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好我國中小學計算機課程的改革,需要教師有高度的信息社會的素養和意識,在計算機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利用當今社會的信息資源和優勢,與時俱進,采取多種現代化的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計算機課程和當今時代的信息資源進行很好的融合,將他們有機的結合起來,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最大限度的促進計算機課程教育的現代化,以此引領當今信息社會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的深刻變革。
1 轉變觀念,明確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的重要性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無處不在的網絡在社會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成為了人們工作、學習、娛樂、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甚至很多人養成了網絡依賴癥,離開網絡感到無所適從。對此,中小學的計算機課程,就是為了讓學生適應當今信息時代,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同時,重視并做好中小學計算機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獲取信息的習慣,對于廣大中小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當今信息傳播快捷的社會,做好中小學計算機教育,與時俱進改變中小學課程的教學形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適應信息社會的能力,更好的體現學以致用的教育觀念,促進信息社會教學模式的改革,提升教育方法的科學化,加速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全面提高中小學課程的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中小學計算機課程的綜合性高,所涉及的知識范圍比較廣泛,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多學科知識的融合,有力促進中小學生的文化素質 / 信息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2 建立課程整合思想,改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
整合,指一個系統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通過整合使系統各要素發揮最大的效益。課程整合思想,是在考慮不同學科各自的特點,依此為出發點,對于一些知識體系和特點類似的、具有相關性的學科,進行綜合概括,對于同一個問題,從各學科不同的角度出發,去看待現象,分析問題,進而得出不同的認識,使各門學科的知識進行融合,使之相互滲透,使同一個問題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得出更為全面、更為豐富的解決問題的對策。通過多學科知識的整合,從而使教學系統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將中小學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相整合,以其他學科的知識為載體,把計算機課程作為工具,滲透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可以培養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在學習計算機課程的同時,又能解決其他學科問題。信息時代的迅速發展,計算機課程顯得日益重要。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改革與優化,要改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當今是信息時代的意識,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的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使用計算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
3 通過多學科知識整合,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
在計算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中小學計算機課程與其他學科的知識進行整合,要注意挖掘計算機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點,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用學生身邊發生的事例,讓他們實實在在的感受到計算機課程在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有用之處,從而激發學生對計算機課程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初中計算機課程“文檔的修飾”這一節課程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份學校元旦文藝演出的海報,或者設計一副的美術字作品等。在此基礎上,講解如何進行文檔的修飾,學生就比較感興趣。在講文字處理軟件時,可以同語文課程中的作文聯系起來,讓學生拿出自己之前語文課寫的文章,教師指導學生,使用文字處理軟件,對文章輸入,編輯,以及修改美化,這樣做,會使學生感到十分親切,不但可以高效地完成計算機教學的任務,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對計算機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高效的掌握計算機操作的技能,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
4 精心課堂導入,激發學生探索興趣
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可以利用媒體來創設、優化教學場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動手操作的欲望,使學生在學習情景中產生探究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既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又為學生指明了學習的方向,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教師要精心設計課程的導入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寓教于樂,提高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前,教師可以制做有趣的幻燈片等,課堂上演示,配以優美清新的音樂,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和技能。
5 重視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在中小學計算機教學,不但要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更為重要的是要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教育學生要做好計算機的殺毒工作,養成上網前先殺毒的習慣,以有效避免計算機感染病毒。
在面對浩瀚如煙的互聯網時,要引導學生遠離暴力、色情等不良網站,有選擇的瀏覽健康的網頁和信息。教師要發揮好示范作用,為學生推薦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好網站,帶給學生優良的教學信息。在當前我國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全方位多角度的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6 鼓勵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計算機課程要鼓勵學生創新,發展學生的愛好和特長,培養學生的個性。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創新就是指學生調動已知信息、已有知識,開展創新思維,產生出某種新穎、獨特的新見解、新方法、新設想,或者做出新的成績或東西的智力活動過程。信息技術中留給學生創造的空間有許許多多,如“畫圖”中的自由創作、電子作品創作等等,這些都是學生進行創新的范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始于積極的思維,需要在實踐中出真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留給學生一定的動手時間。教師起指導和啟發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的樂趣。
綜上所述,要做好中小學計算機課程改革與優化,就要改變教育觀念和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當今是信息時代的意識,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的技能,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使用計算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使學生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 申軍 . 談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 [J]. 新課程 ( 教研版 ),2009(08)。
[2] 梁米林 . 中學計算機教育的現狀及其對策 [J]. 現代企業教育 ,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