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網絡》 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網絡概論、網絡設備、網絡應用等三方面內容。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一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切忌一刀切,避免教學方法單一化。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一、直觀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計算機網絡》 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 課程開始關于計算機網絡的形成、分類、發展等內容,單純的講解效果并不理想。 可以通過使用多媒體課件,利用大屏幕投影進行直觀教學,編制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演示程序,化抽象為直觀,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變得生動活潑,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教學效果。 特別是在講解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等抽象內容時,通過制作 flash 動畫,可以形象地演示七層模型的通訊過程,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對于數據通信部分,可以通過示波器等教學儀器,展示信號變化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續學習打好基礎。 現在計算機專業的許多課程,應該以“演示+操作+講解”的新的授課方法進行講授,而傳統那種“板書+講解”的授課方法必須要淘汰。
二、項目引領,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網絡實驗室,采用學習島(學習實驗臺)的方式來組織學生,開展項目式教學。 學生之間分工協作,在同一項目的引領下,積極實踐探索。 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獲得結果,而不是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結果。
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每個實驗臺就是一個教學模塊,由一定的網絡設備組成(包括 4 個路由器、4 個交換機、防火墻等設備),能完成一定的實驗內容,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 每個項目開始,首先給學生講清本項目的實施背景、目的、要求、注意事項,然后,學生 6 人為一組,由項目組長負責,自由討論,認真完成實驗項目。 項目結束后,對每個組的項目完成情況給予評價,指出不足與存在的問題, 然后要求每個學生寫出實驗報告。項目教學便于將零散的知識有序組織在一起,有利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掌握。
三、網絡化教學,使學生自主學習
在中等職業學校傳統的教學過程中,經典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座位上聽。它的最大缺點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扼殺了個性的發揮和創意的產生。 為了改變此現狀,應該采用新的教學模式———網絡化教學。
網絡教學的優勢在于:首先,網絡的信息量大、信息傳遞得快、交互性強,有利于開展發現式和協同式教學,能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網絡是最有效的信息獲取工具,開展網絡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的能力,有利于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 最后,網絡龐大的信息資源、優勢的多媒體功能為教學效益的提高提供了可能。
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要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教學平臺。 通過加大投入,建設高速校園網,擴大網絡覆蓋范圍,提高校園網服務器性能,這些都為開展網絡化教學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參考學習電大開放教育教學平臺、全國中小學教師遠程教學平臺等成功案例的基礎上,現已初步建成了適合本校情況的校園網教學管理平臺。主要包括:校園網信息發布系統(學校網站);校園網信息共享(ftp 服務器,其中包括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等);學生自主學習系統;學生考試管理系統;校園網作業管理系統。
基于以上教學平臺,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教師合理安排本次課程內容,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 然后采用任務驅動的方法,由學生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最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課后,教師通過網絡教學平臺批改學生上傳的作業,對學生給予指導,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
四、加強實踐環節教學,嚴格考核
(一)精講多練、強化基礎
在教學當中,盡量做到多練、少講、精練,“做中學,做中教”。 可以采取“先學后教”的辦法,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自己上機實驗操作,遇到問題后,同伴互助,或者教師有針對性地講解,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 另外,每次上完課后,都給學生留有相當的作業,包括完善實驗報名和課堂擴展,便于學生掌握鞏固所學知識。
(二)注重基礎實驗、提高實踐技能
上機實踐不僅能進一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課程知識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在上機操作、設備使用等基本技能方面受到嚴格訓練。 在《計算機網絡》教學中,要嚴格要求學生,精心組織,使學生扎扎實實地認真完成好大綱規定的所有實驗,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提高。
(三)多方評價,嚴格考核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以考促學,嚴格要求,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在評價方式上,主要有:一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客觀評價,督促檢查學生;二是學生之間相互評價,有助于共同提高;三是聘請 IT 行業專家,對學生作品進行點評,有利于課堂所學與市場接軌。 在考核方式上,注重教學過程監控,主要有這幾種方式:一是隨堂考試,檢查當堂課的掌握情況;二是模式化考試,每學習完一個獨立模式后,要對學生進行考核;三是學期技能檢測。 通過這些措施,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春艷.論計算機課堂網絡教學方法[J].職業技術,2013(8).
[2]毛一梅.網絡教學模式研究與實施對策[J].教育技術通訊,2001(5).
[3]張家峰.如何提高中職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有效性[J].信息與電腦,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