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納教育理念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路徑探究
摘要:全納教育的理念正逐漸為人們所接受并已在很多國家付諸實施。學前教育是全納教育的起點,幼兒園教師的素質決定著學前階段全納教育的質量,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知識與技能,決定了全納教育的實踐效果,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職前培養、職后培訓以及完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促進全納型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成長。
關鍵詞:全納教育;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
1994年,在西班牙拉曼卡召開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了《薩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納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理念。目前,人們開始接受這一理念,很多國家(地區)也開始付諸行動,并逐步延伸到學前教育領域。在美國,“領先”(Head Start)教育行動資助的公立幼兒園、學前教育機構、社區學前教育場所等可以為特殊幼兒提供教育服務;英國的“第一呼喚”(FirstCall)教育計劃,確保所有幼兒得到適當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以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Allan,2004)[1];巴西《教育指導方針》(1996)從憲法責任的高度指出政府必須輔助0-6歲特殊兒童獲得學前教育資格;而我國臺灣地區也在《扶持5歲弱勢幼兒及早教育計劃》(2005)等相關政策中要求各級政府確保身心障礙兒童學前教育機會的均等[2].在我國大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育應面向全體幼兒,關注個體差異……,關注有特殊需要的幼兒,并給與積極的支持和幫助,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毕嚓P政策出臺了,但全納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播與貫徹,其直接原因還是缺少一支具備全納教育能力的幼兒園教師隊伍。教師的觀念、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經驗儲備,決定了全納教育的實施程度。
一、全納型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現狀
嚴冷在《北京市幼兒園教師全納觀念的調查》中顯示:北京的幼兒教師態度保守,對自己班里安排特殊兒童感到沒有信心,甚至一部分教師表示“有抵觸,但是沒有辦法,硬著頭皮上”(22.7%)[3].首都的幼兒園尚且如此,不難想象其他地區的情況。筆者在對廣東順德、東莞、佛山、珠海等地開展全納教育的幼兒園的走訪中發現,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師都認為在當前開展全納教育仍存在一定的困難。直接原因在于,教師的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不足,使得他們沒有能力為有特殊需要的幼兒提供適宜的服務;大部分的教師在職前沒有接受特殊教育相關的學習,入職以后也沒有接受相關的特殊教育培訓,不了解特殊幼兒的特點,不具備這一方面的專業能力,甚至見到特殊兒童就“怕”,更無法為孩子提供合適的干預和個別化的教育指導,最終導致特殊兒童離開幼兒園??傊?,不能勝任,也就難以接受。
在全納型幼兒園教師培養和培訓方面,筆者對六所部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考察,發現僅有一所高校開設了一門特殊教育概論課程(4學分),其余高校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同樣,職后培訓也不樂觀。在2012年國家教育部《“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以及筆者抽查的多個省市的《幼兒園教師國培計劃課程》中,均未提及特殊教育的相關課程??梢?,我國現行的幼兒園教師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缺失特殊教育課程是事實,正是這一事實造成了幼兒園教師相關能力缺失的另一現實。
二、全納型幼兒園教師的素質要求
相關研究表明:殘疾兒童能否從主流的學習環境中受益,取決于教育的質量而不是環境本身,其中,教師的素質是關鍵。[4]另外,對非學前階段教師的調查還表明:如果能夠實施全納教育并掌握其所需專業技能,那么,教師對全納教育的態度會變得更為積極。[5]全納教育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可以歸結為三個方面: