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生本教育理念與翻轉課堂的融合探究
【第一章】生本教育觀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緒論
【2.1 2.2】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概述
【2.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技術及理論基礎
【3.1 3.2】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建立
【3.3 - 3.5】生本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案例設計
【結論/參考文獻】生本教育與翻轉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 論
第一節 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一、 研究的背景
在現在的時代,人們可能都已經深刻的體驗到了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和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等為標志的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及在教育教學領域的應用,使得我們的傳統課堂也漸漸從普通教室轉變為技術增強教室,這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社會發展對技術教育教學應用的必然要求。
現在的學習者接觸的社會是一個高科技的社會,是這個環境給了他們這樣的一個代名詞:網絡一代。
他們正使用著不同于他們父母的方式去學習新知和認識社會。我們一直倡導的生本教育的理念就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隨著學生情況的變化生本教育教學方式也在發生著改變,已經不能在僅僅依靠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了,必須將現代的高科技引進課堂。教學模式也是層出不窮的,比如目前比較流行的是探索學習、自主建構、合作學習等等,雖然這些都是在建構主義的基礎上得來的,可是教師在課堂上還是占有大量的時間,幾乎仍然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時代的呼喚,翻轉課堂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也就呼之欲出了。 2011 年,這種教學模式在美國林地高中最先流行起來,續而走向更多的學校。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知識的傳授和知識的吸收過程進行了顛倒,翻轉課堂教學把知識的傳授過程放在了課外,把知識的吸收過程放在課內;原有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轉變,它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成為了一名導師,只提供幫助,不再是整個課堂的完全占有者;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是翻轉課堂的閃光點,也是重中之重。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國內外已有不少的經驗可以借鑒,但翻轉課堂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方面的運用研究案例還不夠豐富,這也是筆者進行研究的原因所在。
二、 研究的意義
近年來,"翻轉課堂"悄然從美國進入中國教育界,很多教育教學者對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根據筆者的研究學習,理論方面的資料頗豐,但可供參考和學習的實踐經驗還是比較匱乏。傳統的翻轉課堂強調課前學,課上練,但是筆者認為完全舶來也許并不適應于我國的國情,且教學應當以受教育的對象為主要考慮對象,即:學生。生本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筆者試圖將生本教育理念貫穿于翻轉課堂教學中,希望能夠更好地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教師制作課前自主學習材料,可以把內容較多,復雜的課程以簡單的方式分層呈現給學生;在課堂上則完成知識內化部分,教師在課前提前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困難,課堂上有更充裕的時間與學生溝通;翻轉課堂教學中家長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家長可以參與到學生課前預習活動中;翻轉課堂教學下要求學生課下完成知識的吸收,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討論,展示自己學到的知識,則可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適應新課改提出的新要求,而且有利于解決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本文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和翻轉課堂的潛在優勢,將兩者融合起來,嘗試開展初中翻轉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并以英語學科為例,旨在通過生本教育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解決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最終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翻轉課堂教學中實施提供實踐經驗。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理論、技術進行研究,以及對國內外的對翻轉課堂的學習和實踐研究及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提出了以生本教育為理念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且用此模式進行了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設計,希望能對研究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給予幫助。
三、核心概念描述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理念
"生本教育"是華南師范大學教科院、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于 20 世紀 90 年代末在我國首次提出來的現代的、有中國特色的教育理念。
它既是一種方式,更是一種理念。生本教育指出:教師應是生命的牧者,而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生本教育始終強調我們面對的是自己生長的生命,就像農人在禾苗面前那樣毫不懷疑禾苗的生命力,而不去拔苗助長一樣。拔苗助長的特點是對生命做出外界規定的生長指標,而用指標來強制生命生長。
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人具有發展的無限可能性,教育應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人具有學習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順應人的天性;人具有發展的需要,人渴望實現自己的價值;尊重、信任和愛是教育成功的秘訣。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教育理念,這也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三個原則。生本教育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也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它要求教師以學生為本,相信每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過多地干預學生,而給予他們盡可能多的自主;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學生不斷觀察、操作、發現知識;是為了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讓學生在學習情趣的驅使下主動的去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受;讓學生成為學習真正的主人。生本教育教育理念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理念正好相對,與翻轉課堂不謀而合。
(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定義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教育理論的指導下,為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組織教學,并以簡化的形式穩定地表現出在實踐教學中建立起來的各種教學活動的基本結構。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room Model 或 Inverted Classroom Model)其他釋義有反轉課堂或顛倒課堂,自 2000 年正式提出至 2011 年初步形成。一直以來,美國教育家都致力于對其做出界定。
(1)國外學者的典型定義
美國經濟學家莫林·拉赫(Maureen J.Lage)和格倫·普拉特(Glenn J.Platt)認為:翻轉課堂即在傳統教室里發生的事情現在發生在課堂之外,反之亦然。學習技術的使用,尤其是多媒體,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新的學習機會。
2這是對翻轉課堂的最早定義
當然此定義只是簡單的描述了翻轉課堂中發生的轉變,并未從教學模式的角度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做出定義。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 Brian Gonzalez 認為"顛倒的教室"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
(2)國內學者的典型定義
自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傳入中國以來,我國教育界也掀起探索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浪潮。鐘曉流等認為所謂翻轉課堂,就是在信息化環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答疑、協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
翻轉"flip",是一個動詞,有"轉動、翻動"的意思。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認為當學生能夠掌控自己學習內容、學習的速度、以及如何評估自己的學習的時候,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施與者,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信息的裝載容器。同時,翻轉意味著翻轉了教學過程并用技術改變直接講授的時間,讓直接講授的內容在適時的地方呈現。在某些情況下,直接講授對教師來講仍然是一種有價值的方式。不是不再依賴教師講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只是優化和改變教學內容呈現的方式與地點來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
第二節 翻轉課堂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 國外研究現狀
翻轉課堂最早起源于科羅拉多州落基山的一個山區鎮學校"林地公園高中",該校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許多學生由于各種原因時常錯過了正常的學校教學活動,導致部分學生由于缺課造成學習跟不上。2007 年,學?;瘜W教師的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nn)和亞倫·薩姆斯(Aron Sams)開始使用屏幕捕捉軟件錄制 Powerpoint 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講解聲音。他們把結合實時講解和 PPT 演示的視頻上傳到網絡,以此幫助課堂缺席的學生。更具開創性的一步是,他們逐漸以學生在家看視頻聽講解為基礎,開辟出課堂時間來為完成作業或做實驗過程中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幫助。這對搭檔對此感慨道:"翻轉課堂已經改變了我們的教學實踐。我們再也不會在學生面前,給他們一節課講解 30-60 分鐘。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回到傳統的方式教學了。"筆者通過閱讀相關資料,發現目前在國外翻轉課堂的成功實踐案例有很多。
二、國內研究現狀
受到美國翻轉課堂的啟發,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研究也漸漸興起。國內的教育者們也開始實施了翻轉課堂,雖然并不是很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重慶聚奎中學在8 個學科中實施了翻轉課堂,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常州的外國語學校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使得老師能輕松教學,學生也能輕松學習,課堂上設計為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的四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以學生對議題的討論和解答為主導,課堂上所講的內容也是以往課堂上所講內容的兩倍,學生學習到的知識也會多出很多。
隨著翻轉課堂在全球的火熱興起,國內學者也開始積極探索,對翻轉課堂教學進行了大量研究。但國內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整體處于剛剛起步階段,研究主要集中于對翻轉課堂理論的引進和探索。
(1)國內翻轉課堂理論研究
筆者通過貴州數字圖書館數據庫進行相關文獻的檢索,分別以"翻轉課堂"、"翻轉課堂行動研究"、"英語翻轉課堂教學"作為關鍵詞,搜索到的文獻數量。
從上表可知,關于翻轉課堂的文獻總數共6006篇,其中中文期刊5448篇,中文報紙345篇,會議論文 35 篇。這些文獻大都是 2012 年以后發表在各類期刊上的,這充分說明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是最近三年的事。這些文章聚焦的內容大多集中于對翻轉課堂理論、實踐的引進和介紹,然而對于英語翻轉課堂的行動研究還是捉襟見肘。下面,筆者將從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設計、平臺選擇、教學效果評價三個方面系統梳理翻轉課堂的理論研究。
第三節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的比較
研究表明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其教學過程諸要素與傳統課堂相比存在著顯著差異。張金晶等對傳統課堂和翻轉課堂各要素做了詳細對比。
1.教學形式
從傳統課堂到翻轉課堂的轉變,最重要的是實現了知識學習的提前和知識的內化、優化的轉變。傳統課堂上主要是教師教授為主,教師占據課堂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時間,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與教師很少有互動,知識的傳授過程全部放在課堂上,而知識的內化只能靠學生自覺性,所以學習效果不是很明顯。而翻轉課堂則是學生課前學習知識,課堂上對所學知識的進行探究。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前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探究,對已經掌握的和還沒有完全理解的、存在疑惑的內容在課堂上進行內化,鼓勵學生自我思考解決問題以及和其他同學協作解決問題。課上知識問題答疑,解決同學不會的問題。即,知識的傳授放在課外,而知識的內化放在課堂上,有益于知識的吸收。把傳統課堂的先教后練改造成先學后練,徹底改變了課堂教學結構(圖 1-4)。這種教學結構的變化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認知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也更為豐富,提高了學生學習自信心。
2.教師與學生角色轉換
傳統教學中,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主體,學生是學習活動的受體;然而在翻轉課堂模式下,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學習活動中扮演引導者和助力者的角色。這一變化意味著教師不再一味地講授,而是當學生存在疑惑時,在知識運用存在問題時,教師會加以指導和幫助。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自我探索或與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只是作為學生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腳手架。這樣的課堂完成了從"以教為本、以師為主體"到"以學為本、以生為主體"的轉變,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教學進程中的指導和引領的作用。在信息技術幫助下的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可以由被動的接受者變為主動的研究者。
學生可以根據個人的特點制訂不同的學習計劃,篩選不同的學習內容,擬定不同的知識容量,選擇不同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翻轉課堂就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知識重新建構的過程。
3.課堂時間的重新分配
傳統課堂要求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因此,教師就需要用大部分時間進行講授,學生幾乎沒有參與的機會。傳統課堂時間和地點都是固定的,對于不能來上課的同學無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只能由老師或同學輔導部分要點。而翻轉課堂是教師在課前篩選教學視頻,提前發送給學生進行學習,整個學習過程發生在課前,學生在上課之前對學習內容已有所了解。這樣,在課堂上就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和分析,對知識進行內化。翻轉課堂將原本在課堂講授的知識提前到課前進行學習,在保障原有基本知識含量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互動學習,因而學生占有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該轉變將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學生成為了教學活動真正意義上的主體。
4.授課內容的容量
傳統課堂上 45 分鐘全部是教師講解,所傳授得知識內容容量過大,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時間緊,內容大就會造成學生無法消化學習內容。翻轉課堂的課前視頻大多數控制在 10 分鐘以內,是把一個主要的知識點講明白,把最基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在這個時間段內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學習效果自然就明顯。
5.評價方式的改變
傳統課堂的評價方式更多依賴于終結性評價,期終考試成績的高低幾乎成為了評價學生學習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很多學生平時不努力,考試臨時抱佛腳,也可以取得較高的分數。但是這樣的成績并不能真實體現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實現學生在翻轉課堂中的高度參與,翻轉課堂中的評價方式多角度、多方式地記錄了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
6.一生多師
在傳統課堂上都只有一個教師在給學生講課,學生接受的也只是一種風格教師的講授,而現在這個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網絡上的視頻資源越來越多,學生在同一個科目上也不只有一個教師,可以借助現代的先進設備選擇不同的教師,甚至可以接受名師的講解,得到更多的知識,學習效果更佳。
第四節 研究內容、方法與意義
一、研究內容
本論文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的潛在優勢,嘗試開展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旨在通過初中英語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策略;進而為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協作能提供新的途徑。
本研究選取貴陽市某中學某班英語教學中實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通過實踐研究,希望主要解決以下關鍵問題:
(1)設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2)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和實施策略;(3)探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文獻法、問卷調查、訪談法及課堂觀察法等方法進行研究。
(1)行動研究法。
論文以行動研究法作為整個研究的核心主線,圍繞整個探究行動,采用"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螺旋式循環的研究框架開展研究。本論文運用行動研究法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展開研究 ,探索實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的過程設計、學習材料的設計與開發和翻轉課堂的實施策略。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研究者設計者將調查的內容以問題的形式設計成問卷,通過調查對象的回答,整理和收集所需數據信息的一種研究方法。本論文在對學生進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實踐后,通過問卷調查對學生進行了解,收集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設計的不足之處,以便及時歸納總結,更改研究計劃,完善研究方案。
(3)課堂觀察法。
課堂觀察是指觀察者依據自己研究的內容帶著明確的目的,借助于自身感官及相關輔助工具(觀察表、記錄表等),從課堂情境中直接或間接的收集資料,并分析和研究相應資料內容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本論文在教學過程上課教師通過自己對學生的觀察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課后進行學生的學習評價,設計的評價表以課堂教學評價表為主,開展課堂觀察,以便了解學生學習狀態,及時修改教學環節,為完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三、研究意義
近年來,"翻轉課堂"悄然從美國進入中國教育界,很多教育教學者對這種新型的教育模式進行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研究,根據筆者的研究學習,理論方面的資料頗豐,但可供參考和學習的實踐經驗還是比較匱乏。傳統的翻轉課堂強調課前學,課上練,但是筆者認為完全舶來也許并不適應于我國的國情。翻轉課堂教學提倡以受教育的對象為主,這與生本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筆者正是試圖將生本教育理念貫穿于翻轉課堂教學中,其意義在于:
1.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實施翻轉課堂教學不僅有利于適應新課改,而且有利于解決初中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 本文立足于生本教育理念和翻轉課堂教學的潛在優勢,將兩者融合起來,嘗試開展初中翻轉課堂教學的行動研究,并以英語學科為例,旨在通過生本教育理念在翻轉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高初中課堂教學質量,優化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為生本教育理念在初中翻轉課堂教學中實施提供實踐經驗。
3. 本文通過對翻轉課堂的理論、技術進行研究,國內外對翻轉課堂的學習和實踐研究及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的學習和研究,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且用此模式進行了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希望能對研究本課題的研究人員給予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