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與互聯網技術已得到廣泛應用,尤其是我國農村地區,發展速度空前,潛力巨大[1].讓農村用戶充分享受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農業信息化知識,運用信息化技術來提高農作率,實現農民發家致富是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業信息化通過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在農業上,使信息技術、農業知識和人力資源有效地集合在一起,從而改造傳統農業生產與管理模式,促進農業升級,提高農業生產率,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最終實現農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2].涉農軟件主要包括 6 個方面: \\( 1\\) 涉及農民生活消費情況統計的信息化軟件; \\( 2\\) 涉及農業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軟件; \\( 3\\) 涉及農業科學技術的信息化軟件; \\( 4\\) 涉及農業經營管理的信息化軟件;\\( 5\\) 涉及農業市場流通的信息化軟件; \\( 6\\) 涉及農業資源環境的信息化軟件.
1 材料與方法
2013 年 12 月作者選取河北省遷西縣、永年縣、新和縣、興隆縣、永清縣共計 21 個村莊的 240 個農戶進行問卷調查,發放調查問卷 240 份,回收 237份,有效率 98. 75%.就農業技術信息、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氣象與災害預報防治信息、農業政策信息問題進行了調查與訪問.對調查問卷數據運用 Excel軟件進行匯總,得出以下結論.
2 結果與分析
2. 1 河北省農業信息系統現狀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自身的特點決定了涉農軟件巨大的需求潛力.從耕作到收獲,從生產到銷售,從加工到運輸,農業形成了一個十分龐大且復雜的系統,這使得涉農軟件的開發有極大的市場空間[1].與此同時,我國農業領域的范圍之廣,包括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等各個領域,促使涉農軟件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目前我國初步形成了以國家農業信息中心為龍頭,連接全國各個省市區的農業信息中心,向下延伸到上千個農業基層站點和 300 多個農業產品批發市場站點的農業信息網絡體系.
但是,由于受到特殊的歷史因素影響,我國的經濟和科技起步都比較晚,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在軟件的開發、生產、應用上差距很大,例如現在我國使用的很多高科技軟件都是國外公司開發的.雖然近年來人們已經意識到軟件的重要性,國家加大了相關人才的培養力度,但是由于我國農業發展緩慢,信息化的普及程度仍然不高,導致涉農軟件的市場前景很不樂觀.
河北省初步建立了覆蓋農業和農村經濟領域的農業信息體系,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省農業廳等部門均在農業信息化發展、農業軟件開發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3].但農業信息資源匱乏和信息孤島現象依然嚴重.河北省已有涉農的網站或網絡系統近 20 個,但信息資源匱乏,只有專家庫或簡單的信息發布,沒有科技成果庫、農產品信息庫、農業資源庫等[4].河北農業大學、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河北省農業廳等單位研制的農業專家系統沒有整合,現在分布在各自的網站上,有些研究所的系統還沒有入網,根本談不上資源共享[5].
2. 2 農戶信息需求類別
調查數據顯示,農戶需求的信息類別比例依次為優良品種信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技術、田間管理技術、農產品供求價格信息、農業氣象預報信息、養殖技術、農業信譽信息、貯存保鮮加工技術 \\( 表 1\\) .
農戶最關心需要的信息主要是農業科技信息類,因此農業軟件的研究開發和利用將有助于農村城市化的推進,反之農村城市化也為農業軟件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
2. 3 專業的軟件開發
目前,我國開發涉農軟件的研發公司很多,但專門以農業軟件研發為主的軟件公司少.這使得開發涉農軟件的水平良莠不齊,主要原因如下:
2. 3. 1 傳統思想的制約,使人們形成了固有的思維定式 很多軟件研發公司對農業軟件的市場保持著低調心理,通常將開發目標鎖定在有大訂單的國有行業,例如通信行業,金融行業等[9].很多軟件開發人員對于開發涉農軟件覺得有損自己高科技的形象,他們更愿意去開發一些類似游戲這樣的電子產品.
2. 3. 2 涉農軟件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廣大農民 雖然我國有 9 億農民,但當前階段我國農戶對科技水平的認知普遍偏低,這就要求工作人員不僅懂得信息技術還要懂得農業知識,但實現起來十分困難.懂得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人員不懂農業知識,而懂農業知識的農戶不懂高科技信息技術.真正富裕起來,并且有軟件需求的農民并不多,而且一般農戶的投入能力和思想認知有限,運用軟件確實有一定的困難.專業人才的欠缺,加上管理機制和推廣培訓方面需要相當大的投入,都限制了農戶對涉農軟件的需求[10].
2. 3. 3 涉農軟件的專業性非常高 涉農軟件需大量的農業專業知識,可以借鑒的經驗非常少,并且受制于農戶經濟水平、互聯網接入條件、硬件設備等因素,導致很多地區地方政府推廣起來十分困難.盡管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農戶的思想觀念也在轉變,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農戶的經濟能力有限,涉農軟件的市場短期內很難得到發展.
2. 3. 4 軟件市場總體并不樂觀 我國軟件市場不容樂觀,導致軟件的質量更是參差不齊,其主要原因是受到盜版的限制.在以往的發展過程中,一些軟件開發公司在盜版市場的影響下,無法正常的發展,最終導致破產,這也是限制涉農軟件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2. 4 專業隊伍的建設
當前軟件的開發已經形成了 1 種固定的模式,涉農軟件的開發流程如下圖所示:
在軟件公司實際編寫之前,首先要進行需求分析[11],而需求分析作為涉農軟件開發的第一個階段,是整個開發過程中的關鍵.在定制涉農軟件的開發過程中,農戶通過與軟件公司的溝通并根據所了解的農業科技信息針對自身特點提出對涉農軟件的需求,但由于農戶的農業知識與軟件開發公司的信息技術存在較大差異,根據雙方理解的程度不同,導致農戶提出的需求分析存在問題或很難實現,最終影響涉農軟件的正常開發[12].因此,現在的軟件研發團隊都意識到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在這個階段中,為了最大程度上保證對農戶需求理解的準確性,必須與農戶進行多次溝通,在認真聽取農戶對軟件具體要求的基礎上,進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農戶需求分析方案[13].
分析人員在得到農戶的需求信息后,要形成書面的形式,交給實際的涉農軟件開發人員.由于涉農軟件需要針對農業生產來開發,其農業知識必不可少,為了避免需求分析人員和編寫人員之間存在分歧,很多需求分析人員,都需要編寫人員來擔任[14].根據農戶的需求分析的結果,開發人員對整個軟件系統進行宏觀總體設計和微觀細節設計,并根據涉農軟件的需求與功能等,針對性地選擇一種編寫語言,然后構建一個程序流程圖,將不同的功能劃分成具體的模塊,編寫概要設計說明書、詳細設計說明書、數據庫設計說明書和測試計劃等.因為農戶對信息化知識了解有限,為了確保涉農軟件的平穩運行,往往設計人員都需要主動為農戶提供一些功能需求,這些功能稱為附加功能,比如查詢功能、對比功能等[15].因為農戶并不了解這些專業技術,所以這些附加功能需求在涉農軟件中是必須提供的,可以使涉農軟件更加充實并且功能更加強大,便于操作等.
在以上這些工作完成之后,就可以進行涉農軟件的編寫.受到計算機語言自身的影響,任何軟件都無法做到十全十美,每個軟件都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因此在編寫完成之后,需要對軟件的功能進行反復檢驗,并且根據農戶的反饋,定期進行軟件版本的更新.
由此可見,開發高質量的涉農軟件,必須組建一支懂得農業知識并且業務精良的專業隊伍,建立起功能齊全的組織體系,形成高效運轉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16].所有開發人員必須圍繞共同目標,依據各自職責,通力合作,扎實做好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加快農業信息化的發展.
3 結論與討論
21 世紀是信息化時代,各個國家都在發展信息技術,我國各行各業的信息化進程也在飛速發展,新興的互聯網技術處在信息化建設的前沿[17].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必然要實現涉農軟件與農產品的鏈接,這需要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個體、企業與個體的統配合作,建立技術交流與信息內容溝通的機制; 通過政府的引導,培育市場,制定優惠政策,加強和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目前我國涉農軟件的發展方向有以下幾個方面:
\\( 1\\) 研發針對農產品信息的搜索系統,以根據農民的需求,開發簡單易用的專用搜索引擎.可以基于 B/S 架構模式,作為涉農軟件研發的一個平臺,有助于普及互聯網農業信息化知識[18].
\\( 2\\) 基于 WEB 頁面的農業專家咨詢系統,隨時隨地為農戶提供專業技術解答與技術支持服務,提高農戶對農業生產的科學管理和先進技術的推廣.
\\( 3\\) 針對農作物信息的監測設備與配套涉農軟件,通過運用農業信息化技術,采用先進設備對農戶、農作物信息進行監測與采集,并建立相應的農業信息庫,根據相應的農業信息搭建模擬軟件模型,并實現數據共享.可直接服務于農戶、商家、政府、科研等相關部門,提高我國農業信息化應用水平[19].
\\( 4\\) 基于電子商務的涉農軟件,隨著我國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農產品將為電子商務產生龐大的軟件需求.農產品的信息發布和買賣,為電子商務軟件提供了無限商機.
\\( 5\\) 基于多媒體的農業推廣教學軟件及各種農業培訓的相關軟件開發平臺[20].
4 展望
城鄉建設一體化可以縮小我國人口的貧富差距,也能迅速提高農民的信息化水平.涉農軟件以硬件設施為載體,可以處理大量的農產品信息,為我國農業提供一種方便、快捷的信息處理方式,是提高農業生產率的重要組成之一.通過全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涉農軟件的開發在農業信息化進程中有極大的應用價值.現在我國涉農軟件的開發能力較差,與其他經濟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為了提高我國的涉農軟件開發能力,必須盡快培養一批掌握農業知識的專業軟件開發團隊,從而大大提高涉農軟件的開發效率和水平,從而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進程.
參考文獻:
[1] 郭書普 . 中國農業信息化技術支持體系的發展及建議[J]. 安徽農業科學,2003,\\( 4\\) : 39.
[2] 張 麗,譚西貴 . 淺論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 [J]. 安徽農業科學,2003,\\( 4\\) : 132.
[3] 劉小平 . 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發展的影響 [J]. 安徽農業科學,2006,\\( 6\\) : 42.
[4] 劉萬代,馬新明 .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信息化發展研究 [J]. 安徽農業科學,2006,\\( 12\\) : 53.
[5] 楊洪偉 . 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07,\\( 2\\) : 98.
[6] 姜家勇,卜曉靜,謝 平 . 強化信息服務對農業發展的促進作用 [J]. 安徽農業科學,2007,\\( 3\\) : 65.
[7] 王恒玉 . 加快甘肅農業信息化進程的正式制度創新研究[J]. 商業研究,2004,\\( 10\\) : 12.
[8] 楊曉萍 . 農業投入中政府與農戶的博弈分析 [J]. 重慶交通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5,\\( 4\\) : 47.
[9] 楊德坤 . 論我國物流信息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J]. 重慶工學院學報,2005,\\( 9\\) : 36.
[10] 田 玲 . 澳大利亞農業信息化對發展我國西部農業的啟示 [J]. 電子科技大學學報: 社科版,2005,\\( 3\\) : 89.
[11] 張 英 . 軟件開發工程中需求分析重要性之探析 [J].科技信息: 科學教研,2008,\\( 18\\) : 75.
[12] 徐 俊,雷發勝 . 復雜軟件項目風險管理研究 [J]. 軟件導刊,2008,\\( 11\\) : 47 -49.
[13] 朱克敵 . 提高大型軟件開發效率的方法研究 [J]. 軟件導刊,2008,\\( 8\\) : 5 -6.
[14] 陳 斌 . 計算機軟件的深度開發應用 [J]. 科技致富向導 . 2012,2 \\( 21\\) : 61.
[15] 李 默,王祖和,楊 彬 . IT 項目組合管理研究綜述[J]. 科技管理研究,2010,\\( 18\\) : 53.
[16] 李 輝,張 爽 . IT 項目管理者行為風險的四種情形及其應對研究 [J]. 現代制造工程,2008,\\( 3\\) : 41.
[17] 文黎明,龍亞蘭 . 物聯網在農業上的應用 [J]. 現代農業科技,2010,\\( 15\\) : 54.
[18] 管繼剛 . 物聯網技術在智能農業中的應用 [J]. 通信管理與技術,2010,\\( 3\\) : 24 -27.
[19] 吳仲城,徐珍玉 . 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及其在農產品質量追溯系統中應用 [J]. 中國科技投資,2010,\\( 10\\) :72.
[20] 劉 默 . 淺析軟件開發技術在計算機網絡教育中的重要性 [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1,\\( 18\\) :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