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發展, 信息技術的浪潮席卷全球,對現代社會造成不小的沖擊。 計算機教學也隨之走進小學校園, 成為年輕且富有活力的新型學科。 在小學階段開設計算機教學,主要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培養計算機學習興趣, 形成自主學習意識和創新意識。 那么,在小學計算機教學實踐中,怎樣提升教學實效呢?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
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愉悅的學習氛圍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心理學研究指出:自由、寬松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的思維,使其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發揮。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學生對計算機充滿了好奇,非常想去了解,想去探索計算機中蘊藏的奧秘,但同時,他們也有對未知事物的畏懼感, 不知從何入手,學習心理負擔較重。 因此,教師必須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 具體做法如下。
首先,構建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共同參與者, 師生關系對課堂教學效率有著直接影響。 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師要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中去,傾聽學生的心聲,淡化教師的權威,與學生進行平等地交流、溝通,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在和諧的師生關系中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去。這樣,大大降低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抵觸情緒,實現“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
其次,營造自由、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寬松的學習環境能夠使學生心理放松,消除課堂學習的緊張感、焦慮感,讓學生在舒適的學習氛圍中“自由地呼吸”,愉悅地學習,學習效率自然提升。 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認真對待學生的提問,學生回答問題出錯,教師要態度和藹、 語言委婉地指出錯誤并幫助其改正,不能粗暴地呵斥、指責、嘲諷,那樣只能制造課堂緊張氛圍,增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再次,尊重每一位學生,一視同仁。 學生的學習成績有好有差, 但是學生的人格是平等的,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無論是學習成績優秀還是學習困難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一碗水端平 ”,不戴 “有色眼鏡 ”去評價學生 .
對待所有的學生都要面帶微笑, 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開動腦筋,發揮潛能,努力學習。
二、教師要用心教學,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是課堂教學的掌舵人。 教師的專業素質、講授水平、教學態度等都對課堂教學產生直接影響。 因此,教師必須從自身抓起,提升教學能力,確保課堂實效。
首先,教師要擔負起教學責任,用心教學。 教師必須要以負責任的態度認真教學,不能有懶惰、應付的心態。 教師只要一走上講臺,就必須拋棄自己的私人情緒,面帶微笑, 以最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用愛心、耐心去溫暖學生,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學生,循循善誘,這樣,整個課堂都因教師的態度而明亮起來,學生也在教師的帶領下鼓足干勁,努力學習,課堂教學質量自然提升。
其次,教師要提升專業技能。 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教師也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礎上故步自封,必須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自我提升,或者參加專業技能培訓,繼續教育深造,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以便掌握新技術、新知識,滿足科技迅猛發展帶來的挑戰。
再次,教師要提升講授能力。 講授是教師教學的主要方式, 小學計算機教學也離不開這種方式。 計算機語言多是枯燥無味的,學生不好理解,尤其是小學生,理解能力不高,教師怎樣才能將其生動形象地講授出來呢? 這就對教師的講授能力有所要求, 一是對教學內容深刻理解和把握,二是優化教學語言,簡潔明了地表述,生動形象地描繪,使學生盡快地理解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實效
科學合理、 符合實際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游戲教學法
用游戲的形式來進行計算機教學,小學生都非常喜歡,心理接受度很高,在“玩”中就能輕松掌握知識。 小學計算機教學的重點之一就是讓學生熟練、正確地操作鍵盤和鼠標,如果讓學生進行機械地重復練習,學生很快就會感到乏味,練習效率會慢慢降低;如果教師采用游戲教學法, 利用電腦和打字軟件中的小游戲,如掃雷、警察抓小偷等,學生興致高昂,不會感覺疲倦,一直積極主動地參與練習,不僅保持了較高的學習熱情,還能在游戲中快速地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方法和熟悉鍵盤。
(二)直觀教學法
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強, 教師可以用直觀、形象的方法講解計算機知識,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直觀化、形象化,這樣讓學生迅速理解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并牢固記憶。 比如,教授“認識鍵盤”時,鍵盤上有些鍵的功能很直接地顯明出來, 教師可以進行直觀講解:Backspace 鍵有一個向左指示的箭頭, 能像橡皮擦一樣刪除光標前面的字母;換擋鍵有向上的箭頭,顯示其可以輸入上檔字母,等等。
(三)實踐教學法
計算機教學離不開實踐,也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操作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相關技能和知識。 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多進行實踐練習,如打印一篇文章,練習文字的插入、刪除、保存等步驟,讓學生切實掌握具體操作技能,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動起來
課堂時間是有限的, 教師要利用課外時間,組織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活動,保持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熱情, 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鞏固課堂所學的技能。
(一)開展競賽活動
競賽是一種非常好的實踐手段,教師定期舉行一些關于計算機實際操作的技能大賽,讓學生積極參與競賽活動,在比賽中磨煉自己的技能和心態,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在相互競爭中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身的實踐技能,進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比如,舉行一分鐘打字比賽,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打字速度快,教師給勝利者小獎勵作為鼓勵,等等。
(二)組織興趣小組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組成不同的興趣小組,教師對興趣小組進行專門輔導,在課上學習之外,對學生進行使用技能培訓,如網頁制作、漢字錄入等,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進行深入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學生在興趣小組中不僅能學習自己喜歡的技能,而且拓展了知識面,為學生以后的深入學習奠定了堅實基礎。
總之,在小學計算機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不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提升教學質量,構建一個高效的計算機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