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經成為人類無可分割的幫手,操作計算機的能力也成為目前人才競爭的重要因素之一。對于學生時期的學生來說,打下良好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對于學生的未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計算機教學的特點
1.較強操作性
計算機教學相較于高中其他科目來說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計算機教學不僅要考驗學生的理論知識,更要考驗實際的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如果一名學生只會理論不會操作,那么其學習也是失敗的。
2.考核以操作為主
針對高中學生的計算機考核幾乎都以實際的操作題為主,這與高中其他科目的考核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的方法和方式也應存在不用。
3.教學內容更新快
當代的計算機技術發展迅速,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知識和內容也隨之更新,相較于其他科目的內容,計算機教學中的內容更新速度更快。
二、高中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重視程度不夠
高中時期對于學生來講十分特殊,學生受到高考的壓力和約束,使得學生和教師都將學習的重點放到文化課學習中,也就是高考考試的科目中。學生在日常的高中學習中都會將學習時間精力都分配到高考考試科目中,而對于計算機課程,學生只認為是一個關系不大的科目,學生根本不重視計算機課程,所以學生就不會認真去學習計算機課程。
其次學校對計算機教學也不夠重視,學校針對計算機教學的各種支持也就不夠,學校將主要的力量都集中在高考上,對于其他科目的重視不夠,導致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不重視自己的科目,也不針對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在課堂中隨意教學,最終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
2.教學方法生硬死板
計算機教學不僅注重理論,更注重實際,但是在實際的計算機教學中,教師都會出現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現象出現。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會教授計算機相關的理論知識,而計算機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永遠是一個教授知識,一個接收知識,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都是完全被動的去接收知識,沒有思考和實踐,學生的腦子里只有文字和符號。不僅如此乏味死板的教學根本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高中時期學生要學習其他科目的很多理論知識,諸多的理論知識給學生產生了極大的壓力,在計算機課程中又學習乏味的理論知識,只能讓學生對不參加高考的計算機課產生極大的厭倦心理,最終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3.教學設施落后
當下社會計算機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各種新型的軟件都在不斷的改變人類的生活。但是目前由于學校的不重視,我國很多高中計算機教學中的軟件等設施都十分落后,從實用的角度來看,就算學生學會了這些知識,但是在未來實際的應用中根本不會用到,這些已經被淘汰的東西已經無法給予學生最大的幫助。
三、針對高中計算機教學方法的建議
1.改變思想,重視計算機教學
首先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教師應認識到盡管高中時期的學生要面對高考,但是計算機學習對于學生的未來也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競爭激勵的今天,人們的工作和生活都離不開計算機,在高中時期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計算機操作基礎對于學生的未來必然會產生良好的影響。所以教師首先應從思想上進行轉變,只有意識到計算機課程的重要性,才會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案。
2.改變傳統教學角色模式
傳統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就是一個教,一個聽,在整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無法真正的參與到學習中。所以教師應改變這種角色模式,教師自己首先應從教師的講臺上走下來,擺脫傳統的角色,轉變成教學引導的角色;而學生也應從被動的接受轉變成學習的參與者。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通過討論交談等方式針對問題進行研究,由此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更佳。
3.將實踐與理論結合
計算機教學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教學中不應只重視理論,應將實踐與理論結合進行教學。在教學時教師在講述理論的知識的同時,將計算機的實際操作也進行闡述,讓學生一邊操作一邊學習,不僅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更會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4.豐富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內容都十分的枯燥乏味,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生興趣,而高中時期又是非常特殊的時期,所以教師應不斷的豐富教學內容,并且將教學內容與生活聯系到一起,由此不斷的增加學生的學興趣5.不斷更新學習軟件。計算機教學中,學習軟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軟件的更新速度都非???,所以教師不應仍采用傳統教學中已經過時的軟件,教師應選擇最適合教學的軟件。
結語:在人才素質化的今天,計算機操作能力對于學生的未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高中時期的計算機學習可以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對學生的未來具有良好的影響,所以計算機教師應不斷的學習和研究,制定出最佳的教學方法,由此產生最佳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彬。探究現代高中計算機教學[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15):1.
[2]汪娜。高中計算機教學經驗之我見[J].新課程:教學學術,2014(04):1.
[3]楊琴。高中計算機教學面臨的問題及改進思路[J].教師博覽:科研版,201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