2.6 年齡因素對Q6的影響分析。
上表結果顯示:21-3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6.7%,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2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2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26.7%,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26.7%.31-40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7.7%,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0.8%,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61.8%.41-50 歲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4.5%,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4.5%,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31.8%,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59.1%.50 歲以上表示完全同意的比例為 0.0%,比較同意的比例為 0.0%,尚不清楚的比例為 0.0%,比較不同意的比例為 0.0%,完全不同意的比例為 100.0%.
不同年齡的 Q6 選擇比例經卡方檢驗:x2=13.974,對應的 P 值為 0.042,小于 0.05,具有顯著的統計學意義,因此認為不同年齡的 Q6 選擇比例具有顯著差異。50 歲以上完全不同意比例顯著高于其他年齡層。也就是說,年齡越大,針對該道德困境作出的道德選擇越具有道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