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評價中處處隱現時間的“影子”,卻往往被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我們若是以時間學為視角重新審察教學評價,就會對其意蘊獲得一些新的認識。
其一,教學評價的教育效果體現需要時間。在學校教育現實中,教學評價已被濫用,就好像它真的是萬能神藥,而且會立竿見影一樣。其實很多時候教學評價的效用,是在時間的暗中幫助下,才發揮其應有作用的。正如苦口良藥吃下去,并不是馬上藥到病除,而是有一個藥效逐漸散發的過程,學生接受了有針對性的教學評價,其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也要經過一個時間過程才能得到改善。這就需要教育者擁有足夠的耐心;太過于急躁了,反倒“欲速則不達”.若誤認為“藥量”少了而加大“劑量”,即便是出于好心,其結果也是誤人子弟。至于一些重要的關鍵的教學評價,甚至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發酵”,才能產生“更好一點”的教育效果。
其二,教學評價時間位置的差異決定了它所能發揮的作用不同。以學校教學中常用的三種教學評價方法為例:診斷性評價常常用于教學開始之“前”,根據學生對學習的準備狀態,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確定對學生的適當指導措施,辨別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形成性評價常常用于教學過程之“中”,根據對學生學習過程及結果的測定,可以更好地改進和完善教與學的活動及方式;總結性評價常常用于教學階段結束之“后”,通過對學生學習結果的全面評定,可以證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能力水平,為制定新的教學目標提供依據。所以,只重視以上三種教學評價方法分類學上的不同是不夠的,我們還要深刻認識其在時間學方面的意蘊,這對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評價會有新的啟示。
其三,把握教學評價的最佳時機以達致最佳效果。教學評價的最佳時機或敏感時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現象,教師如能把握其出現的規律和條件,對于增進教學評價的效果顯然是事半功倍的。事情是否做得對,一是取決于事情本身是不是一件對的事,二是取決于這件事能否在“對的時間”去做。如,當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挑戰時,就是教師對其進行激勵性評價的最佳時機,有時一句話說在學生最需要的時候,就能激發學生的潛能,產生奇妙的效應;當學生學業成績出現波動而心理上拒絕接受現實時,也是教師對其進行教學評價教育的最佳時機。只有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洞察其發展的趨勢,教師才有可能精準地把握最佳教學評價時機。
其四,教學評價要反饋及時才會產生深刻的教育影響。研究表明,學生對于教學評價結果的關心是有一個時間閾限的,超過了這個時間閾限,他們的關心程度就會遞減,甚至完全失去興趣。所以教學評價之后,一定要盡快地反饋給學生相應的評價信息,只有這樣,教學評價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就是為什么學生會對教師的即興評點、課堂作業的面批面改留下深刻印象,從而產生經久難忘教育影響的原因。及時反饋的教學評價信息,正好滿足了學生對于自己學習狀態了解的需要,并且可以讓學生根據這些反饋信息及時矯正個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有效促進學習的健康發展??梢?,反饋“及時”確實富有時間學的深刻含義,是教學評價獲得成功的法寶之一。
其五,教學評價的時間成本要盡可能降低再降低。無論什么樣的教學評價,說到底無非就是促進和改善教與學的手段,與保障學生的健康發展這一根本目的相比,是永遠也不能本末倒置的。我國學校教育教學長期處于應試的狀態,課堂檢測、單元檢測、階段摸底、模擬考試、統考會考等,教學評價的名目繁多,花樣翻新,令人疲于應付,這一方面會造成不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另一方面,則會無形中拉高教學評價的時間成本,使學校師生在教學評價中付出過多的時間,這是隱性的弊端,其負面影響也有可能是難以估量的。教學評價的科學化也好,藝術化也好,都應該致力于去做教育教學的“益友”,而不能異化為對立的“敵人”.這是需要我們時刻警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