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生本教育理念與翻轉課堂的融合探究
【第一章】生本教育觀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探析緒論
【2.1 2.2】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概述
【2.3】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技術及理論基礎
【3.1 3.2】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建立
【3.3 - 3.5】生本教育理念翻轉課堂教學案例設計
【結論/參考文獻】生本教育與翻轉課堂教學的整合研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四章 研究結論與反思
第一節 本文的總結
一、生本教育和翻轉課堂融合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是以生命為本的教育,也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以學生為本,相信每位學生的學習潛能,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予學生自由探究的時間和空間,不過多地干預學生,而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自主。生本教育倡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學生不斷觀察、操作、發現知識,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過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師生角色發生了轉化,教師不再是主角,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給了學生更多的思考、交流的空間,能夠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預學時間。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以學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讓他們動起來,課堂是學生學習和展示的舞臺,在課堂上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其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其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新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模式
本研究主要是以生本教育理念為理論基礎,在研究比較成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之后建立了一個新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模式。模式分為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和教師備課、制作預學資料、學生預學、交流互動、課堂反饋、鞏固強化、知識提升、總結歸納、教學反思等九個步驟。本文在設計了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之后,還介紹了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主要從原則,流程等方面進行了介紹,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更加清晰提供了可行的基礎。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利弊
初期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采用課前學、課上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只是簡單地顛倒了傳統教學中學生課上學,課后做題的順序。而傳統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雖然促進了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也加大了老師的工作的時間,試想課前制作學習材料,線上 24 小時答疑,長此以往,無疑老師的工作壓力過大有可能會造成教學質量的下降。另外,所有的知識都能在課前習得嗎?這也令筆者感到困惑。經過對生本教育理念和部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和研究,筆者新建了一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簡稱"生本三環九步"教學模式。該模式在沿襲了原有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特點的同時又有自身的特點:
1. 課前預學材料的學習和交流主要由學生自主思考和同伴互助、網上查詢等方式進行。老師盡量不在當晚解答而是主要在課堂上檢查學生預學情況(當然,預學資料不宜過難),這樣旨在提升學生自學能力、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使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備課和休息。
2. 預學材料只是第二天課程教學重難點的一部分,老師將學習內容分為預學和課堂提升部分。這樣,一方面可以降低預學的難度,減少預學的時間,另一方面有助于在老師了解學生預學情況之后靈活地進行難易程度的安排,還能讓更多的學生慢慢消化吸收知識點。
3. 課上學生交流、合作探討和展示的時間更多了,根據調查,這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提升自信心,最終促進學習效果。經過為期兩周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這樣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很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效果,但也有不足之處:
筆者所研究的這種教學模式特別適用于學習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他們積極地完成預學習題,主動地進行課上的交流和討論。然而,對于學習主動性缺乏的學生而言,他們認為預學占用了他們的休息時間,所以常常敷衍或不進行。這往往會使得這部分同學在課堂上更加趕不上老師和其他同學的進度。這使得他們學習更加吃力,極可能加大班級的兩極分化。所以,對于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同學,該如何改進課堂教學模式,還值得筆者研究。
第二節 反思
一、實施"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需注意以下問題本課題研究以貴陽某中學英語初中兩個班為教學對象,以人教版初中三年級英語為教學內容,利用翻轉課堂教學理念,遵循教學系統設計等基本原則,設計并開發的英語課程,包括學生預學材料、學習指導、教學活動和教學流程等,并通過實踐驗證了它的有效性,也發現了其中的不足之處。
筆者在教學實踐的檢驗中了解到,實施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教學指導要循序漸進,細致。無論是預學材料設計還是課上教學活動指導都要求注意層層遞進,逐漸加大難度,盡量將知識簡單化、形象化。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水平,正確估計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組織能力。
2.教師應當盡可能多的參與和指導學生活動。教師的參與有助于監督學生參與小組活動的情況,也可以更快速地幫助小組成員打破羞于交談的僵局,同時還可以增強對學生的指導。
3.致力于減小兩極分化。筆者力圖改進英語教學方法的根本宗旨就是讓學生能夠獲得更好的學習方法,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翻轉課堂這種打破常規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是機會也是挑戰,是教師改變學生現有學習水平的機會,要盡可能減少學生之間的差距,讓傳統教學中所謂的"學困生"能夠在新的教學環境下獲得更大的動力。
4. 在設計"預學資料"的時候,沒有必要必須是視頻短片,也可以是 PPT,一個word 文檔、一段錄音、一個故事等等。其實國內的"導學案"也是一種很好的翻轉預學資源。
二、本文的不足之處
由于筆者能力和資源有限,盡管建立了模式,但是本文的研究還是有很多的不足之處。
第一,對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的實踐檢驗不足。本文研究所得出的翻轉課堂模式,是建立在理論分析和現有模式基礎之上的,實踐檢驗不足。由于筆者能力和時間上的限制,所以在理論的基礎上構建了此模式,實踐時間不長,在實踐中讓該模式真正的運用所起到的效果不是很明顯,如果以后有機會,一定會繼續進行實踐,加以論證。
第二,缺少大面積的教學實踐經驗。對于本文的內容多數是在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得來的,相對的教學的實戰經驗比較少,進行的時間有限,對于模式的設計有的地方可能過于理想化,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第三,評價方式和體系都不夠完善。
第五章 問題與展望
一、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對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教學設計、實施策略、教學效果方面進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這種教學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歡迎,研究表明該教學模式在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協作交流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優勢,但是由于個人能力、教學環境等多種原因,本研究存在著不足的地方。如: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雖然筆者利用半年的時間收集資料,收集了國內外大量關于翻轉課堂的文獻和研究資料,但是現有研究大多集中在模式探討、理論引進等方面,而對翻轉課堂的理論研究相對缺乏。這導致在實踐應用中缺少一些相應的理論指導,這部分有待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深化。
1. 課前學習材料設計準備的不足。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中,課前自主學習材料的質量對整個課前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設計開發有吸引力的可供教學使用的教學材料具有很強挑戰性。本研究由于時間倉促、能力有限,導致課前學習材料相對匱乏,且由于作者技術水平的限制,在視頻制作等方面也沒有很好的探索。因此,作者認為如何設計課前自學材料,學生在課前如何有效使用自學材料都是值得進一步反思的。
2.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效果評價體系的不完善。
本次研究由于時間、人力等原因,對研究前設想的評價體系,未進行很好實施。只是在研究過程中,老師通過表揚等方式對學生課前自學情況和課堂討論參與積極性的學生做了表揚和激勵。想要探究其評價效果仍需進一步做更多研究。
3. 對實驗教師的關注度不夠。
良好的教學效果除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之外,老師的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預學資料確實對學生幫助很大,對于不理解的內容學生通過平臺同伴互助或向老師請教。
可是一位老師要面對幾十名學生還有自己的家庭,所以不斷地網上答疑可能難以長久。
因此,筆者建議教師盡量不參與學生預學階段,可在課中對學生的預學進行考查和指導。
二、展望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是對傳統教學固有模式的顛覆,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條件下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翻轉課堂已經得到很多一線實踐教師的認可,近些年國內對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教學實踐中的案例也逐漸增多,部分地區的實踐探索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學校的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但是中國式"翻轉課堂"運用起來或多或少都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學校硬件軟件的欠缺,教師專業技能的偏低,課前學習材料設計的不足等。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實施過程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如課前學習材料的設計,如何有效安排課前學習,如何提供學習材料質量,如何組織課堂活動等。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筆者認為我們在學習和模仿"翻轉課堂"時,不必照搬美國的方式方法。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應當根據國內自己所在地區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改良。例如,不是所有的課都適合制作視頻短片,我們可以采用 PPT、導學案或翼課網資源作為預學資料。翻轉課堂的模式也可以多樣化,不過這需要我們通過更多的實踐來把握和改良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理解、反思、修正、發展,把翻轉課堂在實踐中不斷的完善改進。使中國式"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徹底改變我們的課堂,使學生真正受益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翻轉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 .曹曉粉。翻轉課堂:真?善?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4(14):10-12.
[2] 大衛·W·約翰遜,羅格·T·約翰遜,卡爾·A·史密斯合著。合作學習[M].伍新春、鄭秋、張潔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
[3] 郭思樂。 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4] 呂達。 解讀生本教育的內涵[J].人民教育,2009(15-16)。
[5] 王鑫。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課堂教學[J].科技信息,2011(32)。
[6] 中 美 " 翻 轉 課 堂 " 比 較 及 其 思 考 --- 教 改 探 索 (308)_ 新 視 野。
[7]小學生本教育論文-搜-百范文網。
[8] 亦寧。生本,讓教育更美好 .
[9] 任高茹。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學設計微探[J].現代教育論叢,2008(3)。
[10] 張金磊,張寶輝。 游戲化學習理念的翻轉式教學模式[J].遠程教育雜志,2013(1)。
[11] 鐘曉流,宋述強,焦麗珍。 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
[12] 2011 地平線報告基礎教育版[J].上海教育 2011(14)。
[13]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01-2020 年)[EB/OL].[2012-05-06].
[14] 余文森。 略談主體性與自主學習[J].教育探索,2001(12)。
[15] 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 21 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太極學堂"的理念與實踐探索[J].開放教育研究,18(2):9-21.
[16] 沈虹。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淺談[J].文學教育,2012(1)。
[17] 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18] 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2014(2)
[19] "翻轉課堂"在大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教育技術學專業英語課程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2013(8)[20]顛倒教學的"翻轉課堂"[OL].
[21] 翻轉課堂與信息技術課程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21)
[22] 翻轉課堂優化"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教學的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
[23] 基于 QQ 群+Tablet PC 的翻轉課堂[J].電化教育研究,2013(8)
[24] Baker,J. K. (2000)。 The "classroom flip": Using web course managementtoolsto become the guide by the side [A].Paper presented at the 11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Colle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Jacksonville, FL[C].
[25] Dewey, J.(1900)。Psychology and social practice[J].The PsychologicalReview,(7): 105-124.
[26] Disrupting Class-Highly Recommend [EB/OL]. [2009-09-27].
[27] The Daily Tribune Classroom of the Future, Here, Now.[EB/OL].[2009-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