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文學論文 > > 人對萬物的倫理道德及保護策略
人對萬物的倫理道德及保護策略
>2024-04-22 09:00:01


一、生態系統之構成與生成

生態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動物、植物和微生物)賴以存在的自然條件的總和。生態系統就是生物群落和環境之間構成的綜合體。這是現代人對生態與生態系統下的定義。當我們審視傳統儒家哲學中的生態倫理思想時,我們常將“天地”與“生態系統”相對應。在儒家哲學中,“天地”是一個容納天、地、鬼、神、萬物整體概念,又是一個化生萬物的兩大力量的代表。天地本身是一結構性要素,又具有生成萬物的功能?!抖Y運》云:“是故夫禮,必本于大一,分而為天地,轉而為陰陽,變而為四時,列而為鬼神。其降曰命,其官于天也?!?/p>

“大一”實為“太一”.孔穎達疏云:“太一者,謂天地未分,混沌之元氣也。極大曰太,未分曰一?!碧斓?、陰陽、四時、鬼神構成了天地宇宙的要素。從空間來說,這些要素雖有區別,有著差異性,但又本于太一而來,是由太一生化出來的,因此又有著同構性,天地宇宙本是一個整體的系統。從時間來說,從太一分為天地、轉為陰陽、變為四時、列為鬼神表明這個系統結構并非靜態的,而是生成的、創生的,承擔著化生萬物的功能。這里,《禮記》繼承了《易傳》的哲學思想?!兑讉鳌は缔o上》云:“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生之謂易”.《易傳》認為生態系統的最大特點就是從不停息的“生生大德”,“天地”生生不已,才有人與萬物的生成。萬物的生成要靠天地、陰陽兩種力量感應和合為條件的?!断獭ゅ琛吩唬骸跋?,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斓馗卸f物化生?!碧斓叵喔?,就達到了“和”的要求,萬物就得以化生。

和以生物最早來源于西周末年史伯“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思想,“和”與“同”是有區別的,和包含差異性,同只是同一性。前者是差異性因素的和諧共處,后者則是同一性因素的并列。周人有同姓不婚之制制,“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是西周以來,人們對自生生育長期經驗觀察的結果,萬物莫不如此,只有在和的條件下,才能“豐長而物歸之”.

《易傳》中有明確的陰陽和全生物的思想:“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易傳·彖》)《禮記》繼承了《易傳》的這一思想,并作了明確的表達?!栋Ч珕枴罚骸疤斓夭缓?,萬物不生?!薄对铝睢吩疲骸疤斓睾屯?,草木萌動?!薄督继匦浴吩疲骸疤斓睾投笕f物興焉?!?/p>

可見,天地和合,合同是萬物產生、演化的內在動力和先決條件。不過,“和”并不是一種靜態的和諧狀態,正如《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所說:“陰陽之氣各從其所,則靜矣?!标庩杻煞N力量各歸其位,各處其所,是不會產生變化的,沒有變化則不能化生萬物。只有在各種力量相互激蕩、制衡的動態演化中,萬物才得以生?!稑酚洝愤@樣描述:“天地相蕩,鼓之以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暖之以日月,而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p>

當天地相摩相蕩,風雨雷霆鼓奮其間,斗轉星移,寒來暑往,在天地間各種力量的相互作用下,萬物便化生繁衍。在這一過程中,以四時為代表的“時”起著重要作用,“時”即是時間、歷程,也是機會、機遇?!哆\禮》云:“變而從時”,萬物的生成變化既需要時間的推進,而且也需要“生生”之契機的降臨。天、地和合而生變化,同時意味著革故生新,這是生態系統出現新事物、新現象的原因。萬物的生成變化都在四時的運行之中,“變通莫大乎四時”(《易傳·系辭上》)。

《禮記》繼承《易傳》天地和合相感的思想,對萬物相感而生做了深入的發揮。具體來講,它深入細化到生態系統中的各要素之間?!稑酚洝吩疲骸巴帘蝿t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鱉不大,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薄抖Y記》認為生態系統中各種要素之間存在著相互感應、相互影響,土壤、水質的好壞影響到草木、魚鱉的生長,陰陽精氣的盛衰則影響到生物的成功與否,這正暗合了現代生態科學中關于生物群落、食物鏈內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對立而又統一的科學思想。

二、人對萬物的倫理道德

上天有好生之德,周遍萬物而無所遺漏、無所偏私?!稑酚洝吩疲骸按鹤飨拈L,仁也;秋收冬藏,義也?!边@里的“仁義”已超越人倫層面,它賦予天地以道德意識,即生生之德。人與物皆稟天地而生,皆有天地所賦予的性、命,不過“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則性命不同矣?!保ā稑酚洝罚┤伺c物稟得性命不同,不是外形上的差異,而是內在價值不同?!抖Y運》云:“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p>

人的這種高貴地位,不是指人在生態系統中占有絕對的主宰地位,它不同于人類中心主義,人類中心主義完全以工具價值的態度對待萬物,人之高貴在于人的內在價值?!肚Y》云:“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夫唯禽獸無禮,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為禮以教人,使人以有禮,知自別于禽獸?!?/p>

人與物的區別在于人能知禮,人能知禮在于人有仁義等道德意識,而物則“無別無義”,沒有孝悌忠信等道德意識,這是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人、物的這種不同區別都是自天而來,因此是客觀存在的,既如此,則必有人對物的一種倫理態度。

(一)以時取材

人類要自存發展,離不開對自然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抖Y記·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民之取材用之”,又《禮記·祭義》:“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p>

對生態資源的取之、用之,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先在條件。在早期,人類對生態資源的取用主要為了解決飲食、生存所需。但這種取用不是無節制地濫用,而是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順應萬物的時序節令,以時取用?!皹淠疽詴r伐焉,禽獸以時殺焉?!薄皵嘁粯?,殺一獸不以其時,非孝也?!?/p>

(《禮記·祭義》)孝本是對父母的尊敬、奉養,在這里擴充到了對物的尊重,因為萬物是人類的衣食父母。對物的致用取用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前提與基礎,所以《禮記·祭義》說:“致物用,以立民紀?!痹趯ξ锏娜∮弥?,逐步建立人類社會與自然的秩序、法則?!抖Y記·月令》更以法令的形式對人類的行為作了限制:“是月也,……命祀川林山澤,犧牲勿用牝。禁止伐木,勿覆巢,勿殺孩蟲、胎夭飛鳥?!敝贫?、法令對人的行為的限制,使人進一步認識到了時序節令對萬物生長的關系與影響,從而強化了人的以時取材的生態保護意識。

(二)節制情欲

《樂記》言:“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惡形焉?!比酥煨约澎o,沒有情欲與私智,只是受到外物的1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會有的現象。問題是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處理這一現象?!胺蛭镏腥藷o窮,而人之好惡無節,則是物至而人化物也?!舜髞y之道也?!?/p>

大千世界,萬物對人的感性欲求的刺激是無窮無盡的,如果不加節制,則會導致人性的喪失?!叭嘶铩币馕吨嗽谧分鹑f物的過程中自我的喪失,這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道德倫常的悖逆。這里的“大亂”只涉及社會層面,但同樣適用于人與生態環境的關系。如若人不加節制的開采、利用自然資源,則必然導致生態環境的嚴重破壞,今人之行為便是最好的例證。如何做呢·《樂記》云:“好惡勿節于內,知誘于外,不能反躬,天理滅矣?!?/p>

人之欲求、智力并不會導致人欲的泛濫、天理的泯滅,關鍵是要靠人之天生具有的與動物相區別的仁義等道德意識對自身進行反省,合理運用人的智慧,在內在反思的基礎上節制人的欲求。由此可見,《禮記》所倡導的生態道德,是在人性返躬自求的基礎上得以解釋的,“無節于內者,觀物弗之察矣”.(《禮器》)人沉迷于物欲,沒有對人性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則不會對物性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正如《中庸》所言,“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人、物本自天生,各有所歸,如此,則能形成一種正確的生態倫理意識。

三、生態保護理念

綜上所述,《禮記》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其中對生態環境的保護給我們帶來的思考是多方面的,有以下兩點:

(一)報本返始,感恩萬物

我們知道,儒家重視祭祀。龔建平認為儒家之祭祀源出于對天地鬼神、山川林澤敬畏的宗教情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的認識能力逐步提高,祭祀之意轉向報本返始?!督继厣吩疲骸敖妓悦魈斓酪病f物本乎天,人本乎祖郊,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報本返始也?!?/p>

報本返始意即追人之所從來,人雖本乎祖,但追尋到根本上,人與物皆同源于天。所以最重天地之祭,因為“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重本追始有兩層含義:“一是追念所生養之始,如天地乃人與萬物的生養源頭,祖先乃人的生養源頭,山川林澤也是人取用生養之源;二是尊崇人道取法之本,天地、日月星辰皆人道取法的本源?!辈恢皇羌捞祆胩?,萬物亦然?!肮胖?,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比寮覐奈匆蛉祟愔銡獍辆佑谌f物之上,而是對萬物報以深深之同情與尊重,感念、報恩自是人類應有之義。

(二)致和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從上文所論,我們可知,“和”是天地生物的根本原則,“天地和而后萬物興焉”.(《郊特牲》)因此,《禮記》以禮樂精神理順萬物,其根本目的也在“致和用”(《祭義》),孔穎達謂“致和用也者,和謂百姓和諧,用謂財用豐足?!保ā抖Y記正義》卷四十七)這里涉及到人倫層面,但也關乎到物倫,因為財用的豐足來自自然界?!熬佑卸Y,則外諧而內無怨”,(《禮器》)只有人與自然和諧了,才能達到人與人的和諧?!抖Y器》又云:“禮之以多為貴者,以其外心者也;德發揚,詡萬物,大理物博,如此,則得不以多為貴乎·故君子樂其發也。禮之以少為貴著,以其內心者也。德產之致也精微,觀天下之物無可以稱其德者,如此則得不以少為貴乎·是故君子慎其獨也?!?/p>

從外來說,“天地”生物眾多,物有差等,制度有別異,人與物之接觸無窮盡,人應當以廣博的胸懷理順天地萬物,發揚天地生養萬物周遍無遺的仁德精神,和合天下萬物。正如余謀昌先生所說:“只有當一個人把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看得與他的同胞的生命同樣重要的時候,他才是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睆膬刃膩碚f,“天地之德,生于萬物,深密,唯精唯微,無所遺忘?!?/p>

(《禮記正義》卷二十三,孔穎達疏)天地仁德深厚,非禮多所能體現,“君子必慎其獨也”,只有內心的誠敬才能與其相稱。禮主多,是一種和合天下萬物的關懷,禮主于少是一種誠以待物的生態倫理態度,二者不可偏廢。但內心誠是和合萬物的前提,因為以誠待物關乎人對人、人對物的正確態度。

人類不僅僅具有道德權利,而且還有道德能力。古代沒有生態危機促使人們對生態問題的直接思考,然而禮樂文化對人與萬物一本于“天地”的思考方式,又使其必然包含著一種深刻的生態倫理意識。報本返始,感恩天地萬物,致和用,達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是今人應予重新認識、思考的倫理課題。我們當以此對當今生態問題進行考量,從對人與萬物普遍關懷的角度出發,做出切合時代的回答。

參考文獻:
[1][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27] 陳 澔 . 禮記集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 [3] [8]王弼,撰。樓宇烈校釋。周易注校釋[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5]郭齊勇,主編。儒家文化研究(第三輯) [C].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511.
[28]余謀昌。生態倫理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9:32.
[29]曹剛。道德能力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價值基點[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7,(6):25.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