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現代平面設計的形式美探究
【引言】理性主義平面設計美學分析
【1.1】秩序化彰顯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的本質
【1.2】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對設計形式及其審美秩序的把握
【1.3】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審美獲得秩序化的方法
【第二章】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的科學呈現
【3.1】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的時代要求
【3.2】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的標準化表現
【第四章】非理性主義設計對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缺陷的修正
【結論/參考文獻】基于理性主義的平面設計審美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三節 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審美獲得秩序化的方法
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是由兩大部分組合而成:一部分是上文中提到的點、線、面、色彩等設計要素本身的形式美;另一部分是這些元素的形式美法則,這些形式美法則是按照一定的規律對設計元素進行組合的,在變化中表現秩序之美,它們是人類在長期審美活動的基礎上研究和總結出來的,并伴隨著人類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而發展,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形式美的規律存在著共同性--秩序。沒有秩序就會出現混亂、無序的現象,更不可能產生平衡、比例、統一等效果。秩序是宇宙之美的根源所在,是社會之美的內在規律所在,是藝術之美的本質所在。設計形式美的元素中包含了宇宙、社會和藝術之美,因此,秩序是形式美的規律核心體現。本文本著“秩序”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則,將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法則歸納為平衡法則、節奏法則和用數精確計算的法則。
一、用平衡形式表現秩序化
任何藝術設計在創作的過程中都要遵循視覺重力的平衡原則,理性主義平面設計也是如此。所謂平衡,就是組合設計形式各要素在視覺中軸兩邊的重力分布,以達到平衡、穩定之感。平衡包括“對稱”和“均衡”兩種形式,其中對稱是平衡最基本的構成形式,是指視覺中軸線兩邊造型要素相對等的平衡構成形式。美學家把這種對稱平衡的形式理解為最初級的理性形式美,對稱的設計形式也是人類認識和體驗平衡美的基本形式,這在人類早期的建筑造型和空間布局中可以得到驗證。這種對稱式的平衡結構在傳統的實用美術領域應用甚廣,由此可見,人類對稱形式美的體驗和運用具有悠遠的歷史性和廣泛性。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對稱形式雖能形成視覺上的秩序化,但過度使用平衡也不免產生單調、保守的負面效果。所以,均衡形式相對對稱在視覺上顯得更加豐富多變、更加積極。正如保爾蘭德在他的《論設計思想》中提出的那樣:“嚴格的對稱給與觀眾過分簡單和過分的表演,它幾乎沒有或根本沒有給觀眾提供精神樂趣和啟迪,從非對稱的設計中產生的樂趣在于征服觀眾頭腦里自覺或不自覺的抑制,從而達到某種美的享受”19.因而,將各種形式要素的安排,按“非對稱”視覺重力的平衡形式的構成,都可稱之為“均衡”.例如,在理性主義平面設計中將視覺元素進行大小、位置、方向和意義上的進行非對稱性的編排布局,消除不平衡的視覺和心理因素,以達到動態的整體視覺平衡。
二、用節奏形式表現秩序化
“節奏”最初是指音樂中富有秩序感的拍子,通過聲音的運動產生出長短交替、輕重緩急等聽覺之美,現今已廣泛地運用到了平面設計領域,并已成為設計形式法則中又一重要的法則。節奏在平面設計中,是指作為形式要素或單位有分節地重復運動,分節式的重復構成是體現節奏的最重要的標志。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人類具有感受節奏的特殊才能。而另一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人類天生就傾向于具有節奏的美的形式。在平面設計的編排中節奏是形成版式秩序美感的重要法則,節奏是按照秩序規律將視覺要素排列成具有方向性、連續性律動的形式。節奏包含時間連續的概念,在靜態的版式中能給人帶來視覺動態之美。平面設計師將節奏經常用于平面設計作品中,法國設計師卡桑德爾年設計的杜博尼酒(Dubo Dubon Dobonnet)招貼,就表現了漸變節奏感。畫面上主題圖形和文字都采用了類似于故事情節或連環漫畫的形式的前后連續,側坐的帶帽紳士一只手搭在椅背上,這一形象以及桌、椅形狀重復出現了三次,構成了三個連續的畫面。畫面中做動作的是紳士的另外一只手:
他開始有點懷疑地看著手中的裝滿紅酒的杯子,接著品嘗杯中的酒,接著發現它是美酒,再次把酒斟滿。同時,紳士以及桌椅由白色為主色調逐步漸變為帶有葡萄酒顏色的色調,以運動的節律表現了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這種通過時間與空間從形式到色彩的位移形成了豐富的節奏感,也就是說,這幅著名招貼設計通過圖形的重復、色彩的漸變來產生節奏感。
三、用數的精確計算表現秩序化
就人類而言,秩序與數的概念存在于人的潛意識當中,從諸多方面都可以反映出人類對秩序和數的無意識反應,當人們在觀看一幅平面設計作品時,無論是否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的眼睛都會本能的去尋找各個視覺要素之間的距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等等,這種潛意識的秩序測量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應,由此可見,如果脫離開“數”的運用來討論秩序性,就會陷入片面。
理性主義平面設計中的秩序化,體現了人類對“數”的追求,同時又可以通過“數”的運用來表現秩序,給人們帶來設計形式上的審美感受。通過數學計算可以將與設計相關的生產、技術、美學等相關的設計因素進行整合,形成理性主義的設計方法,曾經在現代主義、功能主義那里達到頂峰。而數被應用于設計活動中,其實就是指的一個比例和尺度的關系,它為平面設計的秩序感提供了基礎。平面設計中形狀的高低疏密、顏色的濃淡冷暖、面積的大小對比不是僅憑直覺判斷就可以得到的,高到一個什么程度,低到一個什么程度并不是隨意的,這里就需要用到數學的計算這一手段。數學對于平面設計的貢獻是必然的,但是它與美的關系到底如何,這是難以判定的,長期以來,人們都致力于運用的數學的內容來解釋秩序形式美的形成規律,歷史上對于設計的數的研究的探索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使我們受益匪淺。
很多設計家對數理邏輯的研究也是很深刻的,比如,瑞士設計家簡·契肖德發明的應用在書籍設計中的數字邏輯形體設計。還有著名的九段劃分法,它源于設計家羅爾羅塞里奧對哥特式圣經內頁邊緣數值比例的發現,他求出了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作為內邊,兩個作為外邊,開本寬度尺寸的一個作為天頭,兩個作為地腳的規律。德格拉夫在九段劃分法的基礎上,求得邊緣的比例圖,發現了替代九段劃分法的幾何計算的簡單方法,即“蛇瓜式劃分法”.歷史上偉大的建筑設計師勒·柯布希埃依據人體比例創造出模數設計體系。在柯布希埃創造出模數設計體系之后,很多設計師紛紛將這一原理應用到設計中去,并不斷的發展,形成了后來的網格設計體系。網格設計把數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峰,其特征是高度重視秩序性和規律性。
在理性主義平面設計中,網格設計是利用數理形態特征來編排畫面最重要的設計方法之一,只有通過網格計算畫面中的秩序才能真正實現,可以說網格設計是通往秩序的橋梁,網格設計中的數學的特性是和秩序的性質是天然聯系在一起的,是設計美感的重要核心。網格設計可以被理解為用均勾的水平和垂直線將畫面進行分割,垂直線決定網格的寬度,水平線決定網格的高度,然后在這些事先分割好的格子上根據一定的法則合理的配置文字、圖形和顏色。它的長處就在于能夠規范和約束畫面,使畫面結構嚴謹有條理、布局緊湊、形式統一,避免畫面混亂情況的出現??梢娋W格設計其實就是運用數學計算合理的編排文字、圖形和色彩等視覺要素,巧妙的把秩序性合理引入到設計作品中。招貼設計中運用網格設計創作作品很容易入手,也易于掌握,尤其對于初學者來說,一旦掌握了這種設計方法,很容易就可以創作出和諧統一的招貼作品。
網格的類型可以分為正方形網格、長方形網格和復合型網格等。正方形網格是網格體系中最為基礎的部分,它不僅是長方形網格形成的基礎也是模數結構的起點。在理性主義平面設計中,標準的方形網格因具有高度的數理形態特征使得作品設計形式具有高度統一、嚴謹極富秩序性,所以它更多的是運用于畫冊和書籍設計作品中。長方形網格是正方形網格的延伸,畫面中水平線和垂直線縱橫排列成的方形都可以稱之為長方形網格,長方形網格比正方形網格要靈活一些,大多數設計師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不確定的因素,需要設計師根據自己的獨特的直觀審美意識來解決,看似運用了簡單的數的運算,其實又不完全是數學研究的設計。復合型網格是為了彌補簡單網格的不足,當設計師碰到范圍較廣、多層次的內容時,簡單的網格不足以反應出全部,這時可能就需要第二層、第三層甚至第四層網格來解決問題。當然,復合型網格結構并不能因為版面內容的復雜而盲目的增加網格的層數,最好網格不要超過三層,局部出現四層的網格也可以接受,這類設計數理性極強,能創造出較高的秩序性,也有人認為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設計師的藝術創造力。
網格設計以高度的理性化和秩序化為優點,但是如果運用不合理也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如果設計師只是機械的將各種圖形、文字等視覺要素堆放到招貼設計作品中,必然會造成畫面的呆板、僵硬??梢娪镁W格的設計方法進行設計看似容易,其實真正的掌握這一方法,并巧妙的靈活運用不是那么容易,網格設計的成功與否如果僅僅局限于照本宣科的機械羅列各種視覺要素是行不通的。要想創造出真正優秀的招貼設計作品,還要依靠設計者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技巧的結合,設計師不僅要具備網格設計的基本技能,也要具備打破網格設計的能力,這樣創造出的招貼設計作品才能形成既理性,又富有秩序、自由多變的設計效果。
本章小結
本章節通過對社自然界、現實社會以及相關組織結構進行分析和探討,得出秩序化是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美的本質體現,這種本質還體現在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各形式要素中,如色彩、點線面等。同時,人類對秩序化的追求,實際上也是為了實現理性主義平面設計的功能性和審美性的高度統一,以此滿足人類的審美需求。因此,掌握秩序化設計方法是很有必要的,文中通過對平衡、節奏和數學精確計算等秩序化方法的闡述,讓人們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理性主義平面設計形式的審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