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平面設計中,維度拓展是設計理念和手段突破的全新形式,在維度拓展設計中,"立"起來的平面突破了傳統的視覺空間限定,使平面手段負載了營造空間、產品實體和互動交流的功能。而這種拓展勢必與建筑設計、室內設計、展示設計、環境設計、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公共藝術、裝置藝術,產生設計原則和方法上的交融,這種融合關系在產出全新設計產品的同時也構建了全新的設計模式,孕育出全新的設計語匯。在這個過程中,形態空間、使用功能、表現形式、媒材選擇和視覺識別系統都是統合完成的,從而使平面語言在不同維度的空間引導、功能引導、視覺引導、互動引導和情景引導中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與拓展,呈現出獨特風格的視覺效果。
當下,平面設計呈現出了新的發展趨勢,逐漸形成交叉理念、交叉媒材、交叉學科的發展局面。它不再只沉浸在二維的世界之中,而是在不同學科和專業、新材料和新媒介、多媒體和手工藝間進行跨界合作。例如平面化語言在工業設計中更多的表現在產品的外包裝上;而在環境設計中,則又滲透于導視系統設計中。
這種創融的形式,帶來了新鮮感和視覺沖擊力,同時也充滿了藝術性、交叉性、功能性和綜合性。其次,倡導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通過多種展示形式和技術支持,形成人與物之間的行為互動,注重與參與者潛在的情感交流,把信息傳達的渠道和環境作為中介,將受眾與設計作品聯系起來,并使其成為設計作品中的一部分。這種直接的參與和有效的互動,促成視覺信息傳達的完整性,形成多媒體技術的綜合媒介匯聚,開啟新穎的視覺體驗形式和使用體驗。
論文從藝術和科技發展動因入手,通過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跨學科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等,分析國內外在本領域具有代表性設計師的相關理論和案例,并對其設計理論和應用手段展開剖析研究,同時結合實際課題設計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維度思考和探索,最終形成一種多元化共融性的設計風潮:將各學科的理念內涵融合、各專業領域間的特性相互作用,以及藝術手法的表現形式創新、多種工藝材料的拼接組合,并結合最新的多媒體綜合技術,設計出更具視覺美觀性、意境內涵性、功能實用性、創新突破性的作品,為維度拓展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研究提供多種可能,也進一步推進了設計領域的創融性發展。
關鍵詞:維度拓展;平面語言;跨界設計;融合;視覺
目錄
摘要
第 1 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國內外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現象分析
1.1.2 國內外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研究現狀
1.2 研究意義和目的
1.2.1 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內涵
1.2.2 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形式
1.3 研究方法
第 2 章 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演進和特點
2.1 設計維度拓展的發展動因
2.1.1 數字技術的催化
2.1.2 設計邊界的交叉和融合
2.1.3 作業方式的協同
2.2 維度拓展設計的特點
2.2.1 觀念的前衛性
2.2.2 手法的綜合性
2.2.3 邊界的融合性
2.2.4 形式的探索性
2.3 本章小結
第 3 章 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形式
3.1 平面設計的拓展形式
3.1.1 平面形態的延伸
3.1.2 視錯覺的立體形態
3.1.3 光構成的空間
3.1.4 功能導入的形態
3.2 平面設計的媒材拓展
3.2.1 從視感到"五感"的表達
3.2.2 組合材料和工業加工的介入
3.2.3 裝置與平面的統籌
3.2.4 手工和綜合工藝的并用
3.3 平面設計的跨媒介傳播
3.3.1 媒介的綜合匯聚
3.3.2 交互媒介的多渠道溝通
3.3.3 針對移動終端的設計
3.4 平面設計的跨界設計
3.4.1 平面設計的數字媒體表現
3.4.2 平面設計的網絡傳播設計
3.4.3 平面設計的交互設計
3.4.4 平面設計的空間設計
3.4.5 平面設計的產品設計
3.4.6 平面設計的手工元素應用
3.5 本章小結
第 4 章 平面設計維度拓展的應用
4.1 公共空間中平面語言的空間構建
4.1.1 教學設施的視覺空間營造
4.1.2 兒童繪本館的視覺空間設計
4.1.3 立體街頭繪畫藝術的虛擬 3D 表現
4.2 平面媒介的產品化和功能延伸
4.2.1 紙媒的維度突破
4.2.2 走出傳統包裝概念
4.2.3 讀圖的產品
4.2.4 平面語言的功能性
4.3 本章小結
第 5 章 設計實現-中國元素"八卦太極"的多維度設計
5.1 八卦太極與漢字設計
5.1.1 設計的內涵
5.1.2 元素的融合性
5.1.3 跨維度設計的探究
5.2 八卦漢字的三維化拓展
5.2.1 漢字筆畫的取舍與變形
5.2.2 漢字部件的解構與重組
5.2.3 漢字體面的空間與形式
5.3 八卦太極圖文元素維度拓展的實現
5.3.1 八卦漢字符號的轉化
5.3.2 太極圖的轉化
5.4 維度拓展作品設計體驗的總結
5.4.1 多學科知識交融延伸視覺設計理念
5.4.2 設計手法與表現形式的多重整合
5.4.3 光影媒介與多種材料的嫁接拓展
5.5 本章小結
結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